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香港旅游管理教育對內地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介紹了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的培育模式和主要課程設置,對香港在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貢獻做了總結,提出內地的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可以借鑒香港的發展經驗。
關鍵詞: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內地;啟示
2017年香港旅游競爭力在世界排名第11位,在亞洲的排名僅次于日本①。香港旅游業的發達與香港旅游教育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對香港旅游教育經驗和模式進行研究(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有助于大陸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國內關于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宋海巖等(2015)以香港理工大學的酒店及旅游業管理學院為典范,分析了香港旅游教育院校在教學、實踐的各方面的創新之處[1]6-9;黃松山等(2016)對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境外高校旅游管理學科設置做出介紹和分析[2];何立萍(2011)對香港理工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WIE教育模式的內涵、方式深入分析[3]。本文將具體介紹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教育培養模式,同時對大陸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香港旅游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以及課程設置
香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水平發達,學科發展時間早,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體系也較為完善②。1.發展歷程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的前身是機構管理及餐飲研究系,創建于1979年,其創立可以稱之為香港地區旅游管理專業高等教育的“鼻祖”。1992年更名為酒店及旅游業管理學系③。香港理工大學的教育理念獨樹一幟,樹立了亞洲旅游院校的標桿,驗證了學院的座右銘“開創酒店及旅游新紀元”[1]6-9。2011年,成功開辦的唯港薈,秉持了香港理工大學的信念“凝聚智慧、實踐創意”,構建了一個開放和獨立的學習平臺。1998年,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游管理學院成立④。其研究生培養模式與香港理工大學基本保持一致,相異之處在于香港中文大學致力于培養“旅游+金融”復合型人才。2001年,學校創立專屬教研酒店,香港沙田凱悅酒店和鄭裕彤樓[4]。鄭裕彤樓作為實地教學研究處,負責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金融研究所等教研。鄭裕彤樓除了有齊全的設施,還有由學生具體負責營運的實踐餐廳、配備有標準化的現代廚房、專為學生學習品鑒酒品而設置的實驗室、凱悅培訓中心等。香港地區旅游管理的教育層次一般被分為兩階段。初級階段是為中學畢業生設立的職業院校,如香港教育學院;高級階段為高水平的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如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初級階段主要培育的是酒店及旅游行業基礎從業人員。高級階段的教育注重培育精英管理人才和具有理論研究能力的學者。香港理工大學的畢業生以較均衡的素質所著稱,廣布行業各個部門;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以出色的酒店行業管理技能而被認可,較多的從事于酒店行業的管理工作。就研究生培養類別來看,研究生層次教育分應用型碩士和哲學碩士兩種。除全日制和在職制研究生,還設有一年制和兩年制的研讀期。全日制的教學主要為大學畢業生所設,學制通常為一年;兩年制課程適合有工作經驗的從業者。由于專業型碩士的培養性質,學校在招生時就十分看重申請者的工作實踐經歷,因此申請者工作要求年限為最少一年。就招生層面來看,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均形成了國際化招生體系,很多的生源都是來自于世界各地的人才。2.課程設置①香港中文大學的酒店與旅游學院的課程設置。首先將課程確認為必修或選修,再依據課程所對應的教學特點和行業需求細致劃分研究方向。例如,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游管理學院開設旅游管理、國際酒店管理和節事會展管理三個方向,并且在不同培育方向下的碩士研究生課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專業碩士的培養課程中實習是一門專門課程,根據學生以后的就業需要而設置,只有通過實習的學生才能拿到相對應的學分;學院內部研討會將會以一門課程的形式呈現,根據學生的個人職業目標所開展;強調管理類學科的實踐,減少基礎理論的學習時間,因此專業碩士的核心必修課程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等應用型課程。②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游業學院課程設置。香港理工大學旅游管理應用型碩士從類別上劃分為兩大類,酒店管理類和旅游管理類[5]。各專業對應的培養目標和特點都有差異,包括不同專業的入學條件要求、學制長短、就業培訓等。在培養目標上,專業型碩士課程在設置上側重為酒店及旅游業培養輸送高級管理層人才,這與學術型碩士希望培育具有科研水平的理論型人才是互補的;在課程設置特點上,專業型碩士的主要課程都是通過對行業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及行業人才需求所定;在學分制上,專業型碩士實行彈性修學方式,即學生自主決定在三年彈性時間內修滿學分畢業[6];在畢業方式上,專業碩士可根據自身的現實需求和興趣,在幾種畢業模式中做出自主選擇,例如修讀各種課程、完成一份畢業設計或調研報告等不固定的形式,這與學術型碩士完成畢業論文的單一方式相對比顯得更加靈活,效率更高。香港理工大學開設了國際酒店管理、國際旅游及會展管理、國際葡萄酒管理、環球酒店業管理四個旅游管理相關專業。并對專業設置過程安排了嚴謹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這種機制還運用在監控開設的課程當中,學院能在各個環節都嚴格把控[7]。學院專業課程的合理設置,使其他院系的教學質量保障制度的應用都受到這種制度影響,沿襲了制度創新的形式。國際旅游及會展管理學專業以專業獨特的戰略視角與行業實際情況的結合,各個學科之間的優勢科目的結合,促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用系統、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學院課程設置的另一大特色是與一流的三大酒店一起創辦了環球酒店業管理學的碩士課程,由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游業管理學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以及美國休斯頓大學康拉德•希爾頓酒店及餐飲管理學院互相合作[8]。這項世界首創的課程項目是中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表現,真正做到“立足本土,縱橫世界”[9]。基于香港發揮著國際葡萄酒商貿樞紐的作用,中國內地經濟發展加大了開拓葡萄酒市場的需求等原因,學院還開辦了亞洲獨一無二的國際葡萄酒管理學的碩士學位課程。實習課程的特點是實習過程分時間段進行。在實習過程的第一階段,學生們在基本的日常事務中學習酒店管理與營運的知識;在第二階段則是轉入管理階層實習,在此過程讓每位同學都能由一位唯港薈經理負責。唯港薈為學院創造了好的環境和條件,在唯港薈被稱為“明日客房”的酒店概念客房,是由學院特意準備的酒店管理新型研究項目。學院可以通過“明日客房”深度挖掘酒店管理領域新概念的實際作用,推動整個酒店行業未來的轉型和發展[10]。在香港理工大學,專門的就業輔導課程并不再是輔助普及就業知識,而是作為學生個人職業素質教育的必修課程。如香港理工大學的“就業工作坊”,這樣的一種方式已經推廣到了各個專業,作為一種獨立的機制存在。
二、香港旅游研究生教育發展經驗
香港旅游研究生教育在短期內迅速發展到世界一流水平,為香港酒店和旅游業培養了許多高質量的人才,推動了行業多個方面的發展,其中的許多經驗是值得大陸高校學習借鑒的。1.課程設置的理論化與實務化合理的課程設置提供了一個研究平臺,間接的推動了教師與學生、學校與外界之間的協作,師生合作雙方通過各類學術刊物或者研討會議傳播成果,而學院與行業內發展態勢較好的企業建立的良好的合作關系,有了強大的行業教師資源和對行業洞悉的能力,專業課程能夠保持與行業熱點的聯系,同時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到頂尖的單位實習。2.課程注重教學的國際化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大,與世界接軌的定位,直接的表現在教學模式上。香港理工大學以教研酒店唯港薈為核心,香港中文大學以鄭裕彤樓為實踐教學核心,二者都在實踐教學方面做到了世界一流大學的水準。3.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為了將實踐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的環節當中去,香港理工大學將教學科目重新修訂一番,科目都能在實踐培訓中得到恰當的運用。學院安排的實習項目在酒店中進行,學生在不同的部門接受到鍛煉。表現突出的學生能夠進入學院創辦的“菁英管理項目”。4.旅游教育專業質量的認證化2003年國際旅游業教育者協會頒發給香港理工大學“最佳教育學府大獎”;同時學院成為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知識網絡的成員單位[11]。香港中文大學在2005年8月根據《酒店及旅游研究學刊》的統計,當時學院在方面全球排名第四,亞洲排名第一,而2009年11月時學院全球的排名已經上升到了第二位[12]。5.教師隊伍的專業化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國際化教師隊伍為學院的發展創造了巨大動力,學校的教師隊伍被稱之為“夢之隊”,清楚的說明研究生導師必須擁有過硬的學科素養、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敏銳的洞察力等。6.學校標桿的高水準化兩所大學均將自己的發展標桿確立為世界的頂級酒店和旅游管理院校,例如,香港理工大學的標桿院校就包括康奈爾大學、薩里大學等在旅游教育領域首屈一指的院校。通過與標桿的對比,學院能夠在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基礎上學習標桿做法。
三、對內地提升研究生旅游教育的啟示
內地的旅游管理研究生培養起步較晚,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借鑒香港的經驗。1.培養目標要清晰、可行、實際香港院校對于碩士的培養定位精確,專業型碩士的課程設置中以實際操作為主,輔助以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在課程報告或畢業論文的選題開始就與行業實踐緊密聯系,并在以后的調查、撰寫等過程中保持關聯性。學術型碩士重學術理論培養,因此課程設置的轉變也會較大。相較而言,內地的旅游管理研究生培養目標不夠清晰準確,許多的學校仍在科研與應用的界限中搖擺不定,在這樣的環境下,研究生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2.擴寬國際視野,加快學科的國際化程度香港理工和香港中文的生源國際化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國際交流渠道,而課程設置方面借鑒國際一流旅游院校的經驗,能拓寬研究生的國際化視野,學習前沿知識,保證持續創新。內地高校應關注教學體制的改革,根據旅游學科的最新動態修改課程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實際,使課程體現創新性和國際化的特點。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從教師結構上看,學校一直在努力培養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例如聘請一些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擔任高級職務的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行業導師,既可以形成多樣化的師資結構,也可以促使行業導師在課程教學、行業發展等各個方面發揮作用。香港理工大學還專設了企業發展機構,能夠幫助將知識和技術快速轉移到應用層面上。4.多元化的實地教學,優化實踐教學的環境研究生全面的發展離不開多元化的環境,當前專業型碩士的發展對多元化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學校+企業”培養模式看似正確,但長期以來固化了教學方法,毫無新意,與之對應的措施則是提高新型課程設置標準,這種標準是實務性與應用型的高度結合。基金項目:本研究受廣東省社會科學基金:"一帶一路"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業競爭優勢提升路徑及效應研究(GD17XGL46);廣東省教育廳研究生教改項目基金:“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兩岸四地跨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研究———以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為例(2016JGXM_MS_33)資助。
參考文獻:
[1]宋海巖,楊惠君.開辟酒店及旅游教育新里程———以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游業管理學院為例[J].旅游學刊,2015(09):6-9.
[2]黃松山,陳鋼華.境外旅游管理學科設置概況[J].旅游學刊,2016(10):19-21.
[3]何立萍.香港理工大學旅游高等教育的WIE模式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12):52-55.
[4]胡志毅,羅仕偉.國(境)外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及其啟示[J].旅游論壇,2012(04):113-116.
[5]苗莉,蔡利平.美國旅游酒店管理專業博士生教育概述及其對中國碩士研究生的幾點啟示[J].旅游科學,2009(23):67-72.
[6]尹曉華.旅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7]袁媛.中國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8]劉愛利,張一凡,姚長宏.旅游管理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規律探討———以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4):42-46.
[9]李紅英.我國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現狀、問題及改進[J].煤炭高等教育,2006(02):76-77.
[10]李悅錚,張志宏.關于“旅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J].旅游學刊,2005(S1):179-182.
[11]鄭巖,宿偉玲.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對外經貿,2017(01):142-143.
[12]王慧,卜曉梅.基于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改革探討———以“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12):116-119.
作者:歐陽瑩 吳開軍 張薇 單位:廣東財經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