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苗木下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林業工程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國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動力。在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全過程中,利用科學的培育和移植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為幼苗的生長提供更加適宜和高質量的環境。林業工程在利用先進技術的過程中,不但實現了自身的突破發展,也為現代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研究林業苗木培育移植造林的技術要點,對面對的問題作出優化措施的分析。
關鍵詞:林業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術要點;優化措施
林業工程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所涉及的環節眾多,并且環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順利開展。因此,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十分重要,需要精準把握移植造林的時機,在幼苗的選擇上也要慎重。技術應用過程當中只有對要點作出詳細分析,才能有效地提升林業工程的整體質量,找出正確的技術應用優化的措施,推動林業工程的進一步建設與開展。
一、林業苗木培育技術要點分析
(一)選擇合適的育苗場
苗木的生長環境對苗木能否順利成長發育有著直接影響,因此選擇合適的育苗場是維護苗木生長發育的基本前提條件。幼苗的成長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養、足量的陽光照射,還需要有肥沃的土壤提供養分。因此,育苗場地最好選擇地下水源豐富并且土壤肥沃的地區。如果土壤的肥沃程度不足,那么可以采取人工增肥的方式為苗木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二)選擇合格的苗木種子
為了能夠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選擇品質優良的種子格外重要。在種子發芽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和浸泡,每天都在溫室當中用清水洗滌。這樣有助于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發芽速度也會加快,幼苗的品質更加健康,基本上不會出現嚴重的疾病。
(三)根據幼苗選擇土壤環境
不同類型的苗木對土壤環境有不同的偏好,有些幼苗適應酸性土壤環境,而有些幼苗則不太適合在酸性土壤環境下生存。因此,為了確保幼苗的健康成長,首先要對土壤的整體酸堿度進行測量,及時鑒別、排除被化學污染的土壤,以免對苗木的根部造成影響,使苗木難以存活。土壤專家可以根據幼苗的不同種類,對土壤環境進行酸堿度的控制和平衡,以此為苗木的生長發育提供更加適宜的土壤環境,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四)苗木株間距的問題
苗木株間距會影響后期苗木生長的粗壯程度和產量大小。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苗木的質量和產量,需要在栽種苗木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間距。苗木株間距最好保持在10~20厘米,不同的苗木株間距也需要盡可能維持在16厘米以上、70厘米以下。過大或者過小的株間距,都會對苗木的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五)苗木生長期施肥
苗木在不同的生長期內,對于肥料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要及時觀察苗木的生長情況,以此來確定不同的施肥頻率和施肥量。在施肥過程中,需要確保肥料均勻,特別是在幼苗生長期,需要施用大量的鉀肥,才能滿足生長需求。除了肥料用量的控制,水量也需要結合施肥量來進行調整,只有肥水比例恰當,才能為幼苗生長提供高質量營養,為苗木發育提供健康保障。
二、林業苗木移植造林的技術要點分析
(一)抓住時機
苗木生長的最佳時期在每年的春季,此時幼苗正處于快速生長的階段。氣溫的上升,可以為苗木幼苗提供適合的生長氣候條件。在春季進行造林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二)確定規格
苗木移植造林技術需要對苗木育苗規格和造林規格進行確定。根據苗木的高度設計工程目標,同時要對不同高度的苗木幼苗適當調整樹洞分布和移栽的條件。
(三)明確要點
苗木在移植造林的過程中,需要確保安全。一是苗木的栽培過程應符合規范,且要確保苗木根莖和枝干的完整;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幼苗后期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條件。二是苗木移植過后需要做好灌溉工作,提供充足的水分供苗木吸收營養,從而提高林業工程苗木移植造林的整體質量。
三、林業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應用優化措施分析
(一)提高管理水平
負責育苗的工作人員需要具有比較專業的素養能力。育苗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或圖書館等增長自身育苗技術知識,負責人也應積極開展育苗技術培訓,以提高育苗工作人員的相關知識理論儲備量以及規范操作技術應用的水平;緊跟時事,掌握最新的苗木培育技術以及移植造林技術;對育苗管理要有一個完善的機制,責任到人,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時,能夠讓育苗的品質更加優良,從而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率。
(二)調控溫濕度
育苗會受到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要在不同的季節,根據溫度條件的變化做好育苗的抗旱防寒工作。利用現代互聯網科學技術,應用溫度控制自動系統能夠自動調節苗圃的溫度和濕度,通過傳感器感知空氣中的溫度變化,從而調節空氣溫度和濕度。利用網絡工作系統,能夠分析出最適合幼苗生長的濕度和溫度參數,并且在育苗溫室內發布通風加熱等相關指令,濕溫度控制器則立刻根據指令進行電源的接通或斷開,溫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可始終保持在最適宜苗木生長的狀態。
(三)防治病蟲害
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過程中,受到最嚴重的威脅可能來自病蟲害。病蟲害復雜多變,因此在應對過程當中,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病蟲害選擇不同的防治措施。如葉蟲的幼蟲需要施用400倍液的乳劑才能殺除;2000倍液的911乳劑可以消除腐爛病蟲害,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做好善后處理。噴灑殺蟲劑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一般情況下不要在光線較強的高溫環境下進行,光線太強會致殺蟲效果大打折扣。最佳的噴施殺蟲劑時間應在光線較暗的陰天,或在晚上進行,可以提高消殺蟲害的效果。病蟲害防治工作也與季節有關,一部分病蟲害有著比較強烈的季節性特征,因此在春季幼苗發芽期就要開展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春季萬物生長,害蟲的繁殖在這個季節也變得活躍,及時開展整治活動能夠有效全面地消除害蟲,降低害蟲的繁殖率,從而達到保護幼苗的目的。冬季要注意細菌的滋生對幼苗的影響,在這個階段進行適當的農藥噴灑,可以減緩細菌的滋生;修剪苗木枝葉和清除部分枝干,也可以消滅害蟲。病蟲害防護整治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相關防治措施的制定,應以防治效果為首要目標,以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為主要原則,力求不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在維護生態平衡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提高防治效果。只有對培育和移植造林當地的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培育和移植造林方案,在不破壞生態環境平衡的條件下,收到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四、結語
苗木的生長發育質量和成活率與苗木的培育和移植技術息息相關。科學的種植和移植技術能夠為幼苗的移植和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有利于培育出品質更加優良的幼苗。因而,要不斷吸收科學經驗,優化培育和移植技術,提高育苗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同時要從苗木生長環境的溫度和病蟲害防治的措施等多個角度進行優化分析,提高移植造林技術,促進幼苗健康生長和發育,從而推動林業工程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威,張迪.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要點[J].鄉村科技,2020,11(36):86-87.
[2]王榮永,范冉月.新時期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農業與技術,2020,40(18):88-89.
[3]徐成云.試析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J].新農業,2019(03):24-25.
[4]謝少華.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的技術要點及優化舉措[J].產業創新研究,2018(08):104-105.
作者:倪鵬 單位: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