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旅游文化漫畫中伙伴角色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伙伴”是地方旅游文化漫畫中重要的角色設置,作為讀者的導游及同行伴侶,在作品中以具體行為活動推動情節的展開,發揮文化宣傳和推廣的作用。角色設計中,形象塑造及包裝定位是作品成敗的關鍵,能否創作出具有文化代表性,兼備良好大眾傳播效果的“伙伴”,直接決定了漫畫主題宣傳的力度與口碑效果。
關鍵詞:伙伴角色;漫畫創作;旅游文化
當下國內旅游事業蓬勃發展,以地方特色文化為題材、漫畫為載體進行作品創作和宣傳,成為文化推廣中,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在宣傳民俗風情、歷史古跡及特色景觀方面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伙伴”角色的設定是此類漫畫的一個顯著特點,其言行活動貫穿整個故事,通過散點式推介或連續式敘述,帶領讀者觀山川古跡、品特色美食、讀歷史故事……領略地方文化的各個細節。應該說,“伙伴”是帶領和推動讀者完成文化旅程的靈魂角色,漫畫中的知識性及趣味性往往通過他們得以呈現,因此,其設計的優劣便成為整部作品的關鍵點。就形象及作用定位來講,這類角色有著鮮明的自身特點,促進了時間、地域等層面上不同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合,而大眾化、生活化的親切面孔也有效提升了讀者對漫畫的認知度和接納度。
一、“伙伴”角色原形的追溯
漫畫旅途中的“伙伴”要得到受眾的追隨與推崇,首要因素是形象上的親和力與高識別性,這種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大眾對角色原形的理解與聯想,以此形成共鳴與興趣,隨之進入漫畫深度閱讀。“伙伴”角色無論是從神話傳說中走出,還是由現實人物中轉化合成而來,其原型經改造升級,保持本質特性的基礎上,復合了別樣的文化元素,在漫畫語境中煥發出新的藝術魅力。
1.民間藝術形象的穿越
由民間藝術形象轉化而來的“伙伴”角色,多出自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作為穿越漫畫情節的常客,他們具有優秀的群眾基礎,其中蘊含的民俗背景往往與地方文化密切關聯,因此,在故事推進與文化融合中具有先天優勢。如漫畫《波羅雞的傳說》,講述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南海神廟的起源故事,主角之一的波羅雞正是該作品的“伙伴”角色。事實上,南海神廟從隋代開皇十四年初建到現今,歷經千余年,流傳下來的故事版本不下十余種,波羅雞只是其中較流行的一個,與海上通商的歷史事實并無實質聯系,作為南海神廟的吉祥物,漫畫作者讓其穿越至起源故事中,與其他角色互動,從而架起讀者與千年情景的時空橋梁。在這段海上絲路文化的介紹中,波羅雞既是故事講解員,又是故事參與者,靈活的進出設置方便將各個故事版本的精華之處組織起來,使散碎素材合成一體,讓文化知識的推介呈現立體多樣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故事呈現的生動性與可讀性。
2.鄰家學童的知識游
地方旅游文化漫畫中,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等眾多知識內容,這些繁雜多樣的素材需要有引導性的角色和線索作為紐帶將其有條理地串連起來,設置學童以游學或探奇的方式展開文化之旅正是常用的處理手法。小“伙伴”背著書包,邊走邊看,邊看邊探討,有的懵懂無知,有的機靈好學,游覽問答間輕松地道出文化景觀與背后故事的來龍去脈,賣萌處不忘解釋風土人情。學童角色,沒有神話形象的高大上、也沒有明星出場的光環,但鄰家化的親和力能營造出輕松零壓力的閱讀氣氛,讓知識獲得過程變得有趣、生動。如漫畫《大中華尋寶》系列中,就有小女孩果果、小男孩卡卡的角色,他們愛旅游、愛冒險,對陌生事物充滿好奇,拜訪名家、尋遍美食的過程中,知識的提問和解答由他們來完成,促使讀者迅速進入相應的情景,所以這類的角色在作品中也是很受歡迎的。
3.名人明星的客串代言
名人明星代言在地方旅游推廣中也是效果突出的,無論是演藝大咖、著名學者,還是體育精英,又或是某些文體活動與作品的虛擬角色,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極高的社會認知度讓他們在代言活動占據優勢。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介紹上海旅游文化的漫畫中就有大量以海寶為主角的作品出現,同樣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出版的漫畫中,福娃當導游“伙伴”的也占據多數,這類的吉祥物本身就是卡通形式,進入漫畫的造型大可以直接應用,方便又靈活。相比之下,源于真實人物的漫畫形象改造則需要更多創作投入,在保持名人外貌識別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和藝術夸張,使其攜帶動漫基因以進入相應形式的作品。藝術改造中對名人明星形象與相應文化特色的適應性問題是創作中至為重要的一環,促進形象的相互協調與提升,是對公眾人物代言文化產品的要求,也是加強文化推廣效能的有力保障。
二、文化對接下的角色重塑
在特定條件下,我們會選取一些帶典型地域性、民俗性或歷史性的形象作為代表介紹地方特色,比如用熊貓代言四川、五羊代言廣州、漁女代言珠海等等,都屬于這一類型,而他們充當旅游漫畫中的“伙伴”也的確實至名歸。但是,作者在選取典型的時候,有時不可避免會遇到地域及時代背景的局限,就像我們很難要求南方人明了北方方言,同樣也很難讓當代人用古代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某些傳統的意義。擔當文化代表的“伙伴”能否勝任大眾推廣的任務,首先得先讓讀者對其身份來歷有一定的認知,形成共識才能推進下一階段的引領與推介工作,因此,成功創作第一步就是角色的包裝,如何通過巧妙轉化,合理重組素材,在充分了解受眾理解與接納程度的基礎上,以通俗的方式設計出符合大眾心理需求的作品,的確需要我們認真去研究和探討。
1.古為今用的轉化
優秀文化是需要傳承和發展的,但時間長度會給我們帶來理解上的距離,古人、古物、古文給我們神秘感的同時,也增加了認識成本,一些以傳統神話角色為“伙伴”的設計,其包裝應該從適應當代語境的角度去考慮與設定,使之符合大眾傳播的需求,如介紹西安碑林的漫畫《西西游碑林》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故事中的主角名叫“西西”,原形是古代神話龍生九子之一的“赑屃”,傳說中它頭似龍、身如龜,性好負重,常居于碑石下,碑林的眾多著名下可見其身影,因此以它作漫畫故事中的“伙伴”確實很有代表性。然而“赑屃”二字源自古代,其生僻程度遠超出當代人的識記能力,為了解讀和傳播方便,作者在漫畫前言介紹時特地加注了它的另一別稱——“龍龜”,而角色名字定為“西西”,“西”與“屃”同音,具有暗合性。“赑屃”的這種命名設計,巧妙突出了龍與龜相結合的形象特征,來歷出處得以闡明,同時也避免了古文字難以認讀的弊端,讀其名而知其外貌,讓讀者更好地識別和記憶,成功完成了從神話原形到漫畫角色轉變的任務,讓“伙伴”與時代接軌,與人氣、地氣接軌,順利帶領讀者進入漫畫世界,領略文化魅力。
2.地域差異的拉近
在選擇地方代表性角色作為旅游漫畫“伙伴”的時候,讀者因地域背景問題會造成對角色認同程度的差異,即使在國內不同區域,由于幅員廣闊,東西南北從人文地理到語言習俗都差異甚大,地方名人或典故到異地就未必人人熟知,因此,我們對角色原形選擇及身份設定的的時候尤其需要多方因素的綜合考慮,使之對不同地區讀者保持一定的吸引力。如介紹廣州的系列漫畫《童說嶺南》,其“伙伴”角色的原形是本地著名粵語說書人“彭彭”,翻開漫畫,外地讀者即使沒聽過他的作品,但由說書人身份引導的文化之旅還是很容易接受的。作者將說書的語言敘述方式經轉化帶進漫畫,輕重緩急、借題發揮或著意埋伏等手法融入了文字和畫面,侃廣州大街小巷的形色風情、道一盅一件的風味趣事,讓讀者從故事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這座文化名城的許多古街老巷、嶺南美味或歷史名人。漫畫中的說書人將舞臺搬進紙面,利用行業身份上的優勢進行再創作,是在原有展示平臺之外進行的推廣擴充,這種輻射效應大大提高了宣傳的力度和信任度,對外地讀者無疑是拉近地域文化差異的有效方法。
三、結語
作為宣傳和推廣地方旅游文化的載體,主題漫畫作品的創作從內容素材上來說是豐富多彩、取之不竭的,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旅游資源,從歷史源起、發展層次及類型特色方面來講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漫畫需要從個性及特色表現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功確實并非易事。“伙伴”角色作為故事主角,承擔主題推送的重要職責,不同的文化締造不同的“伙伴”,設計核心圍繞具體地域特色才能真正打動讀者、吸引讀者,從而展示文化名片、推廣核心價值。角色的設計,從原形選擇到具體的轉化重塑,存在一定的基本規律和模式,但并不代表涵蓋了所有原則和方法,創造優秀作品,其路徑必需回到文化中尋找,在常規中找尋個性,從經典中喚起共鳴,正是漫畫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也是旅游文化包裝推廣中應有的態度。
參考文獻:
[1][日]美術出版社著,劉力譯.《漫畫人物角色設定的技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孫全治,林占生.《旅游文化》.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
[3][日]松岡博治著,張旻旻譯.《漫畫創作法》.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作者:李小敏 單位:廣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