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井下作業人員在煤礦安全管理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煤礦井下安全操作的過程中,要確保井下作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可以突出相應的人員定位系統,從而提升整個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圍繞當前煤礦井下人員在安全操作中存在的技術等方面問題,進而從多角度闡述構建井下作業人員安全作業的有效渠道和模式,形成科學有效的精準定位操作模式,增強整體功能。
關鍵詞:井下作業人員;煤礦;安全管理;技術創新
1存在的問題
(1)安全意識還不夠堅固。在一些煤礦企業的綜合運行中,對于井下作業人員的安全思維沒有進行深入的引導,安全意識不夠濃厚,在具體作業之中沒有結合地質狀況、生產條件、技術管理等綜合因素進行權衡,造成一些作業人員安全思維不濃厚。對于煤礦井下操作中要注意的安全點以及技術使用的關鍵點,沒有形成規范有序的管理,在安全制度的運行上缺少落地見效[1]。(2)技術操作還不夠創新。在當前的煤礦井下操作中,主要采用的是以射頻技術為基礎的管理系統,雖然系統操作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整個井下信號的覆蓋上,還不能形成全面覆蓋的效果。尤其是在井下操作環境相對較為惡劣的情況下,射頻技術的運用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人員相對集中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混亂信息等現象,就可能出現漏檢、誤檢等問題。而且,在井下操作過程中的機械設備相對比較多,在運行中也會造成相應的影響和干擾,不利于整個系統運行的有序性和規范性。(3)功能發揮還不夠科學。在射頻技術的操作管理中,系統信號主要是從井下傳遞到地面中心站點,因此,在信息反饋之中不能形成相應的對接模式,不能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及時的疏散管理與調度。在系統功能相對單一的情況下,只能加強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管理,但是對煤礦開采、地質勘測、生產監控等不能形成數據之間的有效對接,彼此在數據信息的共享共建等方面,還缺少一定的對接,對于整個安全管理決策也缺少相應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2加強安全管理的有效對策
(1)創新系統管理,提升科學性。在新型井下作業人員管理系統的構建中,要形成綜合有序的管理創新模式。一是要形成規范科學的系統組成與構架。通過建立井下與井上系統的銜接機制,在突出USP電源、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礦用本安型電源、手持式讀卡器、人員識別卡等技術的融合上,形成讀卡分站與識別卡之間的雙向通訊,加強對井下作業人員的適時管理與動態監控。二是構建安全有效的系統工作原理。在煤礦主要巷道的管理中,在井下距每個分叉口形成相應的工作面管理,相隔一定距離形成無線數據監測站,通過網絡或者光線對每一個分站進行計算機的對接管理,從而加強對煤礦井下作業人員的無線讀卡識別,并將相應的信息傳輸到地面中心主站,形成對煤礦井下人員具體位置以及相應操作環境的及時監控,形成相對穩定的安全管理模式[2]。(2)突出系統監測,提升規范性。在對煤礦井下人員的安全管理中,要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其中,對每一個攜卡入井的工作人員,要形成及時的監測管理,通過對攜卡人員與機械設備的對接管理,在系統功能安全的過程中,對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詳細的識別,并進行相應的技術監測。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管理方式,形成考勤管理與安全管理的運用,通過系統對接,形成對井下操作人員的工作范疇、計劃模式、早退、預警信號、滯留時間等,形成具體詳實的信息匯整。并在整個系統的存儲與查詢過程中,形成及時更新與備份管理,增強整個監測系統的功能[3]。(3)強化施工優化設計,提升整體質量。在井下作業的施工質量管理中,要注重從質量的角度進行管理,并注重施工方案的審核,形成整體方案的優化設計。在質量管理方面,要構建質量管理的責任制模式,建立問責制度,并突出在管理中對質量意識的宣傳,強化質量管理在井下修井作業中的綜合效果。在建立相關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機制,形成信息化管理在制度運行中的約束效果,同時,要注重加強對施工方案的嚴格審核。在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初審的基礎上,結合石油企業開采的實際情況,對地質狀況、井下條件等形成具體的分析;在初步審核的基礎上,進行內部討論審核的方式,對井下作業施工的方案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并注重施工方案的靈活性,形成有效的論證,提升方案在實際操作中的整體效率。在增強系統功能的過程中,圍繞施工技術與操作流程的規范化,形成相應的質量控制模式,對于優化煤礦企業井下操作都將有很大的實踐意義。(4)優化監督機制體系,提升整體性。在煤礦井下作業的過程中,要強化監督管理的整體作用。在施工中,形成完善的監督機制,針對監督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細化監督工作的具體內容,并結合煤礦企業的發展狀況,建立起相應的監督體系,確保監督工作人員整體職責,構建監督信息反饋的有效機制,充分發揮出監督管理在施工中的整體作用。細化每一個監督環節,對于技術運用、施工圖紙、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風險系數,形成整體的控制。同時,要加強對井下操作人員的整體素質管理,強化井下作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在進行技術培訓的過程中,結合煤礦企業的綜合特點,進行規范化的培訓,加強對煤礦采煤技術相關內容的綜合學習,讓工作人員進一步明確井下作業的規范化操作模式[4]。
3結語
因此,在煤礦綜合管理的過程中,要結合煤礦井下操作人員以及系統安全運用的整體功能.針對當前煤礦井下操作人員管理系統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不斷加大對井下操作技術與設備的資金投入,不斷開發新型的井下作業人員系統,構建相對穩定的信息共享模式,從而為煤礦企業的綜合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系統功能,確保煤礦安全操作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增強煤礦的整體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德峰.人員定位系統在錢營孜煤礦的優化與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1):42-44.
[2]韓濤.張家峁礦業公司人員定位系統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3(17):122.
[3]孟凡臣,高健,韓聰.淺談地面工程模塊化、標準化建設與現場管理[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6):231,207.
[4]王鐵軍.油田礦區給排水管道施工造價控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7):220.051
作者:蘇秉 單位:山西蘭花集團望云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