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藝術融入幼兒日常生活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民間藝術融入幼兒日常生活,對于幼兒藝術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將如皋市的木偶藝術、剪紙藝術、香袋藝術、南通板鷂風箏藝術等展現在幼兒面前,讓他們認識、了解、愛上民間藝術,對豐富幼兒園藝術教育、情感教育傳承我國民間藝術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此進行研究。
關鍵詞:民間藝術;幼兒教育;日常生活;實踐活動;傳承
一、尋找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要實現民間藝術融入幼兒日常生活的教育教學目標,首先要尋找內容,要在整體弘揚我國民間藝術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傳承當地的民間藝術精華,將木偶藝術、風箏藝術、剪紙藝術和香袋藝術充分有效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去。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能更加廣泛地認識到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其次,教學目標的界定不能拘泥于地域民間藝術的學習,還要充分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鼓勵幼兒將如皋市的民間藝術與國內外的民間藝術有效結合,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第三,教學目標的界定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應延展到幼兒的日常生活,從而培養幼兒善于觀察的習慣,讓幼兒充分認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民間藝術。例如,教師在讓幼兒欣賞木偶戲《紅螺女》《大禹治水》、木偶音畫《水繪情韻》、兒童類節目《木偶總動員》、木偶電視臺短劇《緊箍咒》《智取賈家莊》時,可使幼兒們在木偶形象的變化和藝術表演手法的創新中更加喜歡木偶藝術。
二、渲染氣氛,培養幼兒興趣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將民間藝術元素融入到教學環境的布置中,積極渲染民間藝術氣氛,讓民間藝術走進校園,走進教室,走進幼兒生活。幼兒園可通過對外墻、花園、走廊、樓梯和活動室等場所的環境布置,讓幼兒認識民間藝術,感受民間藝術。教師可利用形象生動的剪紙作品、活靈活現的風箏作品、生動有趣的木偶作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例如,在民間藝術作品的布置中,教師可劃分不同區域,在集中展示的過程中讓幼兒觀察、對比、發現。對于南通板鷂風箏藝術的認識,教師可讓幼兒參加當地舉辦的風箏藝術節,在身臨其境、耳濡目染中深切感受風箏藝術的獨特魅力。這些民間藝術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界定需要充分銜接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使民間藝術真正融入幼兒日常生活,讓幼兒在感受民間藝術的同時,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并有效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活動,激發幼兒情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與現象,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為此,教師可以以主題活動為切入點,在各種日常活動中激發幼兒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1.主題活動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可將民間藝術欣賞、學習和創作融入其中。在美工區,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指導幼兒完成木偶、剪紙的藝術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到表演區,進行木偶表演,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藝術創造力,使主題活動寓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培養幼兒熱愛家鄉民間藝術的情感。例如,在開展如皋民歌民謠欣賞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通過播放《趟子燈》《花擔》《倒花籃》《蓮湘》等民歌,引領幼兒對民歌的旋律進行初步認知和了解。在音樂的播放中,教師還可以將主題活動延伸到木偶的手工活動中去,讓幼兒在民歌的氛圍中制作簡單的木偶玩具,如小鴨子、小雞、小狗、小樹、小花,等等。然后,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品幫助他們編故事,進行木偶表演,從而實現音樂、木偶制作、日常生活情景劇的科學融合。
2.節日活動
教師可依托傳統節日,開展與節日有關的民間藝術主題活動。例如,在春節前夕開展剪紙活動,邀請家長到學校和孩子一起完成剪紙作品。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高興地完成了一幅幅作品。通過節日活動的開展,幼兒們既認識到節日的由來,又了解到節日的風俗習慣,并在作品創作中表達了自己對春節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總之,民間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集游戲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為一身。民間藝術融入幼兒日常生活,對于幼兒藝術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文化傳承的重任,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推進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華.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01).
[2]李慧芳.文化、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
[3]王蕾,方文艷.幼兒藝術教育中民間藝術活動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觀察,2017(02).
作者:陸晶晶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新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