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炭經濟及生態環境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鄂爾多斯經濟發展與環境的現狀
(一)經濟實力優勢
鄂爾多斯市作為資源密集地區之一,既是能源生產量不斷增加的城市,也是能源消耗量不斷增加的城市。近幾年來,鄂爾多斯市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全市上下緊緊抓住國家重化工基地建設的機會,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煤炭、電力、化工等能源產業以及循環產業,著力打造國家重化工基地,形成具有優勢的產業群。中央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對內蒙古的生態功能定位是限制開發。在“十二五”期間,“五加一”的能源開發總體格局中,鄂爾多斯盆地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處在轉型中的鄂爾多斯地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使得“如何承接和科學發展煤炭產業,同時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這一問題提升到了要求更高的階段。“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堅持工業主導戰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構筑起了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攻克難關,努力實現經濟轉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始終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截止到“十一五”最后一年,即2010年,鄂爾多斯市GDP突破了2000億大關,達到了2643.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9.2%,人均GDP上升到20800美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591.5,增長率為22.1%,在總體經濟中第二產業發展快,對GDP的貢獻率是68.7%。
(二)生態環境劣勢
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短時期內大力發展重化工產業所獲得的GDP的高速增長必定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盡管關于“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對于環境的發展是否造成約束”這一問題國內外學者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生態環境惡化的現象確實存在,而且經濟大規模的發展會使這一現象更加嚴重。可以感受到的后果是,雖然數據顯示政府和企業在這方面所做的投入不斷加大,但環境每況愈下,沙塵暴在森林覆蓋率和綠化覆蓋率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越來越頻繁地光顧這個城市。2010年鄂爾多斯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投入是160.40億元,比2009年增長4.6%,占GDP的6.1%。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鄂爾多斯市“十一五”期間的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是: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27%,控制在20.1萬噸以內,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1.66%,控制在2.5萬噸以內(引用《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十一五期間各旗區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的通知》)。到2010年底,鄂爾多斯全部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污染物減排任務。但是,停止經濟的發展以維護生態環境也絕非明智之舉,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鄂爾多斯市如何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
(三)煤炭產業發展瓶頸
從2005年開始,鄂爾多斯市開始調整能源企業產業結構,進行煤礦產業的整合與重組,采礦與開采行業逐步走上了正規化、機械化的道路。這樣一來,耗能大、環境污染排放量大的小煤礦和煤炭企業倒閉了,但煤炭的產量卻不斷提高,供應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雖然在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過程中引進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使得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所占的主導地位是不可改變的事實。2005年,即“十五”末期,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是65%;2010年,即“十一五”末期是60%,比例有所下降。有關專家預計,在未來40年里比重仍然保持在50%以上。然而,煤炭作為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總有被開采完的一天,僅僅依靠節能減排,只是推遲了資源耗盡的事實,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而且資源的約束,環境的惡化使重化工產業的發展進入了瓶頸階段,加之水資源的短缺使煤炭產業的發展心有余而力不足。對于鄂爾多斯市這樣一個生態脆弱而又以重化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來說,“荷蘭病效應”、“資源詛咒效應”是眾多學者討論的重點也是熱點。面對學者和人們激烈的討論,政府和學者也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針對資源稟賦豐富的鄂爾多斯市,政策號召加快煤炭產業結構轉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把“低碳”、“節能”、“循環”的思想貫徹始終。
二、鄂爾多斯市煤炭產業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規劃
(一)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鄂爾多斯市環境與生態之間的矛盾說到底是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實現煤炭產業轉型,研究和開發實現煤炭產業轉型的技術,逐步使現有煤炭產業向煤化工產業轉型,發展煤化工產業的潛力。通過對煤炭的提煉、液化和深加工,使其變為化工產品,增加其附加值,形成新的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區。建立煤化工循環工業園區,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走煤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目前,鄂爾多斯開展的煤化工項目有煤制甲醇項目、煤制油項目、煤液化項目等。鄂爾多斯在化工產業的發展中要注意總體規劃,建立一體化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其目標是既要實現產品升值的目標,也要實現節能降耗,高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培育并且規劃能源工業園區。煤化工產業的發展關鍵在技術,而一項技術從發明到應用要經歷一個過程。基于現在鄂爾多斯的技術發展水平以及煤化工產業的成熟程度,以及煤化工產業自帶的風險性,建議在現階段將煤化工產業做精細而不是做大。而且,鄂爾多斯本身水資源的缺乏也決定了煤化工產業不能大規模發展。
(二)建設好生態環境
鄂爾多斯市位于內蒙古的西南部,生態環境比較復雜,主要面臨的問題有常年風沙大,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同時工業環境污染也比較嚴重。究其根本原因:1.產業結構粗放,結構不合理,開采力度過大,在生產過程中環保措施做得不夠,而且在重化工業發展的這些年,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積累了很多環境隱患,治理難度大;2.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本來就脆弱,是我國的邊疆生態屏障,國家對該地區的定位是限制開發;3.環保制度和環境政策不夠完善,仍有待創新。環保制度和環境政策也是社會誘導結構的一部分,它的改革和創新既是對經濟發展的約束,也對經濟發展起到了規范和支撐的作用。人類經濟活動的可持續離不開其所依賴的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包括生態承載力,生態被破壞后的還原能力。由于這些指標很難量化,而且不易被人察別,或是即使觀察到了也會做出錯誤的解釋,這樣就會使環境政策的制定困難重重,而且實施的結果很可能由于錯誤的理解起到反作用。《鄂爾多斯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市污水處理率從2009年的78.3%提高到2010年的86.4%;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2009年的49.4%提高到2010年的85.1%;全市建成區綠地率從2009年的27.3%提高到2010年的29.1%;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09年的21.56%提高到2010年的23.0%;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09年的21.56%提高到2010年的23.0%。在環境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進步。生態環境政策的合理性依賴于對生態環境動力系統和變量的全面了解。就鄂爾多斯自身的地理條件來說,近幾年環保力度不斷加大,防風固沙和綠化工程繼續得到了鞏固和發展,在工業生產中引進科技技術緩解環境污染。在今后的發展中,加快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創建低碳可持續的產業體系,發展水利工程,健全產權制度,制定合理的環保指標指示器。
三、鄂爾多斯市煤炭經濟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政策建議
(一)制定合理的煤炭經濟轉型政策和環保政策
鄂爾多斯市煤炭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把握好國家“節能、減排、低碳”的政策指向,制定轉型發展的方針政策及誘導措施。在引進投資項目的時候政府要發揮好把關人的角色,對于一些響應國家政策的低碳型、技術型產業應該主動引進,給予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而對于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要堅決拒絕引進。在環保方面,用GDP的增長來修復被破壞的環境的做法是不值得推廣,但在現實中往往又是不得已的。無論經濟對環境的作用有多大,始終替代不了環保政策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健全環境監管的法律法規,制定節能、減排和污染物排放的可量化指標,加大監管力度和懲罰力度,對重點污染源實行駐廠監督的監管方式,及時淘汰和升級落后產業,加快減排工程的建設,將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第一位。
(二)加大研發和引進高新技術
煤炭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離不開技術的支撐,加大對煤化工產業技術研發的投資,加快對煤化工相關產業技術的研發,贏得自己的知識產權技術;同時引進可以短時間內吸收和消化并轉化為生產力的技術,在技術不成熟的階段爭取獲得與有經濟和技術實力的國內外企業合作的機會,改善粗放的生產方式,實現向煤化工產業和循環經濟產業的轉型。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高含金量的人才,企業在員工招聘中要廣集國內外優秀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做長遠戰略規劃。
(三)發展“非碳”產業
依靠煤產業的擴散效應,吸引高質量的企業項目、高素質的人才和雄厚的資金,堅持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發展現代制造業、服務業和文化產業。完善城市金融結構體系,改變單一的產業增長方式和環境條件,不僅構建好實體經濟,也要建設好虛體經濟,完善城市建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以往“煤炭城市”的稱號,建設新的、綠色的、環保的鄂爾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