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目標管理教學法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7月我院內科學生78例,隨機分組各39例。實驗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為(19.86±2.43)歲;常規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19~24歲,平均年齡為(19.82±2.36)歲。兩組學生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日常常規教學法,根據大綱要求對學生開展教學,告知其明確教學目標,完成自我學習。實驗組采用目標管理教學法,具體如下:(1)明確教學目標:嚴格遵循內科教學大綱基本要求標準,同時以學生個性差異為基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整體教學方案,明確學生各自教學目標,完善教學實現流程,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率[2]。(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相關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加以高度重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方案,使得相應的教學目標更加科學化與合理化,同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督促學生自主掌握基礎自學方式,強化師生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并解決疑難問題[3]。其次,相關教師需對內科各項癥狀基本特征加以整理總結,重點突出各病癥特殊點,確保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點,實現基礎知識教學目標,同時科學合理的監督并管理教學目標,不定期對教師教學目標具體實施程度加以檢測,從而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4]。(3)相關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后需對其科學合理的加以評價,遵循客觀、公正及全面性原則,客觀評價教學內容,不僅整體評價還應該細節化評價,對內科教學中目標管理法應用效果加以反饋,根據制定教學目標與落實到位存在的差異性確保最終的評價結果更加具有合理性與有效性[5]。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學生整體學習效果及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度。學生整體學習效果:教學完成后評價兩組學生實踐成績、理論成績、創新精神及自我管理四項內容,各分值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越好[6]。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度:教學完成后兩組學生填寫本院問卷調查表,分為滿意、良好與不滿意三項,滿意率越高越好[7]。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學生整體學習效果)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度)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整體學習效果比較
與常規組比,實驗組學生整體學習效果顯著,P<0.05
2.2兩組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度比較
與常規組比,實驗組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率高,P<0.05,
3結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改革深入,目前醫學教學模式緊跟新時展步伐,傳統“填鴨式”或“灌輸式”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忽視,導致其自身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受到制約,同時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重難點,導致其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項學習內容,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動腦思考的能力[8]。目前我國醫學教學中往往采用目標管理教學法,其能切實落實學習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使其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及時解決疑難點,從而顯著提高教學質量[9]。其次,內科教學需相關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將我科學合理的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強化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同時利用小組交流等形式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的認知,激發其自主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顯著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及自我掌控能力,確保內科教學更加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10]。另外,完成教學后學生對相應的教學效果加以合理考評,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能更深層次的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合理評價相關教師帶教能力,不斷完善教學目標及整個教學流程,對相應的教學過程加以優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自我管理能力,顯著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從而促進我國醫學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11]。馬海棠,李丹,陳小魚[12]研究中明確指出,在內科教學中采用目標管理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動腦思考能力,確保學生能積極參與至課堂教學,培養其學習興趣,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促進我國教學事業向著可持續方向發展。在本次研究中,與常規組比,實驗組學生整體學習效果顯著,學生對學習效果滿意率高(P<0.05),由此說明應用目標管理教學法在內科教學能顯著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滿意度,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綜上所述,在內科教學中采用目標管理教學法更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顯著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果,激發其自身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及成果,從而為培養綜合型人才提供可靠性保障。
作者:李明霞 陳永韶 王金明 陳穎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順德醫院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