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疆農業產業構造整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新疆農業發展的實證分析
下面從新疆生產總產值、農,林,牧,漁總產值、農作物產品產量和農作物播種面積的增長率來分析近幾年新疆農業發展的總體情況。201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884億元,同比增長5.94%;農作物播種面積增加3828千公頃,同比增長2.62%;農作物產品產量5130萬噸,同比增加5.67%。農林牧漁業平均增長率為9.16%,農作物播種面積平均增加面積為2%,農作物產品產量平均增長率為4.63%。整體農業發展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
(二)新疆農業產業結構現狀
2011年糧食產量878萬噸,人均糧食始終保持在400公斤以上,實現了“全區平衡的目標”。優質棉花基地建設取得成效,2007年,棉花總產270萬噸,同比增長66.1%;單產超過150公斤的高產棉面積達到400萬畝,占總面積的15.6%創歷史新高?,F代畜牧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牲畜出欄4717萬頭,同比增長63.9%;肉類169.2萬噸,同比增長60.5%;牛奶194.2萬噸,同比增長92.9%;細毛產量9萬噸,占全國的1/3強,培育國家級,自治區級龍頭企業24家和139家。林果業快速增長,全年新定植林果面積136.4萬畝,特色林果業種植面積到1329萬畝,其中環塔里木盆地超過100萬畝,林果產量450萬噸,比去年增長2.4倍,同比增長率22.4%。
(三)新疆農業產業產值增長趨勢
新疆農業產業產值從2006年開始保持繼續增長趨勢。下面從農,林,牧,漁總產值的增長率來分析農業產業產值的增長趨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整體上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全疆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平均增長率為9.16%,農業總產值的平均增長率為8.64%,林業總產值的平均增長率為11.16%,牧業總產值的平均增長率為7.84%,漁業的平均增長率為2.44%。
二、新疆農業產業中優勢產業的分解與現狀
(一)新疆“白色”產業
新疆棉花在中國乃至世界棉花產業以及在新疆國民經濟中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2011年為例,新疆棉花種植面積286.55萬公頃,棉花產量218.01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的32.3%和世界的8.7%;新疆是中國和世界最大的手摘細絨棉和中國唯一的長絨棉生產區域,作為中國棉花產銷經營的最大生產區和中國僅有的出口棉花貨源區,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的1/3以上,占全國商品棉花交易量的60%和出口貿易量的90%以上,新疆每年度80%的棉花產量均需通過國內外市場銷售;新疆連續10年居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單產量、國內銷售量和出口量首位;新疆農民純收入中20%以上來自棉花,在一些棉花主產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中60%來自棉花。棉花產業為新疆提供了百萬以上人口的就業機會,棉花產業已經成為新疆各地州和兵團的重要經濟支柱和農民脫貧致富、安居樂業的主要途徑,目前新疆已成為中國及世界最具發展實力的新型棉花產業區域。
(二)新疆“紅色”產業
新疆紅色產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番茄業:1998年至今,新疆番茄制品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勢頭。2007年,全疆已建成番茄加工生產線137條,年生產能力突破50萬噸,繼美國和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是亞洲最大的番茄生產加工基地。2007年,新疆工業番茄總產量400萬噸,加工番茄制品60萬噸,占全國番茄制品產量的90%以上,約占世界番茄制品總量的10%,已成為全國加工番茄種植與加工規模最大、出口最多的生產基地。紅花業:新疆是我國種植歷史最悠久、種植面積與產量最大的紅花產地之一,品種資源占國內的50%以上。2007年,新疆紅花產量占全國產量的80%以上。所產干花遠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并有部分出口外銷到日本、東南亞等地。枸杞業:2007年全疆枸杞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枸杞1萬噸以上,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左右,已成為全國枸杞四大主產區(寧夏、河北、內蒙古、新疆)之一。在林果業產業化的過程中,新疆枸杞已顯示了產業化的雛形,已研制開發出枸杞健康食品、飲料、醫藥保健品3大類6個主導產品,有了較穩定的市場占有率。石榴業:石榴是新疆特色果品之一,果大粒滿,果汁酸甜可口,含糖量和出汁率高,出汁率高達31%~38%,近幾年,新疆石榴產業發展較快,連片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產量、種植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2011年,新疆石榴種植面積1.46萬公頃,產量達到4.21萬噸。
(三)新疆畜牧業
新疆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畜牧業是新疆有發展優勢的傳統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我區畜牧業在大農業的框架中仍為一條“短腿”,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占大農業的份額僅在20%上下,120萬牧民人均收入低于農民400元左右。已連續幾十年豐收的新疆畜牧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態惡化為代價的。新疆的草被覆蓋面積占全疆總面積的一半,構成了生態環境的主體。2007年,全疆85%的天然草地已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鹽漬化,其中37.5%嚴重退化。新疆87個縣(市)中,有80個以及兵團絕大多數團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的現象退化的結果表現出:一是草場面積縮小。全疆可利用天然草場面積為4800萬公頃,現實際正常利用的面積只有2700萬公頃,僅占56%;二是產草量下降,載畜力下降。草地退化對生態環境的最大影響,就是加劇了土地沙化、荒漠化進程。
(四)新疆林果業
新疆林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優勢較為明顯。在2011年,新疆的葡萄栽培面積占到全國的33.8%,產量占全國的31.97%,占世界總產量的1.3%,新疆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葡萄產區,世界知名的葡萄產區;葡萄干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43%,居世界的第四位,是世界上第一大綠葡萄干產區。新疆杏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7.5%,占世界總產量的4.15%,是我國第一大杏產區,是世界優質杏資源產地。新疆還是我國庫爾勒香梨唯一產區,香梨面積已達到4萬多公頃,作為重要的核桃產區,核桃面積達到10.67多萬公頃,新疆的巴旦木(扁桃)面積達到1.4萬公頃,開心果1333.33公頃,是目前國內唯一大面積種植巴旦木和開心國的省區。新疆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條件好,優勢顯著,突出表現在主產區無重大工業污染源,果品生產過程中的自身污染小。
三、新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對策
(一)調整新疆農業產業結構的對策
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時,必須以新疆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綱要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針對新疆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參考建議:
1、明確目標,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1)從農業布局來講,南疆地區在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產量的前提下,重點發展棉花,園藝生產,尤其是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庫爾勒香梨,木納格葡萄,石榴,杏,核桃,巴旦杏,伽師瓜等瓜果以及高效經濟作物,努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的效益。北疆地區重點發展優質糧油,畜牧業以及獨具特色的小作物和啤酒花,加工番茄等工業加工原料地基地。天山北坡經濟帶和鐵路沿線要充分利用經濟,交通,信息等優勢,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積極推動小城鎮建設,尤其是要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快引進選育和推廣優良品種,大力開發高副價值的特色產品,逐步實現農產品優質化,以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提高糧食,棉花生產力,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棉花品種結構要以發展力高,含糖低,色澤白的優質面為主,積極發展長絨棉,中絨面和彩色棉。
(3)要把畜牧業,林果業等傳統的優勢產業規模做大做強。加快新疆細羊毛,絨山羊,肉牛,肉羊,奶?;亍R浞诌\用科學技術來裝備和改造傳統畜牧業,實行牧農結合。在農區要搞好養殖專業戶,專業農村及養殖小區的建設。
2、利用好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發展優勢農業
(1)新疆地理位置優越,具有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優勢和可能性。新疆東部與甘肅省、青海省相連,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鄰。從東北至西南分別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鄰,同鄰國共有5400公里左右的邊界線,約占中國與鄰國邊境線總長度的1/4。新疆具有非常優越的區位優勢,作為全國向西開放大通道和橋頭堡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加強,發展農業產業化,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在加快農業對外開放和合作發展上取得突破,重點推進與中亞、西亞、南亞、東歐及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合作。
(2)發揮新疆特色林果業的比較優勢,優化林果業布局。針對新疆主產區林果主栽品種過多,區域特色不突出,規劃布局滯后的實際,要推進新疆林果產業化發展,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突出重點和特色,發揮好各地的優勢。
(3)新疆在發展紅色產業方面具有良好的條件。首先,新疆具備了發展“紅色”產業的較好基礎。一是番茄、紅花、枸杞的生產經營已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二是農民已有長期種植番茄、紅花等的歷史,已經摸索出了并掌握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為紅色產業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為紅色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最后,加入WTO,將為紅色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總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既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中重要途徑也是增強我區農業產業國內及國際競爭力的客觀要求。新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新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各族和睦相處的穩定,和諧新疆,鞏固邊疆以及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從新疆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我們新疆的優勢產業,準確選擇主導產業,立足發展特色經濟,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不合理的因素,為新疆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