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現在的數據處于膨脹期,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對數據分析應用的效率,所以信息化成了改革需要注重的目標。在大數據信息時代,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與科技經濟的提高呈正相關的趨勢,并且越來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農業經濟增長方面就能表現出其卓越性。本文對信息化在農業經濟增長方面進行了探究,闡述信息化的概念,通過對國內信息化水平的分析,提煉出信息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信息化技術在日常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鼓勵從業者加入信息化的大潮,推動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業經濟;影響;探究
時代在變革中激流勇進,同時帶來一系列的變革和挑戰,作為從業人員,要正視時代賦予的壓力,積極改革。科技帶來改革,改革造成進步。傳統的農業不符合綠色環保的方針,我們急需新的農業模式來促進行業發展。農業信息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先進技術與農業技術的結合,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盡可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對此,我們重點從信息化出發,探究信息化與農業經濟之間的關系。
1農業信息化
1.1農業信息化的概念
農業信息化一般指以多媒體為媒介連接農業生產者、中間者和消費者,使參與農業經濟過程的人員可以共享農業技術、生產技術、消費水平、市場供需等數據的過程。農業信息化的提出可以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或者市場欺騙的行為。我們關注信息化,解決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改革。
1.2國內信息化水平之農業方面
我國文明起源于農耕,農業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并且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很大。相較于歐美國家早早實現農業自動化,我國農業的改革提出比較晚,直到1979年農業生產中第一次大膽引入遙感技術才算是現代化農業概念的提出,而1994年我國農業信息網絡的搭建標志著我們進入農業信息化的平臺。我國馬不停蹄的進行著農業信息化的改革,并取得不錯的成績。第一,農業信息化的基建項目在逐年擴建,比如村村通工程的圓滿完成,城鄉信息庫的不斷充實,城鄉信息服務站的搭建等。第二,農業信息化網絡的搭建已有骨架,國家大力推廣“金農工程”項目,我國的農業、畜牧業、農產品等都建立了網絡體系,并且實現資源的共享。第三,信息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從最初的遙感技術到現在的大宗農作物監控系統等其他各類技術的應用就是最好的證明。第四,農業信息化服務產業規模擴大,服務產業能更好的推廣信息化進程。第五,農業信息化不斷被重視,許多科研項目的提出和在農業中一一實踐并取得好成績。
2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經濟增長
2.1信息化促進經濟結構改變
一個事物的新生會帶動其他產業的新生。農業信息化的不斷完善,就需要相關服務類部門出現來指導從業人員,為他們的工作提供便利。農業信息化服務部門主要進行農業信息軟件的使用維護、農業信息的收集咨詢交流等內容。計算機在農業生產中的利用,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自動化、信息化、集成化、數據化的可能性,解放大量的人力物力,將農業資源進行匯總分析,得出農業生產的最優方案,指導我們的農業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質量,科學合理的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調整。
2.2信息化推動農產業發展
農業最終的走向是市場化,市場的需求決定農業的發展方向是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將農產品作為一個商品來進行種植培養,減少由于缺少指導而盲目種植引發農產品過量的事件發生。信息化提高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管理能力,通過信息化的分析可以指導農業生產的環節,土地、種子、人力、物力、財力可以集約化管理,科學合理分配所擁有的資源,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少不了政府的宏觀參與,農業如果利用好信息化,就便于政府指導農業生產方向,便于農業資源的管理。信息化可以擴大農業經營范圍,不再是盲種盲推銷,農業從業者通過咨詢農業信息服務部門,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按需供應,減少了盲目性。將科學技術和農業相結合,可以打破傳統的約束,搭建各類農產品經營模式,促進農業穩健發展。
2.3信息化引起的量變導致質變
現代農業生產過程離不開農業交易市場的變化,所以信息化的分析可以在每個環節提供可靠有效的參考信息。信息化細小而微,可以貫穿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比如市場的需求、農產品的改變、農業技術的改革等。每個階段都可以因為信息化的指導而發生一些量變,比如農產品的生產類別數量、在生產中對各個環節的把控、銷售環節對農產品的包裝推廣等。這些過程的量變積累起來就會發揮出很大的力量造成農業的質變,讓我國農業穩健快速的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
3信息化在日常農業中的應用
3.1信息化知識的推廣宣傳
目前,我國的農業從業人員對信息化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要想大面積推廣實現信息化,就少不了從業人員的認可和在工作中的高頻率使用,潛移默化的改變固有觀念,推廣農業信息化。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用好手頭的多媒體推廣媒介,加大農業信息化的推廣力度,對農業從業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幫助人們認可信息化,并對外界推廣信息化,普及信息化。
3.2搭建信息化平臺
信息化的實現過程還需要搭建資金、資源的管理平臺。對于資金,農業的特殊性在于投資的回報周期比較長,且受天氣等影響具有不安定性,所以資金如果能夠實現信息化,就可以拓展農業融資渠道,為后續的農業改革奠定金錢基礎。對于農業資源,目前存在大量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不必要資源浪費,所以搭建一個農業資源平臺,可以重組并合理分配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也方便農業資源的管理和統計,進而提高農業效率。
4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探究我們可以看出,農業信息化作為一項提高農業經濟的復雜工程,對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推動農業技術的改革有著很重要的地位。雖然我國的農業現代化起步晚,但在我們不斷努力下也是后起之秀。我們勇于嘗試,將信息化、大數據等概念應用于農業改革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通過自我反省現狀,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來推動農業信息化的進程,我們在民眾中宣傳推廣,讓信息化的概念得到大眾的認可并在生產活動中推廣,以此來提高現代化水平,推動農業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筱.信息化時代的農業——農業進入信息化時代[J].農經,2012(12):12-19.
[2]陳曉華.農業信息化概論[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作者:隋進宏 單位:山東省乳山市育黎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