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下的農業經濟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對其進行有效運用,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增加農戶收入,進而縮小城鄉差距。基于此,從人才、設施以及觀念等方面分析了農業經濟發展中應用“互聯網+”的影響因素,進而從農資供應、農業生產、農業企業、農業服務、農產品價格、農產品消費、農產品流通以及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對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經濟發展思路進行了詳細探討,最后從設施建設、人才培養、觀念轉變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經濟發展對策,旨在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生產
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衡量農村發展、農戶收入、城鄉差距等的重要指標。然而從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來看,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自動化水平低等眾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以及農村經濟等的發展。而對于“互聯網+”來說,屬于互聯網時代中的一種新興思維模式,將其和農業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結合,可以實現各種農業信息共享,優化農產品交易流程,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對農戶、企業、消費者等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農業經濟發展中應用"互聯網+"的影響因素
1.1人才因素
目前,從“互聯網+”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情況來看,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互聯網+”人才。由于“互聯網+”是一種新的思維理念,我國對其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還缺少既懂互聯網、又懂農業知識的人才,進而制約了我國農業的發展。
1.2設施因素
對于一些農村地區來說,還沒有積極引進先進的通訊設備以及技術,互聯網的覆蓋范圍十分有限,沒有建設信息交流平臺,沒有有效整合農業信息,也沒有對農業數據進行有效利用,導致農村經濟處于一種封閉式的發展狀態,沒有和互聯網時代進行有效對接,從而會影響我國農業經濟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
1.3觀念因素
現階段,我國農戶的觀念方面還比較陳舊,由于“互聯網+”是新時期的一種產物,農戶對其比較陌生,并且由于受農村環境、傳統觀念等的影響,導致農戶缺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農戶對“互聯網+”也不是很信任,認為農業生產和其沒有太大的聯系,不愿意進行過多投入,因此阻礙了“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影響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1]。
2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經濟發展思路
2.1提高農資供應的網絡化水平
農資是農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主要體現在種子、農藥以及化肥等方面,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互聯網+”和農資供應進行有效結合。對于農民、農資生產商以及農資銷售商等來說,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對農資信息進行共享,進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對于農資網站平臺來說,應該以農業生產需求為核心,利用網絡化布局,有效保障供求對接效率,進而增強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2.2提高農業生產的智慧化水平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互聯網+”和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智慧化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既需要充分借鑒國外智慧農業,又需要對我國農業經營特點進行全面考慮,可以將農村以及農戶等作為出發點,從試點到推廣進行循序漸進。另外,也需要從成本、風險以及收益等方面對智慧農業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利用農業互聯網對農業生產進行有效控制。
2.3提高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戶可以將“互聯網+”和農產品流通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提高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可以對互聯網進行充分利用,在網上實現農產品的批發與零售,對交易過程進行簡化,進而有效降低供求雙方的成本。另外,由于農產品具有一定的易腐性以及易碎性,會限制網上交易規模,因此農戶有必須創新技術以及營銷方式,進而有效克服該問題。
2.4提高農產品加工的智能化水平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戶可以將“互聯網+”和農產品加工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提高農產品加工的智能化水平。一方面,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加工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有效保障設備的精度,進而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不斷完善檢測監管體系,以有效保障農產品加工質量。
2.5提高農產品消費的安全化水平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戶可以將“互聯網+”和農產品消費進行有效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通過網絡買賣農產品,又可以利用網絡對農產品進行追溯,對其質量進行有效監控,進而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消費者權益。
2.6提高農產品價格的數據化水平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互聯網+”和農產品價格進行有效結合,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產品價格進行整合,利用大數據對農產品價格進行分析與調控。對于農業經濟來說,農產品價格占有重要地位,我國農產品的分布比較廣,并且種類較多,導致價格波動比較頻繁,而利用互聯網可以對和農產品價格有關的各種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并將其存儲在價格數據庫中,進而為制定農產品價格提供數據支持,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穩定發展。
2.7提高農業企業的數字化水平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將“互聯網+”和農業企業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提高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對于農業企業來說,可以利用“互聯網+”對企業網站進行創新設計,進而實現農產品的有效宣傳與推廣,同時也需要對互聯網平臺進行完善,通過該平臺對農產品生產、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庫存以及售后服務等進行一體化管理。另外,農業企業也可以通過該平臺和其他企業、農戶等進行有效交流,在合作、互助、溝通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的穩定發展。
2.8提高農業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互聯網+”和農業服務進行有效結合,增強農業服務的針對性、及時性和實效性。對于農業服務組織來說,可以利用“互聯網+”與服務對象進行在線互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服務需求,在此基礎上采取相關措施,以有效滿足其需求[2]。
3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3.1注重設施建設設施是影響“互聯網+”應用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想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就必須注重互聯網設施建設。1)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積極引進先進設備以及先進技術,及時解決農產品在運輸以及存儲等方面的弊端。2)需要提高農村的互聯網普及率,引導并幫助農戶購買計算機、智能手機,并傳授他們相關使用方法,進而增加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最后,對于農業科研部門來說,也需要結合農業發展所需,對新型設備、新型技術等進行深入研究,以全面發揮“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內在價值。
3.2加強人才培養
要想實現“互聯網+”和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就必須加強互聯網人才的培養力度。對于高校來說,可以開設“互聯網+農業”專業,或者注重培養農業專業學生的互聯網技術水平,進而為國家培養集互聯網技術、農業知識于一體的復合型農業人才。另外,當地農業部門也需要鼓勵互聯網技術人才下基層,向農戶普及一些互聯網技術,如智能澆灌技術、智能播種技術以及智能收割技術等,讓這些技術和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結合,如此一來,不僅拓寬了農戶的知識面,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的農業發展[3]。
3.3轉變農戶觀念
由于互聯網在農村屬于新興概念,再加上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導致農戶并沒有有效了解該概念,多數農戶都認為要想增加自己的收益,就必須增加成本投入,而忽略了“互聯網+”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對于當地農業部門來說,應該加大“互聯網+”的宣傳力度,增強農戶對“互聯網+”的了解,轉變他們的農業生產觀念,引導他們將“互聯網+”和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結合,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3.4提供政策保障
3.4.1信息整合政策。農戶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農業價值鏈中的各種資源信息進行有效整合,進而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地域分散以及人員分散等問題。在信息整合的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進行有效協調,并引導農戶以及相關農業企業進行積極參與。3.4.2大數據實施政策。對于農業信息來說,涉及的范圍比較廣,體現在農村信息、農戶信息、農業資源信息、農產品信息以及農業服務信息等眾多方面。而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充分挖掘與分析,可以為政府部門、農戶、農業企業以及消費者等提供決策支持。要想貫徹落實該政策,我國就必須不斷完善農業大數據庫,對農業咨詢機構、科研機構等進行大力扶持。3.4.3農戶培訓支持政策。農戶是農產品的生產主體,因此需要通過“互聯網+”對農戶培訓進行有效支持,讓他們有效掌握“互聯網+”的技術以及思維方式,并將其應用在農業活動中,進而不斷提高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
4結語
要想增加農戶收入、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有效利用“互聯網+”。對于政府部門來說,應該在明確“互聯網+”應用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將“互聯網+”與農資供應、農業生產、農業企業、農業服務、農產品價格、農產品消費、農產品流通以及農產品加工等進行有效結合,同時也需要注重設施建設、加強人才培養、轉變農戶觀念、提供政策保障,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以及農村經濟等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松林.利用“互聯網+”改造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思路和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10):30-31.
[2]王柏誼,楊帆.“互聯網+”重構農業供應鏈的新模式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6(5):75-78.
[3]袁科峰,郭宇.“互聯網+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現代農業物流體系[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7(9):36-42.
作者:王志華 單位:安徽省潁上縣楊湖鎮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