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要建設一支專業化、系統化的復合型科研管理隊伍,有必要對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角色進行定位,并最大限度地調動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良好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從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定義出發,闡述了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分析了新時期形勢對科研管理人員的新要求,并分析了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創新培養對策,旨在為農業高校科研管理與服務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角色定位;創新培養
1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
高校的科研管理是一項復雜、綜合的重要科學,是高校科學研究的核心組成部分,貫穿于整個科學研究的實踐過程。與其他行政工作性質相比較,科研管理人員具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和能力要求,必須對學校科研實際情況了如指掌,能夠隨時協調和組織相關專業科研人員開展相關工作。
1.1科研過程的管理者
科研管理工作以科研活動為中心開展,進行全鏈條式的管理,涉及基礎研究、技術推廣、產業化等多個環節和層面:①科研項目方面,科研管理人員要對項目申報、立項實施、結題驗收、成果產業化等進行全過程管理,針對每個環節、步驟、流程、崗位等進行相應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比如科研項目經費入賬、項目延期申請等規范性細化工作;②科研成果方面,科研管理人員除了對專利、論文、農業技術等科研成果進行收集歸檔以外,還需對成果轉移轉化、成果服務社會等進行相應的統籌和管理;③科研條件方面,農業科學研究具有周期長、不可控因素多、產業化進程慢等實質性特點,中間某個環節有問題,會導致整個項目受到影響,因此科研管理人員應提前做好基地、實驗室等科研條件的協調與配置;④科技信息方面,科研信息統計工作是高校開展科研活動綜合分析的基礎條件,主要包括對科研項目基本信息、科研人員構成、成果登記、經費、獎勵等進行統計分析管理。
1.2科研制度的傳達者
近年來,國家對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進行了深化改革,相關戰略部署也逐步全球化和領先化。國家層面和省、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科技計劃體系的改革性舉措,新的科技戰略布局也使科研管理工作發生了變化,其內容和形式也在逐步變得豐富和復雜。面對新的形式,科研管理人員需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家的各項科技政策方針,結合省、市等政府部門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針對本校科研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制訂科學與完善的科研管理規章制度,同時及時對科技人員進行傳達、宣講和解讀,加強對科技人員的培訓指導工作,以調動起高校科技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其科研潛能,更好地促進學校科研工作的發展和提升。
1.3科研活動的引導者
信息是管理和決策的基礎與依據,伴隨著科技管理工作全過程,科研管理人員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擔當著信息交流工作。例如在項目申報中,科研管理人員需做好項目申報前期的信息論證、學術論證,以確保項目立項的顯效性和可操作性;成果申報獎勵時,在完成科研項目成果內外評估、驗收鑒定的基礎上,科研管理人員要及時做好申報獎勵前期的宣傳和動員、中期材料的規范填寫與提交以及后期的信息溝通;在成果推廣轉化時,也要及時引導和輔助其積累相關經濟和社會效益,以提高轉化的成果率。在科研活動實施的各個階段,科研管理人員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逐步引導和指引科研人員正確規范地開展科研活動。
1.4科研人員的服務者
“管理就是服務”,管理更多地是一種理念,科研管理工作屬于服務性工作,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必須要加強對科研項目的實時動態管理,履行好自身的職責,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優質服務,確保各個管理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通過相互了解建立科研管理部門與科研團隊之間的互信關系,科研管理部門把為科研人員排憂解難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工作,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推動高校科技管理創新。另外科研管理人員還要加強與兄弟院校、同行之間的溝通聯系,多學習,多借鑒,多交流,以更好地吸取管理經驗和管理方式,推動本單位科研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高效化。
2新形勢下農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新要求
2.1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
當前,農業科學研究已進入日新月異的發展階段,傳統農業正向現代化農業轉變,學科交叉融合正在不斷加速,新興學科、邊緣學科也在不斷涌現。以華南農業大學的學科為例,農學與經濟學、農學與信息科學、農學與機械科學等已經顯現出其巨大的優勢。跨學科跨學院的協同創新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科交叉融合的加強,也對科研管理工作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管理人員既要了解和追蹤世界前沿進展與技術革新,又要關注相關交叉學科的技術發展與應用,以適應新時期的科技管理要求[3]。作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應始終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強化自己在本單位科研領域內的專業知識,了解本行業發展狀況,同時也應加強自身學習,了解相關學科的發展,能夠與時俱進地對所在領域的研究前沿和應用進展進行認知和了解,并提高相關理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將協調管理能力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在實施項目管理過程中,不說外行話,不做外行事,以保證科研管理工作高質量完成[4-6]。
2.2先進的思想政治素養
《國家中長期科技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指出,要重點培養一支業務水平高、管理能力強、創新意識強的戰略型復合型科技管理人才隊伍。新時期的農業科技發展要求科技管理工作者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較強的綜合素質、較好的管理能力和較高的服務意識,同時,還應具有良好的服務理念、責任意識、道德素養和奉獻精神等思想政治素養[3]。因此,科研管理人員應加強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并不斷提高科研管理服務水平。必須加強對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學習,及時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政策與方針,并及時與本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制訂(修訂)本校的相關規章制度,以避免出現違規現象;要加強道德素養,作為組織科研工作的關鍵部門,在項目立項、實施、成果鑒定、成果報獎等多個流程中具有關鍵的導向作用,這就要求科管人員能夠樹立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堅決抵制學術腐敗和弄虛作假[3],營造公平、公正、和諧的科研學術環境。
2.3多元的綜合協調能力
高校科管人員必須具有從事這一職業的素養,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在項目申報遴選、成果推薦過程中,能夠綜合協調組織,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以實現學校科研工作利益的最大化。此外,科研管理人員還要隨時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應對不同的各種突發情況,及時處理各方面的問題,解決相應矛盾。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人員面臨著創新理念、建立創新機制、加強綜合協調能力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以創新思維指導科研工作實踐環節,順應當前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潮流,達到科技管理創新的目的。
2.4良好的服務宗旨意識
科管人員需要樹立科研服務觀念,培養無私奉獻的精神。首先要具有先進的服務理念,減少上傳下達的二傳手管理模式和一味討好科研人員而忽視制度的純服務管理這兩個極端,要始終做到“以人為本”,以滿足科研人員需求為導向,以學校科研發展大格局為目標進行有效、規范化的服務。其次要有責任意識,科研過程涉及到財務、資產、審計等多個職能部門,科研管理工作對口的部門也相應增多,科研管理工作既有宏觀戰略研究的大事,也有平時會議服務、材料報送等瑣碎小事,這些都要求科研管理人員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責任意識,嚴肅對待每一項工作。最后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要熱愛農業科研管理工作,并從中體會到樂趣和成就感,要從為科研工作提供優質服務的立足點出發,倡導“講貢獻、論成績”的價值觀,確保各項科研管理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
3加強農業科研管理人員創新培養思路
3.1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
當前,農業高校要推進管理體制的創新,以進一步調動科研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提升科研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水平。首先在人事制度上進行必要改革,要根據學校的實際發展需求和情況,加強短板的建設,把科研管理人員從日常報表、科技統計等煩瑣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其次建立適當的激勵評價機制,通過對服務水平、工作表現等進行合理化評價打分,以衡量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表現,在職稱晉升、優秀評比等考核中進行體現。最后建立一定的交流機制,科研管理部門不僅僅限科研處,圍繞科研項目的整個過程,各個職能部門相互之間既有聯系,也存在區別,通過各部門輪崗交流,這樣有利于科研管理人員更加全面了解整個學校的科研情況、管理流程,也有利于促進管理工作各環節的配合和打通。
3.2加強農業科研管理人員專業化培訓
農業科研管理人員除了要求具備一般管理人員的行政管理知識以外,還必須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夠對所從事的行業、研發的產品等才能擁有足夠清晰的認知和認識。此外,還要求具備保密管理、法律知識、網絡信息等相關專業知識。高校可采取攻讀學位、交流互訪、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結合的形式開展科研管理人員專業化培訓工作,為其爭取更多的知識更新、業務交流的機會,幫助其快速成長,以增強科研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促進其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3.3促進科研管理方法創新
要摒棄失實的定向思維,在過去的農業科技管理中,或多或少的定向思維會導致盲目從眾、缺乏質疑精神的后果,基于此,需要農業科研管理人員充分運用創新性思維,客觀分析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在借鑒他人的管理基礎上,找到更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管理方式。其次在整個管理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和歸納每項工作的固定流程上可以簡化、完善、提高的地方,將創新意識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通過不斷的總結提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實現管理信息化,要充分認識對信息化對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須加強對科研人員的信息化技術培訓,借助大數據,進行相關的科研決策分析,提升工作質量。
3.4做好科研管理隊伍理念創新
科研管理人員的理念創新決定著高校的科研發展高度,科研管理做到系統化、高效化、整體化,才能真正發揮科研在學校發展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要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必須首先從理念上創新,改變傳統定向思維、管理模式和方式,對科研、管理要有科學的認識[6],必須樹立服務意識,不斷學習,適應日益復雜的科管工作的需要。首先要正確認識本職工作的重要性,結合學校內部管理環境及實際情況,明確定位,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管理服務工作中去。其次高校要建立相應的全過程監督評價平臺,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實際工作進行評價、分析、總結,并給予改進和提升意見,以期提高整體素質,促使其能結合學校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協調組織科研服務工作。最后建立科研管理團隊內部學習制,有利于提高科技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促進其全過程參與并了解,以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翠華.高校基層科研管理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2):161-162.
[2]沈晶晶,王思遠,劉丹.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時代教育,2016(1):104-105.
[3]王友華,孫國慶,張春義.新時期農業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隊伍建設初探[J].農業科技管理,2016(2):74-79.
作者:倪慧群 唐家林 袁家龍 韓雨辰 鄭鵬 蘇弟華 黃宏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