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新媒體技術下的科技期刊變化及發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技術下的科技期刊變化及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媒體技術下的科技期刊變化及發展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科技期刊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介紹了新媒體技術科技期刊中的應用現狀,客觀分析目前科技期刊所面臨的融合化程度較低、人才短缺、辦刊人員不夠重視等發展困境,提出了從轉變傳播與出版方式、與讀者和作者建立互動關系、集約化經營、打造期刊品牌、增強學術影響力、提高編輯素養等方面,綜合運用新媒體技術加快科技期刊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科技期刊;發展策略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的紙媒而言的,主要指由媒介載體的不斷發展創新而產生的傳播工具,利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通過數字電視、智能手機、電腦等客戶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發展也在逐漸走向成熟,信息傳播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科技期刊作為傳播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必然會受到傳播環境的影響,新媒體技術給科技期刊帶來一定的沖擊,同時也為科技期刊的信息溝通、傳播模式提供了新的手段[1]。在新媒體背景下,科技期刊應該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技術,探求發展創新之路,迎接機遇和挑戰,實現期刊的可持續發展。

一、新媒體技術在科技期刊中的應用現狀

(一)網站傳播平臺利用網站傳播是新媒體傳播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數期刊都有自己的網站,設有作者投稿、最新文章、過刊瀏覽以及編輯辦公等幾個模塊。作者只需登陸期刊官網就可以完成投稿,并追蹤稿件處理流程,編輯及審稿人也可以網上處理作者的文章,簡化了流程,辦公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時,多數科技期刊為了尋求更好的傳播效率,積極主動與中國知網、萬方、龍源等數據庫合作,向廣大讀者提供科技期刊的下載渠道。

(二)“微”媒體平臺新媒體時代,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微”服務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習慣,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微”媒體打交道。現在許多科技期刊都有微信公眾號,雖然現在還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這種方式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所以它是未來科技期刊發展的主流方向,能夠極大地提高期刊的傳播效率。

(三)數字期刊科技期刊的數字內容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紙質期刊在自建網站上,其中大部分對讀者都是免費的,但是小部分需要讀者注冊并有償使用;二是創辦純粹的數字網絡期刊,從策劃、編輯、出版發行完全依賴網絡,摒棄紙質期刊的發行,是近年來期刊利用新媒體技術一個很重要的嘗試。

二、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發展困境

(一)融合化程度較低科技期刊的傳播模式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未能很好地利用微信、微博等客戶軟件的優勢,沒有實現與新媒體技術的相互融合,從而不能達到很好的交流與互動。大多數科技期刊只是將新媒體當作服務工具,不重視其傳播、交流及經營功能。部分科技期刊雖然建立了微博,微信號,但是大都缺少專人管理,內容更新也不及時,公眾號大多都只是對單篇文章或當期目錄的推送,推送的也只是對題名、作者、摘要等簡單的堆砌式信息,很少有期刊會對專業文章進行科普化解讀。還有部分期刊的公眾號、微博甚至處于“僵尸”狀態。目前科技期刊的數字化還處于探索階段,大部分期刊在媒體上呈現的只是電子版的紙質刊,內容缺乏創新,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除了網站建設、在線投稿系統相對完備外,科技期刊在內容、出版、傳播、經營等方面與新媒體融合度比較低,大部分仍停留在傳統出版模式,與新媒體的融合仍處于萌芽階段。

(二)人才短缺新媒體時代學術的傳播都是基于數字化的信息,數字化的學術信息融合了多種媒體形式,比如文本、語音、圖像、視頻等媒體形式[2],這些形式需要經過組織,行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數字復合出版物,可以更加深刻、形象、全面的展現給讀者。然而,現在科技期刊的編輯幾乎都是從事文字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或者相關學科的學者,新媒體對編輯有較高的知識要求,編輯既要精通出版專業知識,還要熟悉學術理論知識,同時還要精通新媒體技術,然而他們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無法到達數字化出版的要求,這就嚴重制約了新媒體技術在編輯工作中的應用。

(三)辦刊人員不夠重視在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的主動適應性欠缺,傳統出版觀念思想僵化,不利于新媒體視域下科技期刊的發展,新媒體傳播市場效益不足。大部分科技期刊都是通過主辦單位撥款來經營,或者再添加一些廣告獲得補貼,生存的壓力極小,只有少數期刊能夠實現自負盈虧模式。很多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單位是事業單位性質,無需考慮經濟效益,只要按時出版即可,沒有過多的危機意識,缺乏相應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一些配套的制度難以建立,也沒有專門負責新媒體的部門。然而新媒體和科技期刊的發展需要融入大量的經費和人力,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會有良好的效益,這無疑加劇了科技期刊的發展困境。

三、新媒體技術加快科技期刊發展的途徑

(一)轉變傳播與出版方式現在的生活節奏較快,人們通常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閱讀相關的科技文章,可以將科研信息轉變成新聞信息,形成碎片化的知識進行傳播,避免使用傳統紙質媒體長篇大論的方式進行傳播。同時在媒體平臺上將科研成果進行通俗化的解讀,使得科技成果能夠被更多的讀者所接受。編輯部要同時運用線上和線下兩種傳播模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以增強期刊的傳播效果。學術期刊優先出版也是近年來促進學術成果公開發表和傳播的出版方式。它以印刷版期刊內容為基礎,在印刷版內容出版之前,提前將出版的內容以數字版的形式在網上公布。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都在探索這種方式。優先出版模式的實行大大縮減了出版周期,促進了學術成果的傳播。借助互聯網的便利途徑,編輯部與作者達成協議,將論文放在網絡出版平臺上,通過互聯網免費獲取文獻,這種開放獲取的方式可以極大地促進學術成果的傳播與利用,還可以顯著提高論文的被引頻次,擴大社會影響力。

(二)與讀者、作者建立互動關系編輯可以在網上相關信息,通過微博、微信平臺讓讀者對期刊內容進行評價和反饋,通過新媒體與讀者互動,這樣可以與讀者建立緊密的聯系。依托網絡媒體為編輯、讀者和作者三者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一對一的交流方式,提升了多對多以及網狀的媒體平臺,提升了傳播源頭,增加了作者和讀者對于媒體傳播的參與性[3]。科技期刊應該利用基于學術建立的關系網,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的學術講座、沙龍活動等,這種互動方式既推動學術交流,也增加了期刊的影響力。編輯部可以通過QQ、微信等建立學術社群,根據學習興趣和研究方向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社群,通過規范化的社群管理將期刊的學術資源、出版資源、傳媒資源聚合在一起,不斷積累,實現多媒體平臺與期刊的融合發展。編輯部可以根據投稿系統信息建立相關的數據庫,統計作者分布、文章研究方向,跟蹤已發表文章的關注度,從而可以對相關作者進行約稿。

(三)集約化經營傳統的科技期刊編輯部門一般形式比較單一,受眾規模非常小,發展規劃受到限制。因此,我國新聞出版體制改革要求“做優做強一批,整合重組一批,淘汰退出一批”[4]。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科技期刊必然朝著集約化、資源共享以及資源整合的方向發展。通過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將不同媒體充分融合起來,從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影響力。集約化的群體效應可以開拓融資渠道,提升競爭力。相近的期刊可以建立期刊群。當多種期刊聚合在一起謀求發展時,可以科學合理地分配、優化和共享資源,縮減辦刊的成本,為將來做大、做強期刊奠定堅實的基礎[5]。集約化期刊可以創建一個APP,從而擴大科技期刊的受眾群體,讀者可以隨時閱讀和下載文章并關注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推送和傳播當前科學前沿,根據讀者和作者的需求提取對期刊有用的信息,發現讀者和作者群,探索數字期刊經營和發行的新模式。

(四)打造期刊品牌,增強學術影響力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與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密切相關,所以要堅持以內容為王,打造期刊品牌。無論媒體傳播方式如何更新換代,期刊高質量的、稀缺的內容不可取代。科技期刊品質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首先,要找到自身的優勢和期刊特色,進行選題、策劃、編排等,發揮期刊真正的價值和社會效益。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特點,擴大受眾群體,樹立特有的品牌影響力。根據學科研究熱點及國家的科研需求,策劃出版專欄、專刊可大幅提升學術期刊的行業影響力。其次,要準確把握受眾的內容需求,編輯部平時要利用媒體技術多搜集一些讀者的閱讀喜好,將讀者感興趣的主題作為出版的主要方向。最后,要優化版式設計,使期刊具有較高的辨識度以及閱讀體驗。根據用戶的閱讀需求把握整體美感,網站、微信、微博刊登的文章或者的消息要更加注重版式,凸顯重點內容,以提高閱讀效率。

(五)提高編輯素養現在大部分科技期刊的運作負主要責任的是編輯,編輯處于主體地位,這種模式雖然能夠保證期刊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但是新媒體促使科學傳播互動的參與人員更加復雜化和多元化,出現了更多的受眾,編輯應該淡化其主體地位,讓受眾參與到期刊的運行中。新媒體時代,各種新技術給編輯工作帶來了很多方便,但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編輯不僅要具備傳統的編輯技術,還應該具有互聯網思維,關注技術發展,及時提升編輯技能。編輯部可以定期開展計算機技術以及數字化辦公技術培訓,提升編輯的專業素養。編輯部要放眼于外部,多引進一些高水平數字化、媒體融合型復合人才。編輯在應對科技產業市場化變革時,在保障稿件基本質量之前,還需要進行傳播的規劃,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將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根據不同讀者的需求進行傳播策劃。

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科技期刊正在面臨新的環境,這就要求期刊工作者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以及辦刊模式,提升自己的編輯素養,敢于創新,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重視論文質量,集約化經營,在數字出版方面不斷創新,加強與讀者和作者的聯系,打造期刊品牌,提高學術影響力,從而獲得良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朱俊峰.新媒體技術提高科技期刊競爭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8,300(3):30-31.

[2]金平.數字時代學術期刊的品牌建設:挑戰與應對[J].中國編輯,2020(4):83-87.

[3]萬瀅.新媒體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業務的發展和創新[J].傳播力研究,2019(17):158-160.

[4]樊雅夢,劉國正.學術期刊融合發展與集約化經營——媒體融合下的學術期刊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4):340-343.

[5]章連香,盧爍十,周葉.科技期刊現狀與管理提升策略分析[J].編輯學報(增刊2),2019(31):123-126.

作者:張磊 單位:上海理工大學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va一级二级三级|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silk131中字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免费观看黄网站| stars120| 深夜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清纯校园另类|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被吃奶跟添下面视频| 成年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网址| 台湾三级香港三级经典三在线|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刺激的视频| 大香伊蕉国产av|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69式互添免费视频| 极品国产人妖chinesets|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丰满乱码|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大学生|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777777| 亚洲男人电影天堂|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摸BBB揉BBB揉BBB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