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食品類SCI期刊發展歷程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食品類SCI期刊發展歷程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食品類SCI期刊發展歷程研究

[摘要]在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背景下,提升我國食品類中文專業期刊的辦刊質量成為當務之急。文章以食品類sci期刊近十年的發展情況以及WebofScience數據庫中近十年食品相關論文的發表情況為研究對象,從影響因子、總引用量、發文量、文章類型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探索全球食品學科的發展動態以及國際食品類期刊的辦刊策略。文章通過分析發現,近十年來食品相關學科以及食品類SCI期刊在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度和影響力逐年上升,并且我國的食品相關研究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同時,綜述類文章為食品類SCI期刊影響因子的增長貢獻了巨大的力量。為了提升期刊的影響力,我國食品類中文專業期刊須學習食品類SCI期刊的先進辦刊理念,增強對綜述類文章的重視程度,提高數字辦刊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辦刊模式。

[關鍵詞]食品學科;中文核心;SCI期刊;WebofScience數據庫;JCR;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

作為學術交流活動最頻繁和最前沿的平臺,科技期刊是科學研究傳播的重要工具,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1]。科技期刊往往能夠從側面反映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發展狀態。因此,建立高水平科技期刊體系對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2]。我國的食品學科起源于20世紀初三江師范學堂(現南京大學)的農產與制造學科和吳淞水產學校(現上海海洋大學)的水產制造學科,正式建立于20世紀40年代[3]。經過80年多的發展,目前我國有300多所從事與食品、農產品加工相關的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其中設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高校有200多所。通過近年來持續的學科建設,國內高校涌現了一大批知名的食品領域專家,形成了幾十支高水平的食品科技創新團隊,為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持續注入新鮮血液。我國食品學科目前已具有完備的學科體系,并且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正處于良好的發展階段[3]。但目前我國食品學科相關研究團隊發表高水平論文大多首選SCI期刊,我國的食品類中文專業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對國內優質稿源的吸引力也不大。2019年,中國科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旨在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4-5]。2020年,教育部、科技部提出破除“唯SCI”,改變目前科技、學術界“SCI至上”的導向性意見[6]。在此背景下,國內中文科技期刊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段珺和高振利用文獻計量和專利分析對國內外食品領域的SCI論文和授權專利進行分析,并為我國食品學科發展提出建議[7]。金文苑、周玥等統計分析了2010—2019年國內食品領域團隊在國內外期刊的文章發表量,以及探究食品高水平論文外流的原因并提出對策[8]。王普和劉麗娟以我國主辦的9本植物科學領域SCI期刊的辦刊策略和影響力為研究對象,分析和總結了我國植物學學科發展和提升世界影響力的對策[2]。這些研究主要通過分析SCI期刊的發表情況,探究食品或其他學科的發展模式。與以上研究不同,為促進我國食品科學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在食品領域建設高水平的中文科技期刊體系,文章基于科睿唯安在2010—2020年公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和ThomsonReuters公司開發的WebofScience數據庫,研究并探討食品類SCI期刊在近十年內的發展情況,分析食品類SCI期刊發文量和文章來源,并首次分析食品類SCI期刊影響因子發展以及食品類SCI期刊論文類型占比。最終,文章在相關數據的基礎上探究世界范圍內食品學科的發展動態、國外期刊的發展模式,探求國內食品中文核心期刊的發展機遇及啟示。

一、食品類SCI期刊影響因子的變化趨勢

1997年,WebofScience利用互聯網開放環境,為全球科研人員提供了最大、覆蓋學科最全面的學術信息平臺。WebofScience數據庫不僅為全球科研人員提供了便捷的學術交流平臺,而且鑒于其權威性,WebofScience數據庫推出的影響因子(IF)等標準也成了科研評價的一種依據。IF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指標之一,其計算方法為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期刊在前兩年發表的文章總數。一般來說,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其影響力越大[2]。影響因子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期刊的學術價值及其在相應學術領域的影響力,是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一種重要的期刊評價手段[9]。圖1為2010—2020年食品類SCI期刊的影響因子變化示意圖(圖1箱形圖的中心方框代表平均影響因子)。從圖1可以看出,2010—2020年來食品類SCI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逐漸提高,也就是說,近年來科研人員對食品科學技術的關注度逐年上升,食品從一個較為小眾的學科逐漸向主流學科發展。圖1箱形圖外上/下豎線的邊緣點分別代表了當年最高/最低影響因子的數值。2010—2020年食品類SCI期刊的最低影響因子均接近于0,而最高影響因子期刊從2010年的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IF:4.713)到2020年的AnnualReview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IF:13.635)逐年增高。從2011年至2020年,影響因子最高的食品類SCI期刊均為綜述類期刊(表1)。從箱形圖的上邊框和下邊框(分別代表上四分位數和下四分位數)來看,食品類SCI期刊的影響因子呈上升趨勢。但是從2017年開始,食品類SCI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逐漸偏離影響因子的中位數,這說明期刊之間的差異逐漸增大。圖1 2010—2020年食品類SCI期刊影響因子的變化規律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0年,在這一階段食品類SCI期刊新增25本,因此2020年的發文量大幅增加。然而相較于發文量的增加,2020年的總被引頻次增加更大,篇均被引頻次達38.43。雖然新增期刊對2020年總被引頻次的增加具有一定的貢獻,但是從篇均被引頻次的增長來看,食品類期刊的影響力在2019—2020年得到了又一次的增長。在這期間,包含中國的編輯團隊創辦的外文期刊收錄入JCR。這三本期刊分別為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期刊FoodScienceandHumanWellness和Springer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集團(NatureResearch)、北京工商大學和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IUFoST)三方合作出版的期刊npjScienceofFood以及浙江大學主辦的期刊FoodQualityandSafety,三本期刊在2020年的影響因子分別為5.154、5.070以及3.102。這也預示著我國主辦的食品類期刊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并且得到了國際食品科學學者的認可。

二、食品類SCI期刊被引頻次的變化規律

總被引頻次指某一期刊在JCR中出版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這一數值能夠更加直觀地說明該期刊在出版年的受重視程度,同時從側面反應了該期刊在學術信息傳播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10]。總體上看,食品類SCI期刊的總被引頻次逐年升高,從2010年的375442次增長到2020年的1402093次(表2)。這從側面說明了食品類SCI期刊的受重視程度逐年增大。從期刊數來看,2010—2016年,食品類SCI期刊的數量均在120至130之間,沒有較大變化。而從2017年開始,食品類SCI期刊的數量逐年增多,并在2019—2020年新增了25本期刊。從發文量上來看,近年來食品類SCI期刊的發文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發文量的增加并沒有降低食品類SCI期刊的受重視程度,篇均被引頻次仍然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

三、食品類期刊收錄的文章數

WebofScience是Thomson公司將SCI(ScienceCitationIndex)、SSCI(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以及AHCI(Arts&HumanitiesCitationIndex)整合并創建的網絡版多學科文獻數據庫。WebofScience是全球最大、覆蓋學科最多的綜合性學術信息資源平臺。檢索WebofScience數據庫的食品類期刊收錄文章數能夠從側面反映食品相關研究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圖2為2010—2020年WebofScience數據庫可檢索到的每年食品類期刊收錄的文章數。可見,食品類期刊收錄的文章數逐年上升,從2010年的97202篇增加至2020年的184220篇,近年來食品相關研究的熱度在世界范圍內逐漸升高,更多的科研人員參與食品相關的研究。

四、食品類SCI期刊的綜述類文章占比

綜述類文章(Reviewpaper)通常指作者從大量原始研究型論文中獲得數據、資料和觀點,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并針對某一專題所整理而成的論文形式。這種形式的論文往往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學理性,通常包含有大量該領域的科學信息,是研究人員在某一領域獲得最新研究動態的重要方式[11]。2010—2020年,WebofScience數據庫中可檢索到的食品相關綜述類文章占總食品相關文章的比例逐漸增大,并在2020年這一比例超過10%(圖3)。綜述類文章通常篇幅較長,并且構成綜述類文章的主體通常為相關研究型論文、學術報告、專利等可引用的元素,因此,通常撰寫一篇綜述類文章所需要引用的文章數相較于研究型論文更多[12]。基于此,綜述類文章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篇均引用文章的數量,并從側面增加了其他論文的引用頻次。并且綜述類文章通常在某一領域具備一定的綜合性、前沿性和指導性,往往是學者了解這一領域或獲取該領域相關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綜述類文章往往具有較高的引用頻次。從近年來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組成來看,高質量的綜述類文章通常占據主要份額,這可能表明高質量的綜述類文章相較于研究類文章更能夠快速地提高期刊的影響力。

五、國內食品相關研究在SCI期刊發文的發展情況

在WebofScience數據庫中檢索食品相關研究論文的基礎上,本研究統計了不同國家來源文章占比,旨在從此角度分析我國在食品研究領域的發展情況。由于近年來中國和美國在食品相關文章的發表比例上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中國和美國在2010—2020年發表的食品類相關文章占比的變化趨勢。從圖4可以看出,我國從2010年食品相關論文占每年食品相關文章比例的7.76%逐漸增加至2020年的16.1%,這表明食品相關的研究在我國近年內逐漸升溫。而美國2010—2020年這一占比逐漸下降,并在2020年被中國超過(美國14.6%,中國16.1%)。結合2019—2020年我國主辦食品類期刊入選JCR來看,我國食品相關學科在世界范圍內已具備較高的影響力。

六、食品類SCI期刊的發展趨勢對國內食品類中文期刊發展的啟示

根據近十年食品類SCI期刊的影響因子、被引次數,以及食品相關研究在SCI期刊發文情況的變化規律,我們不難看出食品相關研究的關注度在近年內逐漸升高。雖然目前也存在參考文獻數量增加和人為引用意識增強等可通過人為操作手段對影響因子的干預,但是結合發文量和食品類SCI期刊的新增數量可以看出,食品學科的研究熱度在2010—2020年逐漸升溫。并且從我國學者在食品類SCI期刊發文的發展情況來看,隨著中國食品科技的發展,中國食品研究逐漸步入世界先進水平,國內食品類期刊也迎來發展機遇。2019年,中國科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了“優化布局、分類施策;卓越發展、強基固本;引領發展、創新突破;協同發展、開放競爭”的基本原則[13]。在此大環境下,更快、更好地發展國內食品類期刊是實現該文件提出的“未來五年,躋身世界一流陣營的科技期刊數量明顯增加,科技期刊的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創新引領力、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目標的重要條件。

(一)利用食品類SCI期刊辦刊經驗完善國內食品類期刊的辦刊模式

從近年來食品類SCI期刊的發展情況我們可以看出,由我國團隊主辦的英文期刊FoodScienceandHumanWellness、npjScienceofFood以及FoodQualityandSafety在經過多年的經營后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收錄入JCR,并獲得了較高的影響因子。這一結果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編輯團隊具備創辦和經營SCI期刊的實力和能力。其中,以中國食品雜志社為例,《食品科學》和FoodScienceandHumanWellness分別創刊于1980年和2012年,并于2016年和2019年分別被EI(EngineeringIndex工程索引)、SCI收錄。并且《食品科學》在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和領軍期刊類項目[14]。從中國食品雜志社所主辦這兩本期刊的發展歷程來看,FoodScienceandHumanWellness期刊的設立為《食品科學》期刊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因此,以此為經驗,國內領先的食品類期刊可參考中國食品雜志社的經營模式,利用英文期刊的創刊經驗提升期刊專業管理能力,優化科技期刊與出版結構的布局[13],完善期刊的辦刊模式,從而帶動食品類中文期刊的發展。并且從食品類SCI影響因子的發展情況和我國食品類期刊論文的發表情況來看,我國食品類的研究論文發表量已位于世界前列,這為我國食品類期刊社進軍英文期刊并學習和了解其辦刊經驗提供了絕佳的土壤。

(二)提高綜述類文章的重視程度

從近十年食品類SCI期刊的發展趨勢以及食品相關文章的發表情況來看,綜述類文章占比逐年增大,這也是食品類期刊整體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綜述類文章往往對學科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對科研人員確定研究方向、調整研究思路以及制定和確立科研項目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5]。因此,增加高質量綜述類文章在學術期刊的比重是提高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期刊提升對綜述類文章的重視程度,主要體現在提高綜述類文章的質量。期刊的高質量綜述類文章往往可以獲得更多優秀的研究型論文的引用[16],并因此實現期刊關注度的快速提升。因此,期刊可以多采取約稿或通過向行業內領先的國內外專家進行有償約稿,并邀請具有一定綜述撰寫經驗的專家審稿以拓展科技期刊開放合作渠道。同時,綜述類文章也可以采取OA的方式廣泛傳播,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對全球一流人才的匯聚能力[13]。

(三)增強期刊數字出版的能力

通過統計WebofScience數據庫中食品類SCI期刊的發展動態,文章討論了食品學科在近年的發展情況。WebofScience是目前很多學者探究學科發展動態以及出版發展態勢的研究手段之一[7,17],它的建立不僅幫助了學術論文的快速傳播和流通,也形成了一套對論文、期刊和科研人員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相較于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我國科技期刊目前的狀態遠遠滯后于數字出版時代的需求。為了滿足讀者在稿件類型的選取、稿件的時效性、稿件的出版周期以及優化產品類型和服務上的需求,國內科技期刊需要在數字出版能力上進行突破[18],并著力提升科技期刊出版市場運營能力[14]。因此,國內食品類中文期刊應改善出版模式,建立自己的數字化出版服務平臺,確立內容供應者在出版過程中的話語主導權;借助新媒體渠道,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并擴大影響,為高質量的綜述型或研究型文章提供快速的傳播平臺;增強讀者、作者、編輯之間的互動,發揮期刊在學術交流中的紐帶作用;充分利用數字平臺,建立期刊文章網絡預發表機制,使信息快速傳播。

七、結語

隨著食品學科在世界范圍內受到重視,我國的食品學科也進入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目前,我國食品學科的體量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所主辦的食品類SCI期刊也在全球范圍內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因此,國內食品類期刊應把握世界食品學科發展的趨勢,學習世界一流期刊的辦刊模式,重視綜述類文章的發表,提升期刊數字辦刊的能力,從而提高中國食品學科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州一级毛片在线| 小芳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免看**一片成人123| 久久伊人精品热在75| 44luba爱你啪| 第四色最新网站|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国产综合免费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斗罗大陆动漫免费观看全集最新|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免费看特级淫片日本|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日产欧产va高清|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一级毛片直接看|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看免费看| 欧洲vat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黄色a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 国产商场真空露出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精品国产福利久久久|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肉体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