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決策導向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實踐在國內外高校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如何構建完善的高校創業素質培養的課程體系,來解決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問題,也成為新常態下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出發,以“雙創”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探討以能力創新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創業體系的構建方法從而解決高校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問題。
關鍵詞:財會類;財務決策;創新創業;雙維度體系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務院也出臺相關政策,旨在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為此,教育部也出臺相關政策,對高校推行創新創業提出要求,從而促進高校“雙創”人才培養。本研究是基旨在培養創新創業的“雙創”人才;打造財務管理專業的“雙創”實踐平臺,實現“完成學業、融合專業、連接企業(產業)、引導創業”的功能。
一、提倡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
陜西省教育廳的2018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看出:一是工學、理學、農學類畢業生普遍受用人單位青睞。交通運輸、公共管理與服務、農林牧漁等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1%以上;二是綜合類本科院校和市屬高職院校就業率較低,財經商貿、公安與司法就業較難,收入相對較低。一般層次的財會類畢業生數量與日俱增,導致出現財會崗位一職難求的現象。針對這種現狀,歐亞學院按照確立了以“創意培養、創新實踐、創業孵化”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積極引導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業工作。基于此現狀,西安歐亞學院提倡搭建通過創新創業培養體系,將教育技術與創業教學內容完美融合,依托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態和教育模式,徹底轉變傳統理論教學,通過IT技術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由“經驗教學”轉為基于數據驅動的教學。并與相關企業深度合作,建立財務管理專業財務決策分析技能培養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打造貼近實際企業真實財務工作場景的實驗環境,實現專業實驗與企業經營管理實際、創業思維相結合。以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中心為載體,探索學校與產業、行業、企業協同培養創業人才的新機制。
二、基于財務決策導向,構建高校創新創業體系
(一)構建“素質+機會”的雙維度創新創業體系本體系是依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兩個緯度進行設置的,即素質緯度與機會緯度。課程體系中橫坐標采用精益創業方法,將創業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感知創業、創業者與創業團隊認知、創業機會識別、創業機會開發、創業機會利用。課程體系中縱坐標是圍繞階段課程培養目標展開的分層次培養,包括了創業知識——創業技能——創業思維三個層次。對于創業知識層,涵蓋感知創業意義、創業機會識別、創業財務指標分析等多個內容;對于創業技能,創業團隊組建、創業項目分析、市場調研、策劃書撰寫等內容;創新思維包括創業方法、決策設計、融資路演等。培養創業思維是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創業思維,正確看待風險、積極主動、從問題中看到機會、對環境的變化保持敏感等。
(二)創新創業能力訓練中心建設——引進財務決策平臺財務決策平臺依托國家提倡創新創業的這種變革方向,培養學生通過企業財務主管的視角去運營一家企業,并進行財務、稅務、資金等財務管理工作,同時強調與業務深度融合,實現與管理學、市場營銷、金融學等多學科的知識融合,互相依托。財務決策平臺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指導,寓教于樂,以模擬企業運營的模式、游戲式啟發式、開放式、協作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師生平等參與交流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體現了教改的精髓。該平臺涵蓋了學生創業仿真實訓內容,通過信息化技術與手段模擬創業項目籌備過程,激發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創業能力的效果。
(三)師資培養——培養創新創業中的“引導師”通過創新創業師資培養,建立雙創引導師研修認證服務體系,建設雙創教學方法和雙創教學資源庫。雙創引導師培養將從創新創業引導師的核心能力模型入手,培養教師具備基于信息化的資源整合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能力,面向成果的項目管理能力。
(四)仿真實訓——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后,需要通過校內財務決策平臺仿真實訓的過程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這就是“訓”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財務決策實訓課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該實訓內容激發學習創業意識,了解創業過程,掌握創業知識,培養創業能力的效果。仿真實訓將提供標準化教學資源,采用模塊化的教學設計,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實訓,滿足差異化需求。比如: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因已具備一定的財務分析決策能力,我們將使用“學校自主理論課(平臺內含理論知識)+網中網企業經驗+實驗+測評”授課模塊;對于非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我們將采用“理論知識+實驗+測評”授課模塊。通過仿真實訓課程,最終形成的實訓成果完全符合“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申報。所需要的項目路演PPT、項目策劃書、路演視頻文檔等,并可以完成資源的生成、上傳、導出等。
(五)教學方法——引入PBL教學法在實施PBL教學法中,教師是倡導者、設計者和具體執行者,學生的主動性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培養和發展。因此,在基于財務決策分析的創新創業能力訓練中,教師運用新教學方法中對問題的選擇與設計、對教學資源的準備、調控課程教學的能力決定著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PBL教學法是以能力提高為核心的教學方式,牽涉到理性探索、企業認知策略等。一般會采用如下工具。
(六)財務決策大賽+雙創大賽——形成“以賽促教,賽教結合”教學模式財務決策大賽是財會專業學科綜合性極強的一項重要競賽,意在考察參賽選手從CFO的角度綜合運用企業管理、財務管理、會計、稅法、市場營銷等理論知識的能力。其特色在于每個環節都體現資金成本、時間成本、企業信譽、機會成本,充分體現財務決策的重要地位;該大賽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是目前國內院校參賽人數最多的創新創業大賽,在全國范圍內影響較大。在參加大賽時,一是“保量”,增加比賽項目數量;二是“保質”,提高參賽項目質量。并將兩類大賽比賽內容與日常授課緊密結合,最終實現“以賽促教,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
三、“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之路“
產、學、研”結合是專業建設必走之路,也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的保障。陜西作為西北地區經濟較發達地區,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業較為集中,這對開展本科校企合作奠定良好基礎。高校應本著“面向市場、深度參與、資源共享”原則,實現高校、企業、政府協同發展,尋求到政企學研合作共建的有效模式。其中,企業可利用豐富的平臺資源進行產品創新、實驗與開發;高校可從中獲得豐富的研究數據并驗證其研究成果,也可利用中心的平臺進行商戰決策模擬,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創新性人才。綜上所述,陜西省財會類人才的持續性發展需要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借助企業優質資源,立足地方經濟發展,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修訂財會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優化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校企合作方式,培養學生理論應用能力和綜合決策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作者:羅艷妮 單位:西安歐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