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正處于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深入教育生態發展,加快高職雙創型人才培養的進度,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趨勢。本文通過國內外關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相關理論文獻的搜集整理,總結了國內外高校的雙創人才培養現狀,并加以評述。為研究基于生態學理論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黨的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吹響了“創新集結號”。要實現這一目標,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刻不容緩。而高校雙創人才培養工作,作為一項牽涉多方、影響巨大的綜合性工程,不僅需要其自身在發展規劃、師資建設、考評體系等方面的提升,同時還需要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多方主體的全面協同。
1國外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
創新創業教育源于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在1947年開設的《新創企業管理》被認為是第一門創新創業課程,但由于受當時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并沒有推廣開來。從搜集到的文獻來看,國外研究并沒有將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二者整合在一起。關于創新教育,發達國家更關注在其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其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在IBM的用人報告中創新能力被定義為成功的關鍵因素。近幾年,國外關于創新的課程越來越多,“創新”更是成了LinkedIn的熱門詞。創業教育則在是在上世紀八十代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提出的,歐美各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推動創業教育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各方壓力。經過多年的發展研究逐漸形成了現有的教學培養模式。當前歐美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有了新的定位。一是將創業教育納入到長期規劃,而非臨時添加在學校身上的、解決就業問題的即時性任務。二是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培養的融合,通過創業教育使學生為未來的創業做好素質上、能力上的準備,而非讓他們在學習期間創業或者一畢業就創業。三是力求讓每名學生都接受到創業教育。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研究重點更多地是如何創建創業型大學,才能為高校創業教育提供土壤,高等教育如何在“知識三角”框架中發揮核心作用。美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課程學分制教育、非學分制教育、對外合作式。美國社區學院重視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創業實踐,同時要求教師做出表率,體驗創業活動。創新創業教育得到國內各類組織機構的協助與支持,他們主動參與提供創業指導和教育基金、贊助創新創業競賽、提供小額貸款和風險投資。英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德國學校根據學校特色和培養對象的不同,有針對性的開發多種雙創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一般的中職和技工學校主要培養技術型人才、生存型創新創業人才,相對技術門檻低,不需要很高技能,而在綜合性大學更側重培養學生就所學專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商業理念、高科技成果的創新。
2國內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
我國將創新教育看作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和核心,并將其二者明確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現已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創新創業教育概念的產生不僅僅只是“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簡單融合,其實質在于將創新成果與創業實踐結合起來以實現市場化和產業化,為創新這一概念賦予了實際應用的屬性。目前國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主要有五種模式,一是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的模式,其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注重創業創新教育思想的形成。二是創業意識、知識培養與實踐培養并重的模式,強調在實踐中提升創新創業知識。三是注重把創新教育當作創業教育基礎的模式。四是科技園培養模式,這種模式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了必要的初始資金支持或是提供技術顧問。五是義烏工商學院作為典型的“創業學院模式”。
3文獻述評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不難看出,無論是創業者素質的培養還是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無論是教學組織形式還是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國內外的眾多研究者都做了很多理論研究。這些理論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我國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較短,整體發展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缺乏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早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是高等教育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變化的結果,目前還未出臺適應高校雙創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評價標準。從研究角度上看,已有研究雖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多角度的研究,但是理論與實際情況有差距。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現有的研究、甚至政策的傾斜更多的偏向于研究型大學,很少有從現實狀態出發,調查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程度,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在高職院校落實情況。從研究內容上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指導部門以及創新創業學院具體實施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新生事物,對于如何建設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創新創業教育如何結合職業教育的優勢,融入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完善課程體系,做到面向全體、培養重點,滲入專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是未來研究的重點;如何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校內校外,專兼職教師自由流動機制尚未形成;高職院校對立足地方,實現其教育成果反哺社會的重視程度不夠;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與機制尚未成熟。
參考文獻
[1]胡江川.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J].才智,2018.
[2]譚小舟.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2017.
[3]何林智.“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研究[J].科技資訊,2016.
作者:王蕾蕾 單位: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