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文旅產業鏈已由單一線性鏈條變為網狀鏈體系,旅游者也參與旅游產品生產,文旅產業鏈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調研發現,甘肅省高職旅游人才培養中存在專業定位的產業適用性有待提高、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不能與時俱進、校內教學與行業需求契合度不高等問題。完善甘肅省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通過專業鏈對接產業鏈,明確高職旅游人才職業定位;加強校企合作深度,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學生服務于鄉村旅游振興戰略。
關鍵詞:專業鏈;產業鏈;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旅游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于文旅產業發展對知識、技術、人才的需求。通過高職旅游教育中的專業鏈與旅游產業鏈相對接,一方面,可以憑借高職旅游專業鏈科學的、超前的發展,推動旅游產業鏈的發展,促進旅游產業鏈內部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旅游產業鏈的發展,調整高職旅游專業鏈發展中滯后的、效能較低的部分,從而培養出符合文旅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實現產業鏈與專業鏈的對接與相互促進。
一、當前文旅產業鏈發展現狀
(一)文旅產業鏈由單一線性鏈條變為網狀鏈體系傳統文旅產業鏈以旅行社為鏈核,通過對相關旅游供應企業的產品進行購買與組合,以包價或零售方式將旅游產品銷售給旅游者,并協同旅游供應企業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務,而形成連接旅游供應商與旅游者的線性鏈條。隨著散客旅游的快速發展與移動電商在旅游業中廣泛、深入的應用,旅游移動電商成為了當今旅游產業鏈中的核心組織者。旅游活動逐漸轉變為以旅游者需求為起點,以旅游移動電商為核心企業,利用移動網絡通信,整合旅游者所需求的供應商產品,通過旅游者對供應商產品零散、隨機的采購,形成系列旅游產品,實現旅游需求得到多層次、全方面滿足的網狀文旅產業鏈體系。
(二)旅游者參與旅游產品生產當今時代,旅游產品銷售過程中,80%的旅游者利用旅游移動電商對旅游供應商產品進行采購,從而形成系列旅游產品。在這一消費過程中,旅游者常常既是消費者,也是旅游產品生產者。同時,日益成熟的旅游者開始對吃、住、行、游、購、娛等單獨的旅游要素產生全方位需要的訴求。為此,各單獨存在的旅游要素企業要具備旅游要素復合功能,不斷滿足旅游者多樣化、全方位、高質量的需要。
(三)文旅產業鏈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移動電商時代,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文旅產業升級與內部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文旅產業中各類企業對旅游專業人才與技術的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縱向來看,高職旅游教育一直著力于培養服務旅游行業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傳統旅游行業中,高職旅游人才主要從事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業的產品采購、生產與銷售等工作,處于行業價值鏈的中下游環節,位置較低,附加值小。隨著智慧旅游的快速發展,文旅產業鏈下游人才的附加值越來越小,市場需求量也在逐漸縮減。由此,文旅產業鏈對高職旅游人才需求的類型、素質提出了新要求。新時代旅游企業更需要既有旅游專業知識,又具備人文素養的人才;需要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旅游人才;需要具備創新思維與互聯網思維的旅游人才。因此,高職旅游人才的培養應根據文旅產業鏈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旅游專業細分與連接,使旅游相關專業成為互相聯系的獨立領域,或形成綜合性、邊緣性專業,進而展開科學的旅游專業設計與設置。
二、甘肅省高職旅游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截至2019年底,甘肅省高職旅游院校共18所,在校生共計5777人,2020年全省旅游院校招生人數為2554人,畢業人數為1649人。其中我省高職旅游院校設置的旅游類專業主要包括旅游管理與酒店管理兩個專業,個別學院設置了導游、烹調工藝與營養、森林生態旅游、旅游英語等專業,具體情況如下表1: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比重為35.2%,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比重為41.3%,其他旅游相關專業學生占比23.5%。畢業后,各學校學生對口就業率可達到80%左右。然而,就業后存在學生所學知識不夠專、不夠用,短期內轉行頻繁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專業定位的產業適用性有待提高文旅產業是一個覆蓋面廣、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綜合產業,涵蓋的企業類型多、雜、廣。然而,通過上表可以看出,甘肅省除了個別高職旅游院校將專業細分為酒店管理、導游、旅游英語、烹調工藝與營養、景區開發與管理、森林生態旅游等,其他許多學校專業設置過于寬泛,對專業沒有進行細分,或者只是簡單地分為旅游管理與酒店管理。教學活動往往只是以傳統產業鏈中的兩大支柱行業旅行社和酒店業為主,對核心課程開展教學工作。學生所學知識較為寬泛,很難系統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熟練操作專業技能,難以達到基于工作過程或者工作崗位開展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的目標,致使學生畢業時對職業定位仍不明確。
(二)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不能與時俱進旅游全產業鏈時代,對旅游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今時代是散客旅游時代,旅游行業的服務人員不僅僅限于導游、旅行社計調、銷售、外聯等崗位。移動電商旅游的飛速發展,使旅游行業對服務人員的工作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旅游產品策劃能力、專業化導游服務能力、根據旅游者需求將單一旅游產品整合為特色旅游產品的能力、旅游產品推廣能力等都是現代旅游行業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的能力。然而,通過調研發現,我省旅游院校的專業培養依然集中在對導游、酒店服務人員的培養上,對旅游產業鏈轉型升級后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未能及時跟進,未能適時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致使學生畢業后存在就業面較窄、職業發展空間較小,發展前景受限等問題。
(三)校內教學與行業需求契合度不高首先,甘肅省高職旅游院校的許多專業教師來自高校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這些教師參與專業實踐時間短、機會少,對行業發展現狀了解不多,在教育教學中難免出現跟老人、走老路的情況。因此,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師普遍存在實踐能力有限,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與行業人才需求把握不精準的問題。其次,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過程中,積極引進企業兼職教師參與學校專業課程教學工作。但由于制度、體系等原因,許多院校對企業兼職教師的管理比較有限,對兼職教師教學情況難以把控,其教學水平難以保證與提高。特別是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個別企業更加注重對學生的使用,而不是對其能力的培養。因此,教育教學難以打破常規。當務之急是要找準旅游行業需求的新變化,拓展新思路,培養旅游行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甘肅省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路徑
(一)專業鏈對接產業鏈,明確高職旅游人才職業定位隨著移動旅游電商的飛速發展,高職旅游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該是掌握旅游行業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為旅游者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服務的實操技能,并能適應瞬息變化的旅游市場,不斷進行自我學習與調整。因此,高職旅游人才應當是具備旅游產品策劃能力、旅游產品整合能力、旅游產品推廣能力、專業化行業服務能力,能夠勝任互聯網旅游咨詢服務工作、旅游產品定制服務、專業化與個性化旅游行業服務工作的新時代旅游人才。根據這一定義,高職旅游人才培養首先應有明確的專業定位,做到術業有專攻。因此,甘肅省高職旅游院校應根據旅游市場人才需求狀況合理設置專業,對專業進行細分,使培養的旅游人才能夠快速上崗、進行專業操作。其次,應加強旅游專業學生通識教育。對相關旅游專業學生開設培養營銷策劃能力、運營能力、靈活應變能力等實用技能的通識課程。促進專業群的互動與連接,實現旅游專業群的系統整合與資源分享,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與自我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二)加強校企合作深度,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旅游企業是旅游人才的最終使用者,他們對人才的需求就是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鑒于院校對行業發展、人才需求了解有限,應全方位、多側面加強與各類旅游企業合作。通過“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方式,讓企業與院校共同研討制訂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請企業崗位能手參與學校教學,為學生配備專業導師,使學生在校內接受崗位最新、最專業的技能教育;與企業合作,一方面在企業指導與支持下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另一方面多渠道建設校外企業實訓基地,通過請企業導師在實訓基地指導實訓,派校內專職教師下企業鍛煉等方式,實現提高學生實操能力的最終目標;邀請企業參與院校科研成果、教育成果的分享,使合作企業從院校不僅能獲得最新的科研成果,推進企業發展與創新,同時有優先人才選用權,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實現人才從校園到企業的無縫化對接。
(三)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學生服務于鄉村旅游振興戰略我國11億移動互聯網用戶中線上旅游產品消費者與日俱增,同時,我國旅游市場投資環境好,創業協作環境成熟。因此,移動旅游電商飛速發展的時代,同樣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者投身于產業發展。甘肅省旅游院校(專業)學生中農村戶籍人數達80%左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原住地所在縣、鄉、村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若能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如組織創業競賽、開展創業活動等,開拓其創新思維,提升其創新能力,使其體驗創業的樂趣,增強創業信心與決心,客觀上也能推動一部分學生畢業后返鄉或到旅游環境好、經濟條件差的旅游鄉鎮開展旅游創業活動,支持當地旅游經濟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弛.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四鏈”邏輯建構———基于經濟與教育的論域考證[J].職業技術教育,2019(07).
[2]孟傳慧.高職人才鏈與區域產業鏈適配下的校企合作助推路徑探討[J].職教論壇,2019(05).
[3]羅菲.“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需求變化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4).
[4]劉瑩英.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研究———基于“智慧旅游”的視角[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4(04).
[5]朱敏,熊海峰.互聯網時代旅游的新玩法[M].天津: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520-533.
[6]楊勇.移動電子商務對旅游產業鏈的影響與對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288-291,414-415.
[7]秦虹.職業教育專業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對接的探索———以天津職業院校與產業發展為例[J].教育科學,2013(05).
作者:頡潔 郭凱明 張雅麗 豆媛媛 單位: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