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油菜籽的人文歷史及發展前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門源縣種植小油菜已有很多年的歷史,是北方小油菜的發源地。門源小油菜性陰涼,耐寒冷,生長期短,抗災性強。門源的氣候、土壤、地理環境適合于小油菜的生長,門源小油菜渾身是寶,是加工烹調油的理想原料,可用于醫藥產品、化妝品等工業。油菜籽榨油后的麻渣(油餅),粗蛋白質含量在38%左右,粗蛋白中含有多種氨基酸,是飼養反芻家畜的優質蛋白飼料配料,還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和土壤改良劑,近年來被很多商家所青睞,如:栽培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等商家。
1歷史文獻
史載青海省門源地區是北方白菜型小油菜發源地之一,種植油菜自農業墾殖以來就成為主要的經濟作物。民國時期繳納公糧不收油菜,加之價格偏低,故本地產油菜籽由當地有運輸能力的群眾運至張掖等地對換大米、白面或糶買成錢購買小麥、豌豆完納差糧。解放后油菜仍為一大經濟優勢,有“門源油,滿街流”和“高原油盆”的美稱。1949年-1969年因品種退化,耕作粗放等原因,品均畝產徘徊在35公斤左右。1970-1979年的10年中由于引進優良品種和當地培育出門油1、2、3號當家品種,同時實行條播、藥劑滅草、滅蟲、合理施用化肥等,平均畝產提高到102公斤。1987年省委、省政府確定門源為全省油料基地后,縣委、縣政府本著穩糧增油上畜牧的指導思想,在不放松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油料生產,確定糧油草合理比例,調動了群眾種油菜的積極性。1988年全縣油料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46.7%,在門源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糧食播種面積。
2民俗風情
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構成了門源獨特的民俗風情。每年仲夏7月,門源縣都要舉行隆重熱烈的“油菜花文化旅游節”。以芬芳醉人的油菜花為媒,“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屆時游人如織,四方商賈紛至沓來。在“祁連山之夏—油菜花節”上,菜花的芳香,蜂蜜的潔白,滴落在浩門鎮四季的風景中。花兒會、華熱歌會、篝火晚會、大型廣場舞表演、賽馬會高潮不斷,全面展示了門源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古老的民族宗教文化,為發展民族旅游經濟構筑了文化平臺,提升了門源的知名度和文化品味。
3基本現狀
門源的黑土地是天然適合小油菜生產的理想地帶,土壤肥沃,有適于小油菜生長的冷涼濕潤的氣候條件。現已建成“綠色農業示范基地”、“門源盆地農業綜合開發油料基地”“農業部油菜萬畝高產示范區”“國家油菜種植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等,為門源油菜發展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2015年門源縣總種植面積60萬畝,其中門源小油菜籽種植面積達到34萬畝以上,覆蓋全縣12個鄉鎮,主要種植品種是浩油11號,搭配種植浩油5號等,油菜平均畝產120公斤,油料商品率80%以上;產油菜花蜜1500多噸,花粉30多噸,蜂王漿20多噸,蜂膠2噸多。門源油菜籽出油率達32.1%以上,是加工烹調油的理想原料。除加工成烹調油外,還可加工成色拉油、人造黃油、氧化油、起酥油、食用脂肪等高檔食用品。油菜籽榨油后的麻渣(油餅)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料和土壤改良劑,近年來被栽培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的商家所青睞。收獲后的油菜莖桿和果殼含粗蛋白質2.1—3.1%,粗脂肪2.3—4.7%,粉碎后可做家畜的飼料。油菜秸稈還可加工成高檔高密板,廣泛用于家具制造和建筑裝潢。
4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門源農業生產開展了新一輪種植業結構調整,形成了青石嘴鎮至浩門鎮以西的油菜種植區,浩門鎮以東至東川鎮克圖口以上的中部青稞、油菜、豆類種植區,仙米、珠固兩鄉為主的東部峽谷優質油菜、小麥、特色作物種植區。門源縣把發展油菜市場,搞活流通放在重要位置,使農產品加工外銷渠道逐漸拓寬,牽動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經濟的發展。據門源縣工商局統計資料顯示,門源縣年產油菜籽近4.1萬噸,全縣以油菜附加產品加工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有5家,為門源油菜資源加工轉換升值拓寬了空間。如青海浩門植物油有限責任公司、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植物精煉油廠、門源縣古城食用植物油加工廠、門源縣三福糧油有限責任公司、門源興農蜂業有限公司等多家菜籽油及蜂產品加工企業。其中:青海浩門植物油有限責任公司,年榨油菜籽1500噸,出油率40%,年榨油600萬公斤。已申報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的“雪靈”牌菜籽油,年銷量達50噸,每噸按1.6萬元計算,創收80萬元。門源菜籽油主要銷往甘肅、陜西、山西、西藏、寧夏、江蘇等地,油菜籽原料主要銷往甘肅、四川、寧夏等地。從2000年開始至今,門源縣依托油菜花特色旅游資源,借助“油菜花旅游節”突出打造“百里花海”旅游品牌。每年7月中旬舉辦的油菜花旅游節已成為展示門源的一個窗口和對外宣傳的金名片,也是青海省旅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門源油菜花被評為國家4A景區和青海省“我心中最美麗的十大景觀”。通過油菜花旅游節,提高了門源縣生態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為門源縣增加了旅游收入。油菜花作為旅游資源,每年旅游接待人數達37萬人以上,給門源縣帶來的旅游收入高達600多萬元。同時,政府部門借助“青洽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重大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油菜花生態旅游品牌,為今后門源縣擴大開放、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喬秀紅 單位:810300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