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營林生產管理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我國林業行業發展規模不斷創新突破,營林生產管理工作在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中影響頗大?;诂F階段我國營林生產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現狀,結合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求進行途徑分析,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營林生產管理工作;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營林生產管理工作是當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然而現階段我國營林生產管理工作在實際開展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如創新管理理念、調整林業生產結構,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完善生產管理制度及技術提升等。本次研究對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途徑進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1林業可持續發展概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迅速發展,林業資源逐漸成為我國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及總書記講話中都將“綠色發展”作為時代的主題,而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正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核心所在。通過對有關資料分析研究發現,目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含義具體如下。1)經濟可持續發展?,F階段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建設大潮中,經濟發展作為綜合國力提升、百姓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意義重大,主要以經濟能力為核心,包括林業資源、投入資金、涉及能源與信息使用率、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及資本的可替代性、林業資源儲量等[1]。2)生態可持續發展。總書記曾提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優化至關重要。生態可持續發展中對林業資源的要求及影響較為關鍵,主要是由于我國林業資源有限,從宏觀調控及發展角度來看,我國林業資源正處于嚴重消耗階段,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及規模逐漸擴大,對大部分樹林及資源造成嚴重影響,大大降低了林業資源的承載能力。3)社會可持續發展。主要是指人口數量、生活方式、文化理念、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社會穩定等方面。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保障,缺乏社會可持續發展就無法對林業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因此,通過對營林生產管理工作進行分析研究,落實具體問題,以林業可持續發展為主要核心,加強多方協調與積極配合,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2]。
2現階段我國營林生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生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營林生產管理嚴重缺乏制度機制,主要是由于我國長期處在林業資源匱乏及濫采濫伐的狀態,對我國現有林業資源造成較大消耗影響。通過筆者對部分營林機構分析研究發現,生產管理制度存在以下問題。1)缺乏責任明確及追查機制。在營林生產管理中沒能對工作職責、義務等進行明確,造成部分生產管理工作出現嚴重形式化、過場化,一旦出現問題無法在第一時間進行問題倒查,影響了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效率提升。2)對樹種類型缺乏有效控制。我國雖然地域遼闊,但在樹種類型規劃及設計方面卻嚴重缺乏管控意識,造成同類樹種種植出現嚴重擠壓現象,可以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形成阻礙[3]。
2.2生產管理理念有待創新
從長遠戰略發展角度而言,營林生產管理理念對營林生產管理工作質量、效率影響頗大。1)在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嚴重理念滯后,片面認為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無非是造林、種植,實際工作中存在“無所謂、差不多”等消極思想觀念。這些消極管理觀念都對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創新突破造成影響,長期下去,會導致我國整體林業工作發展的局限性。2)對林業資源的可利用性缺乏主觀認知,片面地認為林業資源不是經濟資源及重要能源,對樹木、森林價值認知嚴重不足,認為林木資源是無用資源,在實際生產管理中缺乏工作積極性,導致諸多工作開展中出現瓶頸,不利于整體工作質量及效率提升[4]。
3營林生產管理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3.1創新管理理念
創新營林生產管理理念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即理念途徑。1)認清當下發展形勢及林業資源的重要性。及總書記講話中都將“綠色發展”作為時代主題,當下林業企業及機構應該轉變思想理念,對營林管理理念進行創新突破,認真學習精神及“綠色發展”理念,以“造林植樹、生態平衡”為工作前提,強化思想建設。2)樹立林業資源的可利用觀念。林業資源不是簡單的造林植樹,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講,林業資源的利用性尤為重要,主要包括生態綠化、防砂防塵、天然氧吧等作用。3)樹立經濟意識。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樹立經濟意識,并作為營林生產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生產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生產質量,將經濟效益與生產質量進行結合,對種植類型、設計等進行科學規劃,不斷完善生產流程及管理規程[5]。
3.2調整林業生產結構,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從林業可持續發展方向及需求而言,加強調整產業結構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必須站在時展角度,將產業結構進行可持續性發展調整。1)對栽種樹種進行優化,并結合地域情況及特點,根據氣候因素等進行針對性種植。2)豐富樹種的多樣化,從樹種類型、結構、品種等進行豐富。避免單一性種植及栽培。3)開展多樹種造林,對現有生態環境進行改善。這也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同時,還要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不是片面的單一流程,從林業資源的可利用方面考慮,應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對相關涉及產業進行發展調整。1)加強生產管理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實現農業生產的效率提升及產業轉型。2)加強營林生產管理與旅游開發結合,通過造林植樹與科學管控,可以為新景區及旅游資源建設奠定基礎。大力發展地域旅游資源,實現“綠色風景旅游觀光”。較為成功的案例有塞罕壩森林旅游區,通過大面積造林及植樹綠化,實現了營林生產管理與旅游資源開發相融合[6]。
3.3完善生產管理制度及技術提升
應明確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中的責任,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弊端可以有錯必糾,明確具體工作及負責人,不能單一進行形式化工作開展,應該提升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時效性、規范性。同時,在實際營林生產管理中應注重技術提升,認真履行相關規章制度,將營林生產工作進行程度重視,促進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科學技術”作為重要核心保障,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國家有關林業機構應該注重科技引導,結合實際情況,大力提升林業生產效率,具體如下。1)加強對科研人才的積極引用。要聘請資深林業專家做好實地營林造林指導工作,同時,積極引用國外先進高端林業生產模式。2)大力采購及選擇科技設備。不斷完善森林防火監控體系、鞏固森林培育監控體系、提升森林生態建設監控體系等,根據是情況及發展需求對通林業系統整體進行實時監控,如發現在營林生產過程中存在問題弊端,開展積極應對措施,將具體工作落到實處,大力提升林木生產及管理水平,提升林木生產的經濟效益[7]。
3.4加強學術交流及研討
在營林生產管理中缺少相關有效的學術交流,在學術交流探討中,針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生產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員應進行科學研究探討,針對當前面臨難題管理問題進行溝通探討。并且為當下、未來的對林業可持續發展進行科學論證,學術交流應該認真貫徹精神及總書記講話,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順利進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因此,在營林生產管理中加強與研究人員及相關學者學習、溝通,可以降低或避免林業可持續發展中造成的隱患及危機。并建立學術聯盟,該聯盟主要由林業科研部門、林業企業與林業高校構成,經過切合實際的深度合作,對林業可持續發展途徑進行分析,并將研究探討出的理論運用到營林生產管理實際中去,促進了營林生產管理的創新突破[8]。
4結語
通過對借助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以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途徑進行分析探索,主要包括林業可持續發展概述、現階段我國營林生產管理存在主要問題、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途徑等,從多方面、多角度將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在促進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作用進行闡明,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打下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曉偉.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1):223.
[2]趙敏.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3):74,76.
[3]張春雨.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J].種子科技,2019,37(1):61,67.
[4]丁春曉.淺析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J].南方農業,2019,13(6):65,67.
[5]張徵.探究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J].種子科技,2019,37(2):72.
[6]董運奇.對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9,39(10):56-57.
[7]張敏杰.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策略探究[J].種子科技,2019,37(5):118.
[8]王海.石臺縣林業造林方法與營林生產管理解析[J].種子科技,2019,37(5):92-93.
作者:黃惠娜 陸克宇 蘇鵬元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黃冕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