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內河航道加固護岸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工程概況
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建設內容主要為新建護岸、加固護岸工程,河道疏浚等。灌注樁加固護岸施工根據灌注樁直徑分為E3A和E3B型護岸施工,E3A型護岸的灌注樁直徑為800mm,E3B型護岸的灌注樁直徑為1200mm,本工程灌注樁均屬于水上灌注樁施工。
2.施工工藝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主要分為平臺搭建、埋設護筒、鉆機起鉆、成孔驗收、下放鋼筋籠、澆筑混凝土、拔出護筒七個部分。
2.1平臺搭建
灌注樁施工區域位于水上沿岸,采用回填土的方式構建平臺。根據灌注樁中心線到老護岸的距離確定作業平臺寬度,然后在平臺近水邊界處打6m長鋼管樁作為平臺的側向支撐。鋼管樁打完之后鋪土工布及土工格柵,最后回填土方至2.4m標高。
2.2埋設護筒
護筒的規范埋設能夠有效控制灌注樁樁身垂直度以及樁頭完整性。埋設護筒時首先需要利用RTK放樣確定樁位中心點并做好標記,然后將護筒以樁位中心為中心進行埋設,護筒長度≥2.5m。
2.3鉆機就位
本工程所用鉆機為GPS-10系列工程鉆機,該系列鉆機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在基礎施工中被廣泛采用。護筒埋設之后,立好鉆架并調整和安設好起吊系統,將鉆機調平并對準鉆孔,鉆桿偏差<50mm。開始鉆進時,在護筒刃腳處,應慢速鉆進,使刃腳處有堅固的泥皮護壁。鉆進護筒1m后,可按土質以正常速度鉆進。開鉆前應調制足夠數量的泥漿(相對密度:1.05~1.2;粘度:16~22s;含砂率:4%~8%),鉆進過程中如泥漿損耗、漏出,應予補充,并按時檢查泥漿指標,遇土層變化應增加檢查次數,并適當調整泥漿指標。
2.4成孔驗收
樁機鉆孔達到設計深度之后,利用換漿法進行首次清孔。采用泥漿泵,通過鉆桿以中速向孔底壓入相對密度1.15左右,含砂率<4%的泥漿,把孔內懸浮鉆碴多的泥漿替換出來。清孔后提出鉆桿,分節拆除,最后用測繩測試成孔深度。
2.5下放鋼筋籠
鋼筋籠采用浮吊船放入孔內,采用錘球檢查,保證吊裝時籠節垂直。吊裝的過程要慢吊、輕放。鋼筋籠連接方式采取單面焊接連接方式,搭接長度為10d(250mm)。鋼筋籠安放時通過護樁控制籠心,保證鋼筋籠中心與樁位偏差在規范要求的范圍內(50mm)。鋼筋籠下放過程中遇阻要查明原因,不得強行插入,可反正旋轉,慢起慢落,逐步下放。
2.6二次清孔及澆筑混凝土
澆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利用導管對樁孔進行二次清孔。利用導管注入清泥漿,使孔底沉淀物及稠泥漿托出孔外,同時使孔內泥漿指標、沉渣厚度(≤300mm)等各項指標均達到規范標準,確保鋼筋與砼的粘結強度。砼灌注采用直升導管法施工,在孔口逐段拼裝,吊入下沉時,應保持位置居中,防止卡入鋼筋籠碰撞孔壁。各項指標檢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水下砼,砼必須連續澆筑,不得中斷。灌注過程中注意觀察管內砼下降和孔內泥漿液面的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砼高程,正確指導導管提升和拆除,保證導管埋入砼深度≥2m。
2.7拔出護筒
灌注樁砼澆筑完成之后,要經過12h之后,利用挖機拔出護筒。
3.灌注樁驗收標準及檢測方法
成品灌注樁檢測內容包括4個方面:鋼筋焊接件檢測、灌注樁砼試壓塊檢測、樁身低應變檢測、灌注樁鉆芯取樣檢測
3.1鋼筋焊接件檢測
在灌注樁施工過程中,鋼筋籠焊接規格為電弧單面搭接焊HRB400(φ25)。焊接件檢測數目為鋼筋籠整體焊接縫數量的10%,利用液壓萬能試驗機進行焊接件拉伸性能檢測,檢測依據為《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標準》(JGJ/T27-2014)。本工程灌注樁主筋直徑為25mm,用靜拉伸力對試樣軸向拉伸時至斷裂(或出現縮頸),觀察斷裂位置離焊縫口的距離、斷口特征,從拉伸曲線圖(如圖1所示)上確定試驗過程中的最大力。
3.2灌注樁砼試壓塊檢測
在灌注樁澆筑砼過程中,現場取材制作規格為150×150×150mm的砼試壓塊,將試壓塊放到標準養護室養護28d,利用YE-2000C液壓式壓力試驗機進行抗壓試驗,根據相關規范對試壓塊施加荷載直至試件破壞,通過分析抗壓試驗曲線,確定試件抗壓強度。每根樁取三組試壓塊,平均強度值≥30MPa,則滿足強度要求。
3.3樁身低應變檢測
樁身低應變檢測的主要目的是檢驗樁身結構的完整性,如樁身缺陷位置判斷、施工樁長校對和混凝土強度等級定性估計等。檢測儀器為ZBL-P810基樁動測儀RL009,以《水運工程地基基礎試驗檢測技術規程》(JTS237-2017)為依據。用手錘敲擊樁頂產生應力波,根據儀器中接收反射波信號得到應力波加速度時程曲線,從曲線形態可以判斷樁長、砼強度、樁身缺陷深度等。
3.4灌注樁鉆芯取樣檢測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灌注樁施工質量,需要對已經施工完成的灌注樁抽取總量的1%進行鉆芯取樣,檢測樁長、不同深度處的混凝土強度、骨料均勻性、膠結狀態等。
4.灌注樁施工過程常見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
4.1施工過程中塌孔、泥漿不循環
當遇到流沙土地質環境時,由于流沙土顆粒間粘結力較小,孔內泥漿對孔壁的支撐力不夠,導致孔壁土體塌落,從而孔徑增大,造成塌孔、泥漿不循環等現象。解決措施:增大泥漿濃度,降低泥漿含砂率,適當添加膨潤土進行調節,保證泥漿對孔壁的支撐力。
4.2施工后方灌注樁沉降
當兩根灌注樁樁芯距較近時,一根灌注樁澆筑砼完成以后,立刻進行下一根灌注樁的施工,當土質結構松散時,在下一根樁鉆孔過程中引起土體震動,由于上一根樁砼未達到初凝,可能引起穿孔,從而導致后方灌注樁沉降。解決措施:調整灌注樁施工順序,在一根灌注樁完成以后跳過一根灌注樁進行施工,通過拉大相鄰施工樁的間距控制樁位沉降。等已施工灌注樁砼凝固之后再進行臨近施工。
4.3樁身夾泥、斷樁
樁身夾泥、斷樁的原因有兩方面:(1)首灌量不足,未將孔底泥漿全部頂出,導致混凝土在水下澆筑過程摻雜泥漿等雜物;(2)灌注樁在水下澆筑砼過程中振搗充分,砼密實度未達到規范要求,從而導致夾泥甚至斷樁現象。解決措施:在水下砼澆筑之前根據導管埋深計算出儲料斗內混凝土的初存量,保證泥漿全部頂出;在澆筑樁過程中每澆5min一斗利用導管上下移動進行振搗,確保砼的密實度。
4.4鋼筋籠下放困難
在下放鋼筋籠前需要利用鉆桿進行清空,當清空不充分是導致孔內下部泥漿濃度過大,使鋼筋籠下放困難;其次如果在鉆孔過程中基礎下放存在塊石等障礙物時,鉆孔速度過快導致障礙物未被完全粉粹,下放鋼筋籠時可能存在阻礙使期下放困難。解決措施:在成孔之后利用鉆桿進行首次清空,控制注入泥漿濃度,保證孔內泥漿均勻。在鉆孔過程中到樁機鉆到塊石或者其他障礙物時減緩鉆進速率,確保孔身規范。下放鋼筋籠過程困難時通過旋轉以及上下抖動緩緩下放。
5.結束語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及經驗總結,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四改三)工程項目灌注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施工工藝,希望今后為類似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JGJ/T27-2014,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2]JTS237-2017,水運工程地基基礎試驗檢測技術規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作者:楊科俊 王饒 單位:中交華南交通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