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基礎知識成為經濟常識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家經濟發展會對民眾經濟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會計知識在經濟活動中具有運用廣泛性特點,普及會計知識有利于提高國民經濟素質。本文以會計專業知識轉變為大眾化經濟常識為目的,構建了普及會計知識一日通教學方案,旨在教學內容、學習時間、掌握運用程度和費用各方面兼顧到一個平衡點,有利于面向社會推廣教學。
關鍵詞:會計知識;大眾化經濟常識;會計知識類比教學法和推陳出新教學法
一、向民眾普及會計知識時機已經成熟
本文所指普及會計知識,就是把會計學科包括的基本(基礎)知識面向民眾普遍的推廣,使之被大眾掌握并運用于經濟活動實踐。它與從事財會工作為目地的職業教育在教學職能和培養目標上有所不同。普及教育偏重于教學內容學術性基本原理知識的推廣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對會計知識的需要。這和普及法律知識、電腦技術知識相似。而職業教育側重于教學內容實用性技能操作訓練,教學目的與就業崗位直接相關。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把某些專業知識或技能轉化為大眾知識技能,在普及教育領域較常見。譬如汽車駕駛技術以前是作為專業技能被職業駕駛員掌握,隨著轎車普及和駕駛技術推廣,駕駛技術已成為大眾化技能。同理普及會計知識之目的,就是要把會計知識轉變為大眾化經濟常識被民眾掌握運用,但對普及教育時機成熟的把握至關重要。時機成熟是指特定時間段,對開展某事物的客觀條件已具備,把握時機就是對時機成熟事物的主觀判斷和付諸行動。譬如上世紀九十年代信息技術發展催生了電腦知識普及教育;典型范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對優選法的普及推廣教育,并在應用后取得較大成果。對開展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和保護野生動物教育可謂機不可失。筆者認為當前向從事經濟活動的民眾普及財會知識教育時機已成熟,是因為現階段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趨勢,從而對國民經濟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決定的。
二、會計知識對提高國民經濟素質的作用
國民經濟素質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現從兩個層面論述普及會計知識對完善民眾經濟知識,進而提高經濟素質的意義和作用。(1)微觀層面國民經濟素質指從事具體經濟活動人士對經濟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程度與水平,這是完成經濟目標必備的條件和能力。會計知識屬經濟知識范疇,會計學是一門相對獨立、完整和系統的經濟管理學問,會計采用的復式借貸記帳法產生于十六世紀的意大利,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經濟知識、嚴謹的邏輯和數學知識。幾百年應用實踐證明,它是對經濟活動進行經濟核算最科學、最合理和成熟的核算方法,核算結果真實、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學習會計知識可增加經濟知識,有利于提高經濟素質,現從以下幾點論述:經濟頭腦就是個人具有經濟知識總和。對從事經濟活動人士而言,經濟活動中要算好經濟帳,包括經濟利益的得與失、投入與產出、資產保值增值和風險防范把控等。而會計是以貨幣為單位,對經濟活動進行經濟核算最科學的方法,因此它在經濟活動中具有應用廣泛性特征。在市場經濟社會,各種經濟信息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經濟信息通常是以數據形式表現,這其中相當部分是直接、或間接來源于會計數據,還包括財會專業術語,會計數據普遍性存在于社會經濟信息中。運用會計知識可準確完整的解讀相關經濟信息,有利于指導經濟活動。普及會計知識對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亦十分重要,企業從事經濟活動人員若能掌握運用會計知識,可實現會計信息在企業內各環節各層面共享,促使生產經營活動和會計管理能力有機結合,造就各職能部門間相互協調合作的團隊精神。從而構建起企業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決策和處理各項經濟問題的能力,實現會計管理職能最大化。比如企業發展過程中若能遵循會計謹慎性原則,可防止盲目擴大生產使產能過剩,產品積壓滯銷,導致惡性竟爭;亦可避免超負債經營,資金鏈斷裂陷入債務困境,甚至破產倒閉。會計知識對家庭經濟活動亦日趨重要,隨著家庭財富增加,投資理財已大量進入百姓家。據統計中國有幾千萬股民,各種家庭投資項目種類繁多。而對投資對象經濟狀況的了解,主要通過讀取財會數據。會計知識可為家庭參與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更加科學的決策依據,避免投資盲目性。同樣遵從會計謹慎性原則,可自覺抵制社會上諸如傳銷、非法集資和電信詐騙等違法經濟活動,避免財產損失。(2)提高國民經濟素質是國家宏觀經濟發展需要,2019年中國GDP近100萬億人民幣,國際貿易總額4.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制造業產能超過美國、日本和德國總和,有世界工廠和基建狂魔之美譽,在諸多高科技領域居世界先進水平。處于較高發展水平和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當然會對國民大眾經濟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宏觀層面國民經濟素質是指國家國民經濟系統內部各種經濟因素有機結合形成的整體經濟功能和特性,它表現為國家持續有效開發利用各種資源來創造社會財富的基本條件和行為能力,這其中人是創造社會財富的第一要素。因此國民經濟素質整體高低,對完成國民經濟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若從整個社會層面推廣普及會計知識教育,可充實完善廣大民眾頭腦中的經濟知識和運用水平,包括經濟核算能力、經濟信息解讀能力和經濟邏輯思維能力。而國民大眾掌握經濟知識的程度和水平與國民經濟素質高低成正比。當然國民經濟素質包含了豐富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等知識,只是本文強調會計知識在經濟活動中具有應用普遍性和廣泛性特征,是基礎性經濟知識,應該被從事經濟活動民眾掌握運用。
三、普及會計知識難點和對應措施
(1)學習周期長令人望而止步,現社會上會計培訓班以職業教育為主,多在十天以上,時間耗不起,費用也是個問題。(2)會計知識專業術語較多,以數據表格為主,枯燥單調。再者學習會計知識要對經濟活動內容應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學好。對沒有直接從事具體經濟活動人士,在學習上會有諸多困難。鑒于此,在普及會計知識教學結構設計中,采用了類比教學和推陳出新這兩種教學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創建了普及會計知識“一日通”教學方案。經謹慎預測,通過本方案一天的學習,能基本完成會計知識既定學習任務,教學內容如下:掌握復式借貸記帳法基本原理,并運用其對經濟活動進行經濟核算完整流程,包括填制憑證、匯總和編制會計報表等;其次具備對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必要的解讀和分析能力。總之強調對會計知識掌握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以及經濟活動實踐需求的實用性,而并非使之簡單化甚至庸俗化,亦為愿意繼續學習者具備自學能力。
四、會計知識類比教學和推陳出新教學方法簡介
(1)類比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他認為同化教學是有意義的學習觀點,即教師在建立教學結構設計時,要以學習者原有認知中的舊知識為基礎進行同化教學的模式。就是按新知識的邏輯意義,追溯到新知識在原有知識中的邏輯植根點,但兩者間要有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系,進而利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2)推陳出新教學法:學習者作為成年人頭腦中具備的經濟知識,必然會有部分屬于會計知識范疇,但它是一種碎片化的存在,不完整和不系統。本教學方案對這些碎片化會計知識,采取了復制粘貼方法手段,把它們直接復制并粘貼到教學中相對應的會計知識節點上,好比農村拆舊房蓋新房,舊建材直接利用。(3)兩者相互融合的教學法,當然這不是簡單的模仿、復制和拼裝,而是在保證會計知識完整性、準確性和系統性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相互穿插和補充的靈活運用。是在相關新舊知識之間實現融會貫通式的由此及彼,推陳出新。此外復式借貸記帳法產生于16世紀的意大利,彼時歐洲處于資本主義發展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復式借貸記帳法,并沒有高深復雜的知識,而是融合了大眾化的經濟、數學和邏輯知識。
五、普及會計知識一日通教學方案
教學對象適合從事經濟工作但沒有學習過會計知識之人士,還可作為短期經濟類培訓班財會課教學方案,亦可作為會計學習的前置教學課程。普及會計知識教育市場尚屬空白,更無一日通。從中國就業狀況看,全國就業人員7.8億人,直接或間接從事經濟工作的人員約6億之眾。普及會計知識教育利國利民,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會計基礎.江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編審組[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4.
作者:陳偉 單位:財會專業全日制大專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