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石油化工項目建設職業病危害檢測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明確石油化工施工期重點防控作業內容。方法對建設施工期開展現場職業衛生調查,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檢測與分析。結果電焊煙塵檢測結果合格率54.5%、木粉塵0.0%、其他粉塵0.0%、錳及其無機化合物36.3%、二甲苯75.0%、丁醇50.0%、噪聲33.3%。結論石油化工施工期職業病危害關鍵控制點為焊接作業、防腐噴漆等。
關鍵詞:石油化工;施工期間;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分析
目前,我國職業病防治法中關注的主要內容為建設項目投產運行產生的職業病危害,而對建設施工期間的職業病危害管理涉及甚少[1-2],針對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期間的職業病危害現狀、職業病危害及防護、職業健康監護等尚未系統研究[3-5]。為了調查和識別某大型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期間職業病危害因素,筆者單位于2015-2018年對施工期間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了檢測,旨在了解職業病危害現狀及為企業職業健康監管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調查對象為石油化工建設施工現場及現場作業的勞動者。
1.2調查內容
通過對石化施工期的工程內容和階段進行工程分析,了解施工階段所具有的工藝特點,分析施工期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作業類別及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篩選主要的職業病危害作業作為檢測與分析的關鍵點。職業衛生調查建設施工期間使用作業設備工具、使用的物料、勞動者作業情況、個人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管理等。
1.3檢測項目
根據現場存在施工作業內容包括:動土作業、裝置區的防腐、電焊作業、打磨作業等。主要檢測各裝置施工期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6],包括: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丁醇、噪聲、高溫、其他粉塵、電焊弧光、電焊煙塵、錳及其無機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
1.4檢測依據
在正常生產情況下,粉塵和化學毒物按照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和安監總廳安健〔2016〕9號《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工作規范》要求進行檢測,采用短時間定點采樣和個體采樣。噪聲按照GBZ/T189.8-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檢測;高溫按照GBZ/T189.7-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檢測;紫外輻射按照GBZ/T189.6-2007《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6部分:紫外輻射》檢測。
1.5評價依據
檢測結果按照GBZ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以及其他相關標準進行評價。
2結果
2.1職業衛生調查情況
施工單位均建立職業健康相關的管理制度,部分施工單位欠缺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病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施工單位根據國家的標準規范和公司的規定及防護用品的使用說明等情況決定個人防護用品的種類、數量及發放周期,同時對防護用品留有一定數量的備用品,用于對未到更換周期損壞的防護用品進行更換或新增人員時及時補充,有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和更換記錄[7]。在施工場地進場門口設置了防輻射、防煙塵、防噪聲等相應的警示標識。施工現場設置的職業衛生警示標識有“必須戴安全帽”“注意防塵”“必須戴防塵口罩”“噪聲有害”“必須戴護耳器”“必須戴防毒面罩”“當心電離輻射”“當心紫外線輻射”“必須戴防護手套”“必須戴防護眼鏡”“必須穿防護服”。設置的職業危害告知牌有:噪聲、粉塵、紫外線、電離輻射。施工現場成立應急組織機構。包括指揮領導小組、應急救援行動小組、應急通信聯絡組、應急醫療救護組、治安維護組、救援運輸組。應急救援預案中針對職業性中毒、高溫中暑制定相應的處置預案。現場設置了醫務室,配置了專業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及藥品,配備了正壓式空氣呼吸。無損作業配備報警器、個人劑量計、巡檢儀。施工單位均配備有急救藥箱,實施了高溫中暑演練,并形成了演練記錄。本工程各施工單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針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電焊工、防腐工、打磨工、無損檢測工共計2774人次,委托具有職業健康檢查資質的單位進行了職業健康體檢,員工職業健康檢查的項目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本項目員工的職業健康檢查項目、結果等情況基本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要求。
2.2檢測結果
2.2.1粉塵與有毒物質粉塵與有毒物質檢測結果見表1。
2.2.2噪聲噪聲檢測結果見表2。
2.2.3其他危害因素施工現場高溫季節高溫檢測結果時間加權平均WBGT為35.6℃,超過了WBGT限值指數,屬于高溫作業。電焊工在進行焊接時,在佩戴防護面罩及防護手套的情況下,其眼部、面部、手部接觸電焊弧光的強度符合國家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3討論
分析結果顯示,石化工程施工期間職業病危害有以下特點[8-9]:①大型石化工程的施工周期長3~5年,涉及的施工作業承包商和作業人數多,職業衛生管理難度大;②石化工程施工期職業病危害因素多,土建、主體結構建設、設備安裝期間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粉塵、有機溶劑、噪聲、高溫,其中電焊煙塵、錳及其無機化合物、二甲苯、丁醇超標較為嚴重;③勞動者接觸時間4~6h。施工期間粉塵超標原因分析:①接塵作業均為手工操作,作業人員距離塵毒發生源距離近;②現場作業人員作業過程中人員分布較為密集,容易形成交叉污染;③部分地勢低洼或建筑物阻擋導致通風不佳造成現場濃度較高。有毒物質超標原因分析:①現場噴漆過程中霧狀物在空氣中懸浮時間較長;②二甲苯自身揮發性強;③現場作業方式為大面積連續長時間噴漆;④罐內作業自身通風不佳,通風方式為全面通風,局部某個點塵毒源產生的有毒物質很難及時排出;⑤現場作業人員作業過程中人員分布較為密集容易形成交叉污染;⑥部分地勢低洼或建筑物阻擋導致通風不佳造成現場濃度較高。大型石油化工項目施工期長,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工種人數多,現場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超標較為嚴重[10],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應重視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按照施工企業職業危害防治的技術措施和管理要求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梁戈清,王丹,史文寶.石油、天然氣管道施工期間職業健康管理[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2,25(5):389-390.
[2]韋光毅,項紅英.新時期水電施工職業危害的預防和控制[J].水利電力勞動保護,1999,17(2):30-32.
[3]李華,萬秀峰.建筑企業員工職業病危害認知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2,8(5):116-120.
[4]李小冬,沈誠,王劍.大型建筑施工企業職業健康管理狀況調查[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9(3):155-160.
[5]李剛.化工設備安裝施工技術探討[J].河南化工,2011,28(6):51-52.
[6]石鵬.建筑施工企業職業病的預防和監控[J].科技資訊,2014,12(6):163.
[7]譚習順.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及預防[J].職業健康,2004,20(9):50.
[8]于偉江,王太康,劉強山.淺談建筑施工生產中職業病的防治[J].建筑安全,2003(3):22-23.
[9]朱方艷,陳睿,姚明遠,等.石化工程施工期間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15):2709-2711.
[10]吳彬,舒敬華.水利水電施工企業職業病的預防[J].人民長江,2008,39(7):76-77.
作者:劉林立 茍志遠 單位:湛江市南海西部石油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評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