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發展論文:水利建設進展方向思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劉晶 單位:山東省濟南長清區崮云湖辦事處
我國工業化的腳步逐漸加快,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水資源的污染已經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大部分的江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有擴大的趨勢,水利工程的興起也增加了不少污水排放口。在我國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設規劃中,由于缺乏環境影響的內容,生態環境隨著水利建設規模的擴大而受到更大的損傷,因此在未來的水利建設中,必須把環境影響問題提到一定的高度,避免因水利事業發展而帶來的環境負作用。其他問題:一是水利建設工程規劃不清晰,水利工程雖然規模大,但是配套設施不全面,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導致建設效率低,很多水利設施因無人管理而老化作廢;二是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的機制,水利建設主要以政府投入為主,經濟效益差讓其逐漸成為一塊負擔。
21世紀我國的水利建設將會迎來以創新為標簽的時期,水利建設也會逐漸向科學治水發展。一是治水思路的改變,由傳統的治水思路向科學合理的調配水資源轉變,水利建設的性質由工程性向資源性轉變。進行水利建設時堅持水資源利用與節約保護并舉、工程施工時建設與管理同時抓好、依法治水與科技治水雙管齊下,保障水利建設健康持續發展;二是水利建設要進行科技創新,把創新作為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方式,從節水、治污、工程技術、調水技術等四個方面進行創新,積極探索科技發展對策,運用科學方法發展水利事業。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水污染的治理已經成為目前的首要問題。在未來的水利建設中,應該優先考慮到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統一思想、統一步驟,減少水利建設中對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破壞及影響,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要求開展水利設施建設,對水利建設中存在的違規現象及時處理上報,同時要做好水利建設的規劃,堅持科學為本、綜合利用的原則,對城市供水、排水系統進行優化配置,推動水利建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也逐漸被運用到水利建設事業中來。水利建設的信息化發展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如今已逐漸趨于成熟,社會經濟的發展讓水利建設的信息化進程也開始加快。我國水利信息化規劃的出臺也標志著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開。目前,在我國的水利監控系統、防汛系統、水資源調度系統中都融入了信息化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水利建設事業也將會朝著更加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要實現水利建設向現代化發展,人才是關鍵。目前我國水利相關技術人才缺乏,尤其是管理型和技術類人才,正是缺少一批精通水利建設的人才,導致我國的水利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緩慢。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系統的行業,它對于水利建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實踐經驗有相當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技術水平,高管理水平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是實現水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對水利人才的培養要通過多元化的渠道,打破傳統的用人機制,徹底轉變排版論輩的思想觀念,將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作為選拔人才的首要要求,并通過提高福利待遇和工作環境從側面吸引高素質的人才投身于水利建設事業,加快水利事業發展。
科學的管理方式可以讓水利工程建設事半功倍。水利相關人員首先應該對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引起重視,把它當成一門科學來對待,改變以往那種重建設輕管理的觀念,理解“向管理要效益”這句話的含義;其次應該根據不同的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善管理措施,不斷創新管理理念,讓水利建設不僅能夠造福民眾,還讓其工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在對環境不造成負作用的情況下實現經濟上的盈利。
新時期新形勢對我國水利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行業發展的差距還很大,水利建設也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此水利行業的發展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的探索創新,在探索中尋找方法,讓水利建設真正朝著現代化信息化發展,全面提高水利資源的應用水平,加強水利建設的效能和效益,讓我國水利事業步入良性循環階段,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水利建設事業真正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平穩、協調、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