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工作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結合莆田市農村水利建設管理現狀,分析了農村水利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與問題,提出建立良好的投入、管理、運行機制,健全項目建設程序和建設管理監督體制等對策建議,為莆田市全面深化農村水利改革、有效實現農村水利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機制;莆田市
農村水利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長期以來,福建省莆田市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堅持貼近民生、貼近基層、貼近實際,在改善廣大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進糧食連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上作出積極貢獻。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莆田市主動對接國家資金投向,謀劃生成項目,爭取上級資金的支持,加快推進全市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逐步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一、莆田市農村水利概況
莆田市農村水利建設以中央、省級財政投入為主,以市級、縣區財政配套為輔。在2012年水利普查中,全市共建成小(2)型以上水庫219座,總庫容5.4億m3;建成塘壩6472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8座;建成引水工程1482處,引水規模99.46m3/s;建成提水工程1640處,提水規模14.87m3/s,年供水量16.8億m3;建成堤防554.4km(海堤274.8km、江堤279.6km),保護耕地50多萬畝(1畝=1/15hm2,下同);建成灌區工程922個,灌溉總面積78.51萬畝,設計灌溉面積2000畝以上灌區37個。“十二五”期間,農村水利迎來難得發展機遇,全市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民生水利統籌發展。一是農村飲水安全全面提升。按照“鞏固成果、提升水平,注重質量、確保安全”總要求,在基本實現“村村通、戶戶用”基礎上,統籌使用上級補助資金,統一規劃自來水廠,合理布設供水管網,由市水務集團集中建設整合區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市共完成投資9.5億元,保證了120.1萬群眾飲水安全,超額完成43.9%。建成東圳水庫分層取水、湄洲島跨海供水第二通道等工程,重組整合國有、集體水廠12家,涉及人員1000多人、資金20多億元。二是農田水利建設有效加強。投資3.07億元完成涵江區、仙游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和秀嶼區、荔城區、城廂區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各年度任務;投資1.97億元建成秀嶼區初級水利化縣和東圳灌區、萩蘆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投資0.3億元建成山地水利示范片13片、面上項目106個;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1萬畝,新增除澇面積3.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6萬畝。三是水工程全面加固。投資4.95億元完成加固31座小(1)型水庫、150座小(2)型水庫、200座山塘;投資3.43億元完成新一輪海堤強化加固一至五期工程共42條61.68km。四是水土流失生態治理。審批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49個;編制全市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 劃,在書峰、社硎等9個鄉鎮重點治理水土流失和綜合治理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完成投資0.48億元,治理面積達12.1萬畝。五是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推進。投資4.94億元,完成列入全國規劃的21條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長達98km;正在推進荔城區中小河流重點縣11個項目區的河道水系連通整治項目,總長為25.5km。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①農村飲水安全水平有待鞏固提升。雖然莆田市的飲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群眾飲水衛生安全意識薄弱、建設標準不高、水源保證率不高、供水入戶率未達到100%、市水務集團對民營水廠整合進展不力、相關縣區重視不夠等問題。②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快。雖然全市大中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但大部分農田水利工程運行時間長,設施老化,帶病運行,部分渠堤邊坡不穩定,渠道滲漏嚴重。特別是灌區末級渠系問題尤為突出,末級渠系大多數為基層社隊自建自管的土渠,渠道后續投入不足,部分已襯砌渠段管護投入不足,破損滲漏嚴重,造成渠尾無水灌溉,部分地方出現毀渠棄灌現象,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水資源浪費嚴重。③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重建輕管現象長期存在,建后運行管護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產權界定不清,產權和責任主體不明確,導致部分工程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農民真正參與公益性強的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管護的積極性并不高,工程運行管理和維護責任難以真正落實,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后的效益難以發揮。④農村水利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其根本在于投入不足和投資結構不合理。農業生產效益比較低,直接影響了一些地方政府投入農村水利的積極性。水利、農業、國土資源、農業綜合開發、扶貧和移民等部門未能統籌安排水利、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中的農田水利建設,且市、縣區財政投入不足,影響項目建設進度;社會資金不愿投入,融資難;群眾投工投勞不足,缺乏熱情。特別是工程建后管護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直接影響到工程效益的發揮。⑤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全市雖然設置基層水利工作站42個,落實編制137人,在崗人數116人,但是基層水利工作站大多以鄉鎮管理為主,人員關系移交鄉鎮管理,水利部門對水利工作站只是業務指導的關系,這種分散分割的管理模式帶來了人員難以調配、職能難以發揮、人才難以留住、隊伍難以管理等諸多弊端。同時,已建農民用水戶協會大都掛靠在村委會,缺少運行經費,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
三、對策與建議
農村水利工程數量多、分布廣,建設管理難度大,當前又是水利基礎建設的大好機遇,農村水利建設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因此必須建立一套良好的投入、管理、運行機制,健全項目建設管理程序和監督體制,提高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能夠長期發揮效益。
1.2016—2018年加快農村水利工程建設
①建設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保障供水安全。按照水源相連、管網相通、布局合理、水質安全、管理科學的要求,大力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38個,解決飲水安全提質增效升級的農村人口數128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8%,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達90%,加快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建設和加強水源地保護,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城市化。全面建成市第三水廠、媽祖城水廠、埭頭水廠及配套管網、南日島供水第二通道、湄洲島供水第一通道修復等供水工程;全面改造、升級、聯網供水管網500km,覆蓋全市沿海、平原、海島鄉村;山區分散式供水工程按要求全面配備、使用和運行管理水質凈化和消毒設施設備。
②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服務農業發展。堅持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原則,加快秀嶼區、荔城區、城廂區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改善灌溉面積16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加強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建設20個現代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灌溉面積6萬畝,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萬畝,山地水利設施100片2萬畝,促進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基本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
③建設農村河塘綜合整治工程,改善人居環境。堅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加快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全面推進農村河塘綜合整治170km,綜合治理9個鄉鎮水土流失面積27km2,建成水土保持生態村3個,建設重要水源地生態清潔小流域,全面改善農村水環境,基本實現“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
④建設防洪排澇保安工程,確保安全運行。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分片實施的原則,加快木蘭溪全線105km干流及主要支流綜合整治,建設集擋潮、蓄淡、生態于一體的寧海閘工程,改善木蘭溪主城區河段水環境;加快建設萩蘆溪防洪治理工程;建設玉湖、東陽湖、木蘭湖、江東湖等滯洪區和石門澳、石象、前海、東吳園區、媽祖城等沿海防洪排澇滯洪區;完成東圳、東方紅等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新建和加固媽祖城、巖下、赤岐、東林等海堤23條58.35km;建設大東溪、院里溪等2個山洪溝治理項目8.5km,全面實現海堤、水閘、水庫達標建設和安全運行,建設農村水利信息化系統,基本建立防洪減災工程體系。
2.健全完善農村水利管理制度
市、縣區、鄉鎮政府應樹立“建管并重”意識,在加快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水利管理制度,切實做到農村水利工程產權清、責任明、管護實,著力解決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確保每一處農村水利工程都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要落實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政府主體責任和行政首長負責制,嚴格跟蹤問效,切實強化責任制的剛性約束。要建立健全“河長制”,切實落實河長、河段長牽頭管水職責,建立河道保護管理機制,成立專門巡河督導組織,做到管理范圍、職責、內容、資金、監管“全覆蓋”,確保責任到人、有水必管、不留死角。要落實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主體,全面提升全市鄉鎮水利工作站服務能力,加快培育、發展和指導農民用水戶協會,嚴格用水計劃,落實農村飲水工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管護措施,全面推進依法管水。要探索管護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專業化集中管理、物業化打包管理、企業化經營管理等多種管護模式。要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大力發展滴灌、微噴、滲灌、噴灌等現代化的節水灌溉技術。
3.探索多措并舉的農村水利投入機制
莆田市要有效利用國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機會,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市場推動、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和多形式投入機制。落實農村水利財政投入主體責任,每年從土地出讓收益提取10%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縣(區)財政配套1000萬元,專項用于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經濟杠桿和引導作用,帶動村集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用水者協會、種田大戶及農戶等投入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落實管護經費,通過農民自籌、農業水費由縣區財政直接補貼支付和爭取上級專項管護資金等方式,保障基層水利管護巡查人員的薪酬;通過爭取上級專項資金補助用以在日常運行管理中對發現問題進行維修、加固等。要利用中央實行量化貨幣寬松政策支持水利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大信貸融資;采取購買服務、探索PPP等籌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管護和運營。要加強資金監管,杜絕挪用、截留資金等行為,做好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確保農村水利資金規范科學管理、合理高效使用。
4.創新機制深化農村水利改革
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水利工作,把農村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深化改革作為水利發展的新動力,填平農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溝溝坎坎。①下放管理權限。除因建設跨流域、跨區域涉水工程或需上升國家、省級立項,確需由市級審批外,農村飲水安全、水庫和海堤除險加固、農電技改、水土保持等水行政審批事項能下則下,下放由縣區負責審批,市級加強監管服務。②整合涉水資金。市、縣區政府要整合發展改革、財政、水利、農業、國土資源、農業綜合開發、扶貧和移民等部門資金,按照農田水利規劃,統籌安排水利、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中的農田水利建設,因地制宜地集中連片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③簡化前期手續。對投資規模較小或技術要求簡單的水利項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合并審批。對列入部、省級工程建設專項規劃的農田水利項目,直接審批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未涉及新增用地(用林、用海)報批的,由項目主管部門審定工程建設方案后,直接設計、施工。對于投資總額在500萬元以下、技術要求簡單的農田水利項目,可由項目業主直接編制施工圖和工程預算,在相關行業審查同意后報發改及行業主管部門備案,作為控制投資概算的依據。對水利工程除險加固、更新改造等建設中不涉及新增用地的,不辦理土地、規劃、環評等審批手續,改為事后監管(備案)。④統一委托設計。縣(區)水務局可成立項目公司作為項目前期業主,按海堤、水閘、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鄉村河道治理等分類別,以縣區為單位,統一招標投標選擇設計單位,一攬子委托項目可研、初步、施工圖等設計,縮短前期工作時間。⑤改進審批服務。在保障補償資金到位基礎上,供水管道建設涉及臨時用地的不需辦理臨時用地審批手續,工程實施后盡快恢復原貌。對于配水管網施工需要橫穿公路等破路的,項目業主要制定施工方案,減少交通影響,有關部門應予以支持協助,并依法免收有關費用。⑥加快水價改革。實施灌區農業灌溉水費財政補貼政策,完善灌區管護費用財政轉移支付,市、縣區財政各承擔一半,解決農業灌溉水費征收難、到位率低以及水管單位管養經費短缺等問題。推進原水價格保本提價,建立水價聯動調節機制,市水務集團、各水管單位配合全面梳理供水運行情況和價格成本情況,制定提價方案,建立穩定的水利工程建設投入機制。
5.建立健全農村基層水利服務體系
進一步優化人員招考招聘機制,放寬政策,降低門檻,優先錄用水利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落實鄉鎮水利工作站人員。發揮水利院校作用,面向基層水利服務機構開展水利專業學歷教育,不斷提升基層機構人員學歷層次、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推進鄉鎮水利工作標準化建設,鞏固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成果。加強用水戶協會管理,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建后管護組織化程度。
作者:林國富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水利局水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