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設計專業創新設計產業學院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外部環境要求和專業建設的內部驅動因素出發,提出了以創新型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為目的的產業學院建設方案,并以兩個成功的創新設計產業學院為例,詳細介紹了產業學院建設的實踐內容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產業學院的建設理念、模式、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等方面的創新實踐,為進一步深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積極和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產業學院;創新設計;工業設計;人才培養
1產業學院建設的背景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系統地引進工業設計的理念和方法只有30多年的歷史,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求日益迫切,工業設計近年來快速發展。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多個部委先后出臺了促進工業設計推廣應用的相關政策。繼2014年國務院了《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兩個強調創意設計和工業設計重要作用的文件以來,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1]明確指出要“促進數字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創造引領新消費”,2019年10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等十三部委聯合印發了《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2],專門指出“鼓勵工業設計領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此同時,工業設計的教育也得到飛速的發展,開設院校、招生規模、畢業生數量逐年擴大。以廣東省為例,目前招收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及相關專業的院校就達50多所。在數量增加的同時,人才培養的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各高校雖然積極開設工業設計專業,但在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上出現了同質化傾向,辦學特色不明顯、師資力量不充足,特別是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師資嚴重不足,造成了部分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不強的現象,與企業和行業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生產制造能力的進步,如何使設計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對接,如何使工業設計學生具備更強的創新設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緊跟時展的要求,成為工業設計教育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開展產業學院的建設理念來自于兩個層面的因素,一個是人才培養的外部環境要求,一個是專業建設的內部發展變革驅動。
2.1人才培養的外部環境要求
外部因素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社會和企業對設計人才的新要求;近年來新工科建設的新舉措;國家和政府對產教融合教育模式的鼓勵和支持。
2.1.1社會和企業對設計人才的新要求我國現在的設計教育與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人才不多,能力水平還達不到實際需求[3]。
2.1.2工業設計專業在新工科建設思想下的新舉措工業設計屬于交叉學科,其知識領域既包括人文素質教育、藝術素質教育,也包括很多科學技術的教育。新工科建設特別強調“加強對創新創業意識、能力與實踐的重視,落實多方協同育人”。“高校可采取邀請企業家入校擔任課程講師或學生導師、深化企業實踐內容、增加企業實踐時間等方法,進一步擴大校企合作力度。相關企業、研究院等其他單位,也應作為協同育人的合作單位”[4]。
2.1.3國家和政府部門對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的鼓勵和支持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5]。
2.2專業建設的內部發展變革驅動因素
隨著科技的進步,設計的技術手段也在發生變化,3D打印、虛擬設計、基于云計算的設計等新技術手段的出現,教育者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設計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要強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6]。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習人文、設計和科技方面的知識,提高有關的技能水平,還要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驗證和實踐,如圖1所示。在這種設計教育知識范圍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這種變化,因此現代和未來的設計教育應該是產教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即高等院校的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再加上企業或產業職業訓練的社會教育(設計教育=院校教育+社會教育)。基于上述的思考與認識,近年來積極開展了產教深度融合、適應產業發展需求、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創新設計產業學院的建設工作,培養滿足區域經濟創新發展需要、理論素質高、實踐能力強、適應現代企業要求的創新設計人才。
3創新設計產業學院的實踐
近三年我校分別在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東工業設計城建設了兩個產業學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總結如下:
3.1創新設計產業學院在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光源產業基地的實踐
2016年12月,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新光源產業基地內A6棟“芯光源”大樓4樓為產業學院單獨劃出300平方米的面積,并投入資金建設了多媒體教學區、計算機設計區、學習討論區、模型制作區,為產業學院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3.1.1開展緊密結合產業實際的課程教學活動針對產業學院所在的新光源基地周邊企業的實際情況,將原有的綠色照明產品設計課程重新整理,把照明設計中的光度學概念、光學設計原理和二次、三次光學設計的方法納入教學中,并將LED產品的創新設計開發流程整合入課程的教學和實踐中。
3.1.2緊密結合產業實際開展企業“老總課堂”的教學活動我校在南海照明協會的協助下,邀請了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區達美燈飾照明有限公司等企業總經理、工程師、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為學生進行“老總課堂”的教學活動,并與學生開展良好的互動。
3.1.3舉辦“醒獅杯”照明設計大賽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作為大賽的發起單位和協辦單位,南海的“醒獅杯”照明設計大賽已經成為中國LED照明行業唯一一個以多領域跨界尋找未來照明方向的設計競賽。產業學院的學生完成的設計作品《戶外感應照明•水滴》《PlayLight》等在該大賽上獲得了多項獎勵,充分證明了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2創新設計產業學院在廣東工業設計城的實踐
3.2.1合作模式學校負責推選學生進入產業學院的校企協同人才培養體系,與工業設計研究院、設計公司按照“產教融合、專業對接、課程銜接”的思路,實行專業、企業“雙元”培養制度,共同制訂協同人才培養方案;安排校內指導教師對接企業,實施學校、企業“雙導師制”,企業導師為學生開設相應的講座,指導學生項目實習和畢業設計,對于優秀學生企業,優先錄用。
3.2.2條件配套工業設計研究院為開展合作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及生活配套措施。多功能教室寬敞明亮、教學設備齊全,可用于學生辦公、授課、討論等;廣東工業設計城設計公司云集,設計創意氛圍濃厚,設計學術交流豐富;學生宿舍為當地高級人才公寓,安全整潔、配套完善;設計城內配套有員工餐等生活設施,可滿足學生生活需求。
3.2.3授課過程產業學院的合作單位為學生提供了專業設計指導,并且配備了資深的企業設計總監對整個課程進行全程指導,學生在接近企業運作模式的環境中開展產品設計課程的學習。學院專業任課教師與合作企業的設計總監在產業學院內共同對學生最終方案進行點評和分析,幫助學生完成接近實戰的設計項目[7]。產業學院上述的實踐成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南方日報》分別于2015年12月和2018年4月整版報道了我校創新設計產業學院在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光源產業基地和廣東工業設計城的成果,對產業學院的建設情況、企業的反饋、學生的成績和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充分報道。根據取得的教學改革思想和方法申請的教學改革項目《創新設計產業學院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獲得了2018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綜合類項目的立項。
4結論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以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為核心的創新設計產業學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總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建設理念創新。產業學院的建設主動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實現與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對接,更好地服務于區域制造企業,培養了創新型的現代服務業人才和“雙師型”教學團隊。模式和制度創新。與政府、行業協會、地方企業緊密合作,建立由學院與合作單位共同派員組成的管理團隊,制訂產業學院工作規劃并開展產教與科技深度融合的創新型人才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創新。開展與實際相結合的專業課程內容建設,提高和加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在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內容中體現最新科技發展和地方企業發展需求,在課程資源建設上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在授課形式上采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開展探究型和創新型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
[2]關于印發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的通知.[EB/OL].
[3]胡超.實際項目驅動的高校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以產品設計實踐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106-109.
[4]林健.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3):33.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EB/OL].
[6]張白露.“知行合一”理論在工業設計教育中的應用:以東莞理工學院為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9(2):114-118.
[7]劉春花,范勁松,馮圣媖.整合式設計思維課程開發研究[J].工業設計,2019(2):44-45.
作者:范勁松 董瑩 李天贈 樊敏達 劉春花 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