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環太湖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太湖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帶來了一些弊端,農業的目標除了提高農產品產量,是不是還必須要確保農產品安全、保證農產品質量?農業在體現生產功能之外,如何更好地發揮農業生活、生態、文化等功能?生態農業應運而生。環太湖地區農業的發展一些比較優勢,在發展生態農業方面也有一些好的舉措,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具有普遍性的。

關鍵詞:生態農業;環太湖;生態效益

1生態農業發展歷程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人類的農業發展史十分漫長,足有一萬多年。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約73000年,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約33000年,高產集約的現代農業至今雖短短200年,成就卻非常巨大。我國糧食生產已連續十一年增產,糧食人均占有量達到450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們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產出世界25%的糧食,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但是現代農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化肥和農藥用量增加速度、土壤農藥殘留被侵蝕、環境污染、大量的資源消耗等問題日益嚴峻。人們不由的反思,農業的目標除了提高農產品產量,是不是還必須要確保農產品安全、保證農產品質量?如果一味強調提高農業效益,就會過多地使用化肥、灌水、農藥、除草劑、殺蟲劑。20世紀70年代后期,馬世駿院士指出,要以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思維來從事農業。1982年葉謙吉教授正式提出“生態農業”。1982年到1986年的5個中央一號文件都指出我國農業要走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道路。2004年到2010年的7個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要鼓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知識以及系統的思維方式,把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與傳業農業的經驗二者結合,更為強調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有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要追求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黨的十八大報告上,生態文明建設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生態農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整個農業生產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進而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高度統一具有重要意義。環太湖地區農業的發展有著,自然條件較為優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社會事業基礎較好、生態環境設施良好、交通區位便利、制度創新能力較強等優勢,如何在發展生態農業方面能示范全國呢?

2環太湖地區生態農業實踐

環太湖地區堅持以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有關論述為指導,以構建良性生態系統和農業循環產業體系為核心,著力推進農業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改善、農業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農業清潔能源利用和面源污染治理等項目建設,有效推動生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以無錫為例在以下幾個方面大力拓展,成果顯著。

2.1控制農業種植業污染,優化種植產業

一是推出農業投入品的減量工程。控制化肥污染,進一步擴大配方肥的應用范圍和施用面積,對農戶使用商品有機肥和緩釋肥進行政府補貼并進一步推廣范圍。十年來,無錫市農業所使用的化學氮肥和農藥施用量分別下降了39%和32%。二是推出農藥減施工程。無錫市嚴格嚴格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同時推廣防蟲網、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的使用,并建設成6面源氮磷流失生態攔截工程總面積200萬m2。三是完善秸稈綜合利用體系。充分調動秸稈綜合利用市場主體積極性,進一步完善體系、構建機制、多元利用、持續推進,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穩步提升。10年來,無錫市建設了規模養殖場沼氣工程203個,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站6個,促進農村清潔能源穩步發展;10年來,無錫市建成秸稈收貯點39個,建成各類秸稈多種形式利用主體31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6.2%。四是創建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一方面合理布局農業產業,著力發展生態資源優勢明顯的主導產業。無錫市重點調整了水源保護區和還湖地區的種植業結構,相應增加經濟林、果、茶種植,緩解農業生態環境壓力,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另一方面加強建設“資源-廢棄物-再生資源”產業循環模式,集約節約過程投入,倡導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經過幾年的努力,無錫市初步形成十大優勢農業產業,150個特色產品,建成規模農業園區165個。注重無公害、綠色、有機“三品”建設,認定“三品”基地10.528hm2,約占全市耕地面積的90%。另外,積極拓展休閑觀光農業等多方面功能,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無錫市拓展了農業的生態、文化、旅游功能,發展休閑旅游業、設施園藝業、規模畜牧業、特色水產業等現代設施農業園區,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2.2探索畜禽水畜產業模式,優化畜禽養殖業和漁業

一是在重點區域禁養。近年來,無錫在沿太湖1公里保護區和貢湖、西東水源保護區、主要入湖河道兩側和水源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禁止畜禽養殖,在這些區域的原有畜禽養殖場(點)都進行了關停、搬遷。在些基礎上,還進一步加強監管督查力度,健全養殖污染監管網絡。二是推廣循環型畜禽養殖技術,做到養殖污染物零排放。無錫市提出“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生態化”的綜合治理方針,對全市所有的畜禽養殖場和畜禽養殖點進行綜合治理。對全市不同畜禽養殖場和畜禽養殖點的具體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技術,比較主要的工程有“三改兩分”工程、沼氣工程、生態發酵床工程、有機肥加工工程等。通過逐家逐點的研究治理,實現養殖場畜禽糞便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從而大大改善養殖場周邊生態環境。三是大力推動生態漁業發展。近年來,無錫市建立了獨立的進排水系統,建設了一批生態凈化池塘,探索漁業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從而切實控制水產養殖污染,改善河湖水質和生態環境。在無錫水域的重點鄉鎮和成片養殖區域,建設了池塘循環水養殖示范工程22666hm2、水生植物治理太湖水環境示范工程22666hm2,這些示范工程中集聚了技術、人才、資金等各種要素,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從而有未來能夠有效推廣循環養殖模式,從而使得漁業也得以生態地發展。

2.3注重林木資源生態保護,推進村鎮環境綠色發展

無錫市是江蘇省首個、全國第14個國家森林城市。從2003年開始,無錫市平均每年造林63666hm2,森林面積覆蓋率達到36%。在此成果的基礎上,無錫進一步拓寬生態綠色廊道。全市形成點、線、面結合,城市和農村相協調,主要通道、水系、山脈為一體的森林生態系統。一是適度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合理有效提升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和林木覆蓋率,實現林業產值增長。無錫市林業資源十年間總量實現倍增,森林面積從5萬hm2增加到10萬hm2,林木覆蓋率從12.6%增加到36%。二是建立森林資源保護體系。推進森林撫育和林相改造工作,提升森林資源質量,推行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近年來,無錫市全面完成了環太湖200米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形成全長24km的生態景觀帶,基本構筑起較為完備的森林生態網絡。本著保持原生態環境完整性與協調性的思想,充分發揮林業的生態效應,充分體現生態、環保、低碳、循環、綠色的理念,以沿湖、沿江、沿河為重點,全力構建生態防護林網,構筑城鄉一體化大環境綠化體系。三是加強森林生態文化建設。結合無錫豐厚的人文景觀資源,建設森林公園、觀光果園,推進森林生態旅游,保護森林文化遺產。構建“山水入城,林地護城,綠帶環繞,公園廣場點綴”的人居環境布局和“五帶、一屏、多廊道”為主體的生態空間功能格局,形成人與自然互惠互利的自然生態體系。四是強化農村生態綠化體系建設。近年來,無錫市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基礎投入,開展清潔家園、清潔田園連片集中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深入推進“森林鎮”、“生態村”創建。近年來,創建省級村莊綠化合格村500個以上,達到全市總量80%,創建市綠色家園示范鎮42個,市綠色家園示范村676個。通過這些舉措,無錫市村莊綠化水平得以很大的提升。

2.4注重農業濕地系統構建,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序發展

以保護太湖生態安全和構建健康的太湖生態系統為核心,以搶救性保護自然濕地、逐步恢復濕地自然特性和生態功能、促進環太湖水環境改善為目標,以湖泊、河流、庫塘濕地保護與恢復為重點內容,以生態工程技術為主要手段,以加強保護管理能力建設為保障,逐步扭轉濕地面積持續下降、生態質量持續降低、生態功能持續退化的不利趨勢,提高濕地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能力。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建立完善的濕地保護體系、濕地恢復與修復體系、濕地保護管理能力體系、濕地社區共建共管體系和濕地可持續利用示范體系五個體系,致力恢復“太湖水美”的自然風貌,充分發揮濕地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保障。自2007年以來,無錫市先后實施28個保護與恢復工程,建成11個濕地保護小區,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43%。目前已有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梁鴻濕地公園和蠡湖濕地公園),1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長廣溪濕地公園),1個太湖治理濕地生態保護與恢復國家示范工程。

3環太湖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干部群眾認識不足,發展思路多處于淺層次

調查過程中發現,真正能夠理解和把握生態農業實質和內涵的農村村民、農企業主并不多,有些人在思想和行動上仍然沿襲老經驗、老做法,沒有從傳統農業圈子中跳出來,發展上仍然是重產值、產量而輕視生態保護,重產前、產中而忽視產后環節,重經濟效益、產品質量而無視生態標準。

3.2農業集約化程度低

環太湖地區農業集約化程度比較低,農業生產單位規模偏小、組織化程度偏低,區域產業和品牌缺乏有效的整合提升,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無錫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僅266m2,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總體上比較粗放,部分農田基礎設施薄弱,近半數耕地未達到標準農田要求,部分農田灌排、泵站和溝渠設施標準偏底,排灌能力得不到保障。

3.3農業科技創新潛力仍顯不足

環太湖地區農業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大量投入資金和勞動力取得,科技進步貢獻率比較低。以無錫為例,科技進步貢獻率僅55%左右,農業高等院校和市級農業科研院所空白,農業高層次科技人才短缺,各級政府和農業企業與省內外農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緊密度不夠高、針對性不夠強,農業自主科技創新能力比較薄弱。

作者:王海梅 單位:無錫市行政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嗯啊公交车上被群j|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videossex欧美性|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日韩免费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www.尤物在线| 日本高清在线免费| 史上最新中文字幕| chinese乱子伦xxxx国语对白|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久碰人澡人澡人澡人澡91|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小蝌蚪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免费看 |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麻豆 | 浪货一天不做就难受呀|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