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實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實踐

[摘要]文章對烏海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行了簡要回顧,梳理了創建工作成果和主要措施,分析成功經驗和做法,以供其他地區參考。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水資源管理;烏海市

1試點城市建設背景

烏海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處黃河上游,全市總面積1754km2,轄海勃灣、烏達、海南3個縣級行政區,常住人口55萬,具有顯著的氣候干旱、嚴重缺水的水情特點和以煤炭為基礎的資源依賴型產業特點和生態極其脆弱的環境特點。

1.1水情特點

烏海市位于烏蘭布和沙漠、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交匯處,是中國沙漠化、荒漠化的一個重要源頭,多年平均降水量僅為164mm,多年平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20倍,屬典型的干旱荒漠地區。黃河是流經烏海市的唯一河流,黃河初始水權指標僅5000萬m3/a;全市16條黃河一級支流均屬季節性河流,只有夏季降雨才有水,平時斷流,流域面積狹小,水源涵養條件差,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可利用量僅為86萬m3/a。全市40%以上的用水量為地下水,生活、生產及生態建設供水緊張,隨著各產業的發展壯大,水資源承載壓力不斷加大,部分區域因地下水過度開采形成降落漏斗。據統計,目前全市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1.74億m3/a,人均占有量316m3,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1/5,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m3的“極度缺水標準”,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1.2產業特點

烏海市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藏37種,其中煤炭已探明儲量高達30多億t,豐富的天然氣、煤炭等資源為烏海市發展能源和化工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依托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烏海市成為內蒙古乃至我國西部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高度城鄉一體化和以煤炭為基礎的社會經濟結構模式,導致烏海市資源依賴型的產業特點突出,高耗水產業比重大,日益加劇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已嚴重影響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1.3環境特點

烏海市生態安全保障任務艱巨,是關系到我國生態安全的三北防護林生態屏障體系中的重要區段。在極其有限的水資源條件和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中,實現烏海市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統籌水資源、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各方面工作,是烏海市面臨的重大戰略課題。2013年7月,烏海市正式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成為國家水利部確定的45個“建設試點”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期自2014年開始,為期3年。烏海市立足自身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提出將發展重心從過去50年的“烏”字到今后50年的“海”字上的百年烏海戰略轉變,始終堅持把水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促進烏海市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著力推進,對缺水條件下的城市發展建設做了一些嘗試與探索。

2建設內容及主要措施

2014~2016年試點建設期間,全市累計投資14.88億元,完成兩大系統23項指標、落實四大體系25項工程任務。核心建設區為海勃灣主城區,烏達區、海南區作為輻射帶動區,重點推進核心區的各項工作及輻射帶動區條件成熟的關鍵工程,形成“一湖(烏海湖)、一地(龍游灣濕地)、一網(城市水系網)、多點(小型人工濕地)”具有干旱地區特色的人水和諧城市。2017年11月,通過自治區人民政府行政驗收,2018年3月,經水利部公告,烏海市正式躋身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之列。

2.1構建四大體系

按照“科學布局、突出重點、統籌建設、梯次推進”的原則,烏海市重點抓好水安全、水管理、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及水文化6個方面,著力構建四大體系。

2.1.1以百里黃河為軸心構建健康美觀的水生態體系將山洪溝整治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相結合,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升各類水體、濕地的連通性及其生態功能,規劃建設了集防洪排澇、蓄滯洪水、河湖景觀為一體的城市水系。烏海湖水利風景區生態建設、龍游灣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各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健康美觀的水生態體系基本建立。

2.1.2以綠色防護為重點建立環域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堅持“先綠為主、適地適樹、降低成本、加強管護”原則,把綠化造林生態建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建成烏海邊界防護林帶、烏海湖周邊景觀防護林帶,各區快速通道及國道兩側綠化帶。重點實施烏海湖右岸景觀綠化、海勃灣區北部生態涵養區綠色屏障和水源地保護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17.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9.8m2,水土流失累計治理面積達到122km2,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園林城市”。

2.1.3以循環高效為準則建設節水防污社會經濟體系多途徑融資加強工業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建設,加強水功能區納污監管,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重點實施了0.41萬hm2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海勃灣城區7萬戶居民供水管網改造、5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質改造、海勃灣區日供水4萬m3再生水回用工程、神華烏海煤焦化421萬m3水權轉讓項目。通過一系列措施,全市水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高效,用水觀念逐步轉變,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節水防污型社會建設初見成效。

2.1.4以嚴格管理為核心完善水管理水文化制度體系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為核心,抓住依法管水制度、“三條紅線”管理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督查落實制度4個重點,建立依法治水制度框架。建成水資源管理中心平臺,加強水資源管理信息化技術支撐。深入開展水情教育宣傳和水生態文明專題培訓,提升居民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和水文明理念。打造集沙漠綠洲、沼澤濕地于一體的黃河水文化平臺,提升了城市文化內涵和品位。

2.2實施四大示范項目

試點建設期間,重點實施了烏海湖保護及水利風景區建設、龍游灣濕地公園建設、海勃灣北部生態涵養區綠色屏障和水源地保護以及烏海市農業節水灌溉工程等四大重點示范項目。

2.2.1水利樞紐工程與水利風景區建設相結2014年8月,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主體工程竣工,正常蓄水位條件下可形成118km2水面的烏海湖庫區,可以改善烏蘭布和沙漠、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交匯區域的小氣候,提高自然生態的修復能力,促進內蒙古西部主要沙塵源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2016年,烏海湖水利風景區被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立了烏海湖旅游公司,建成一號碼頭、閱遇書吧、書法廣場等旅游配套設施,以烏海湖為核心載體,打造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西部生態度假區。提高了烏海湖周邊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能力,對城市片區微環境和微氣候產生積極影響,大大改善城市環境和城市風貌。

2.2.2生態濕地工程與親水游樂工程相結合龍游灣濕地是黃河右岸的天然河畔濕地,總面積9km2,濕地面積6.4km2,濕地率達71%,濕地內生物資源豐富,有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烏海龍游灣濕地公園申報國家濕地公園已于2013年通過國家林業局批準,總投資1.5億元,建成后將形成5個功能區:即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成為一個集濕地保護、科普展示教育、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濕地公園的建設既可以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同時又為市民提供一處親水場所,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對黃河生態健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烏海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支撐點。

2.2.3綠色屏障工程與生態涵養區保護相結合通過科學規劃、加強行政管理和建設投入等手段,實現多部門聯合建設、管理和保護。2016年12月,烏海市出臺首部地方性法規《烏海市海勃灣生態涵養區保護條例》,為生態保護提供法律保障。加強地下水源地保護,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實施農業灌溉節水改造和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工程建設,鋪設農業灌溉管道435km,有效緩解了生態涵養區地下水的開采壓力。海勃灣北部重要的綠色屏障建設和水源地保護成果顯著。

2.2.4節水灌溉工程與農業產業相結合完成海勃灣區引黃節水灌溉改造、神華烏海煤焦化水權轉讓灌區節水、農業節水增效等節水項目,改造灌區總面積0.5萬hm2。完成千里山鎮團結新村和云飛、田野農業生產基地項目,建成漢森、云飛、田野、金沙灣等農業生態旅游觀光園,建設生態防護林和苗圃1216hm2,種植葡萄、蔬菜、糧食作物合計1062hm2,累計完成投資1.03億元。

2.3主要措施

2.3.1管理制度建設在現有水資源管理法規制度體系下,重點完善節約用水相關管理辦法和條例,出臺、修訂了《烏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烏海市水資源管理辦法》《烏海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加強計劃用水、建設項目節水措施“三同時”、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用水定額管理和節水強制性標準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各項制度的適用條件和管理辦法進行明確規定。將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及污染控制“三條紅線”進行分解,做到指標、職責、考核等措施全面到位。進一步加大城市節水執法力度,并大力推行節水強制性標準,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全面推進依法治水和管水。

2.3.2監控能力建設通過加快推進水資源管理信息化進程、完善水質監測網絡、加快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設、加強用水計量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增強水資源管理系統的功能,規范系統運行和管理,提升水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客觀性,以信息化帶動水資源管理現代化。

2.3.3水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三位一體”的水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防洪、供水、河道治理、市政建設等工作的統籌協調,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提供體制保障。建立涉水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和分工,在重大水事問題上共同商討和決策,增強管理和措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穩步推進水務市場化進程,加強政府對水務行業和市場的監督管理,重點加強供水服務、供水價格和供水安全方面的監管,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建立社會監督和舉報機制,依托“12345”群眾監督舉報熱線和其他平臺,形成管理部門與社會公眾之間的良好溝通渠道。

2.3.4水文化建設通過電視、報刊、網絡、公益廣告牌等途徑,采取日常和重要宣傳節點的方式,廣泛開展烏海水情、水文明、節水和水文化宣傳教育,使創建活動深入人心,提升各行業、各層次人群的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和水文明理念。開展水生態文明專題講座和培訓,提高管理和技術人員對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水平,倡導先進的水生態倫理價值觀和適應水生態文明要求的生產生活方式。基于烏海市集“高山、大漠、湖泊、濕地、綠洲”為一體的西部特色,深入發掘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烏海市綠洲文化等在內的干旱區特色水文化,加強水文化價值的保護,普及水生態文明知識,摸清傳統水文化遺產情況,提高公眾水文化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克旺.烏海:從黑色到藍色的戰略轉變[J].中國水利,2014(7)

[2]姜艷龍.烏海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分析與思考[J].內蒙古統計,2015(03):68-69

[3]敬博,龐瑩.烏海市轉型期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分析[J].城鄉建設,2017(21):28-31

作者:焦瑋 劉天奇 單位:烏海市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国产chinese男同志movie外卖|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欧式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波多野结衣bt| 国产超爽人人爽人人做|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91精品免费看| 欧美大肚乱孕交hd|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 天堂bt资源www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在线观看| 爱做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性色欲情网站iwww| 免费在线观看污网站|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四虎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麻豆女神吴梦梦| 成年1314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91麻豆国产极品在线观看洋子| 短篇丝袜乱系列集合嘉嘉| 在线观看国产人视频免费中国 |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快拨出来老师要怀孕了|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中文|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