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學本科教學中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學的理論、實驗和綜合實習等內容教學離不開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應在已經設計教案的前提下,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以引導和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他們掌握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思維方法,構建合理的思維模式,增強學生全面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生態學;本科教學;創新素質
一、生態學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受到自身教育資金、教育資源等多種條件的限制,高校開設的生態學課程存在科學性、整體性和系統性不夠的問題。另外,一些學校雖然設置了生態學的課程,但是有些課程的教學內容存在重復;有些課程的教學內容太過于淺顯;有的高校設置的課程又過于專業化,從而導致教學內容太專、太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落后,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生態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基礎性學科。但是,從該課程開設以來,生態學本科專業的教學基本上只重視理論教學,實驗和實踐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驗教學的內容也過于陳舊,有的高校甚至沒有開設實驗和實踐課。而且受教學經費的限制,有的高校不能及時補充生態學領域的最新儀器和軟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態學的教學,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境況。
二、生態學本科教學中培養創新素質的方式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老師起著關鍵作用。因此,老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避免整堂課純粹的“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引入式”教學,營造和諧、開放、自由討論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從被動的、單純的知識接受者逐漸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態度。
(二)整合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只有擺脫傳統的思維邏輯,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才能實現真正的思維創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主干—背景—問題—探究—實踐”于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樹立“創新核心”觀,正確認識“知識核心”,將教材與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創建一個能夠提升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方式。
(三)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在準備好教案的前提下優化教學方法;其次,運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將毛櫸、舞毒蛾、蜜蜂、蚯蚓這些物種的分布圖片和錄像展示給學生;再次,利用反轉課堂,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提出自己不清楚、有疑惑的問題;最后,老師對這一堂課進行總結。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再到師生互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其創新思維。
(四)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創新素質的培養
實踐是發展、檢驗學科理論性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項重要教學手段,符合生態學教育的目標,在幫助學生透徹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又體現了該學科發展較為前沿的特點。所以高校要加強對本科生實踐活動的教學,在實習經驗以及驗證性實驗的教育基礎上,增加富有創新性的實踐教學內容;將科研研究項目引入到本科生教學中來;開展導師制,在導師的指引下讓學生創建自己感興趣的創新項目,并進行創新項目的申請,從而加強對本科生科研素質和創新性能力的培養??傊?,本科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從改變課堂模式、優化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本科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朱凡,王光軍,梁小翠等.基于人才培養對生態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4):102-104.
作者:王建柱 張文麗 單位:三峽大學生物與制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