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學雙語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高校本科教育面臨的多重挑戰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立德樹人的目標,結合生態學學科特點,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課程教學團隊,對生態學雙語課程開展了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并對其建設意義、建設目標、建設內容、教學實踐環節進行了探討,為今后混合式教學的有效實施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生態學課程;雙語教學;混合式教學
1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與信息的全球化,中國高等教育逐步走向社會化、市場化,面臨著教育大眾化、教育模式不斷改革創新、全球化過程中文化沖突等各方面帶來的嚴峻考驗(彭德清,2008),并肩負著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如何培養既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科學研究及實踐工作,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復合型人才,正成為國內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王丹等,2019)。生態學是近幾十年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及維持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于闊城,2020)。目前,人類正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各國政府與學界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不斷推動著生態學快速向前發展,生態學正逐步由最初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生物學分支學科,迅速發展成為獨立的、多學科的、全方位的解決人類生態環境問題的綜合性學科,生態學也逐漸被稱為當代人類謀求生存與發展的生存科學(杜曉霞,2019),已成為高等院校生物學、地理學、環境科學、農學、林學、畜牧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主干課程或核心課程。本文結合生態學的學科特點,闡述生態學雙語課程建設及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對生態學雙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建設目標、建設內容、教學實踐環節等進行探討。
2生態學雙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混合式教學是依托一定的教學平臺,將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開展混合式教學,可有機結合兩種教學組織形式,將學習者由淺入深地引導到深度的學習中。教育部辦公廳2019年了“關于開展2019年線下、線上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9〕44號)”,江西師范大學率先響應號召,于2019年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試點。江西師范大學生態學課程教學團隊申請的生態學(Ecol-ogy)雙語課程混合式教學項目,成功獲批學校混合式教學的重點培育課題,并于2019年秋季開始嘗試采用慕課堂、雨課堂以及超星學習通等不同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在時空限制上能取得一定突破。以中國慕課大學慕課堂為例,線上課程學習內容可以隨著服務端課程同步更新,線下隨老師講課大綱同步更新,課程內容均可以及時得到更新與補充。線上課堂的教學只需滿足網絡條件,即可足不出戶進行學習。以2020春季學期為例,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給大中小學校的教學帶來了嚴峻考驗。在疫情的大考面前,教育部迅速做出反應,部署各高校及中小學校在開學來臨之際,及時做好線上教學的準備并按時開展線上教學,充分化解了疫情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嚴重危機。相比于單純的線上教學模式,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既能充分利用線上資源,融合不同高校的優勢教學資源,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優勢,又可同時結合實體課堂,讓師生間在面對面、眼對眼的交流中,充分領略授課教師課堂中的更多精彩信息。一方面,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可通過線上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反復學習和重復聽課,學習效果可以得到明顯改善。另一方面,線上學習中無法交流的內容還可以在線下課堂上,通過認真聽課再加以鞏固,借鑒課堂上做的筆記并結合書本上的知識要點,進行強化復習。混合式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從消極的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更要求學生在課后的線上學習中提高自律性,合理分配并科學管控好學習時間,按照學習計劃控制好學習時間并加快學習進度。對于自學能力較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好的學生,在線學習可進一步鞏固線下學習獲得的知識要點,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但對于主動性及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可能并不明顯,需要在線下學習中得到彌補。因此,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能互相彌補,在教學過程中能取得明顯成效。
3生態學混合式教學雙語課程的建設目標
生態學雙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目標是通過課程建設,高效利用線下課堂內的有限時間,充分調動起各類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大多數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線上學習通過教學平臺,充分利用兄弟院校的教學資源,規定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專業英語的思維能力。一方面,以中國慕課大學作為線上教學平臺,通過異步SPOC課堂,將兄弟院校的慕課資源定期給授課班級,讓學生合理管理并主動安排好學習時間,積極參與線上學習。在線下課堂教學中,主講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分別設置合理的教學環節,采用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設問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積極主動地參與并融入課程學習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另一方面,通過生態學(Ecology)雙語課程的建設,完善生態學雙語教材的立體化建設,以生態學專業知識為載體,不斷提高學生主動采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專業英語的思維能力。學生在不斷積累并增加生態學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積累專業英語的詞匯量,并嘗試使用中英文語言全方位思考問題,加深理解并完整闡釋所學的專業知識,從中英文兩種語言中獲取更多資源,更好地運用并完善所學的專業知識。
4生態學混合式教學雙語課程建設的內容
4.1課程建設內容的規范性
生態學雙語課程線上與線下教學內容,涉及生態學各層次的完整內容,充分涵蓋了生態學中的個體、種群、群落與生態系統等各層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等相關內容。課程完全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學生通過線上資源的學習與線下課堂學習,能熟練掌握全部內容并融會貫通,能綜合分析并解決生態學領域的相關問題。
4.2課程建設的思想性、科學性和先進性
生態學雙語課程在建設與實施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充分將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思想理論方面的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充分結合黨和國家關于藍天保衛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綠水青山、實施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樹立生態環保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指導思想融入課程建設內容中,以弘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課程思政育人的宗旨、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課程內容既富有新穎的思想內容,又融入生態學相關學科中的先進方法、核心理論與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4.3課程建設的目標導向性
針對培養方案中的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要求”,合理設置生態學雙語教學課程內容,明確課程的具體目標導向,目標與內容相一致,內容支持目標。
4.4課程建設的高階性與創新性
課程內容及教學環節配置豐富、多樣,深淺度合理,內容更新和完善及時,考試難易度適當、有區分度,既能體現高階性,又能體現創新性。
5生態學雙語課程混合式教學的關鍵實施環節
5.1采用漸進式教學方式
雙語教學線下課堂的教學過程可分為簡單滲透、整合過程與雙語思維三個漸進式階段(馮艷青,2019)。在雙語教學的初期,線上課堂教學以英文課件的展示及主講教師的中英文講解為主。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專業英語的水平也不斷提高,在逐步適應了雙語線下課堂教學模式后,授課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適度提高英語教授的比重。對一些形象易懂的內容,教師可全采用英語;在解釋抽象復雜的概念原理時,宜同時采用漢語和英語。在線上課堂中,教師生態學英語教學資源,讓學生進行閱讀并完成從簡到難的翻譯作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
5.2建立互動式課堂組織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國際上先進的教學理念之一(朱瑞華,2007)。教師在線下課堂教學中,要大膽嘗試采用研究式、討論式、啟發式、分組討論交互式等多重互動的模式,線下課堂中耐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教師課前安排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預習或復習,聆聽相關視頻或閱讀相關資料,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對已經初步理解的內容加深印象,對不理解的內容進一步學習,提高課堂互動效果。
5.3慕課堂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相輔相成
高校可依托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中國慕課大學建立SPOC異步課程,免費引進北京師范大學婁安如與牛翠娟兩位教授共同講授的生態學慕課,以周為單位,由任課教師提前視頻課程,作為線上課堂教學的任務,并設置恰當的自測、課外討論專題。學生線上學習雖無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可隨時隨地觀看并學習,但有進度要求,并且要按時完成線上練習與測驗,并定期參與教師的討論專題,學習方式較靈活,再結合線下與教師的現場授課課堂,與老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達到及時答疑解惑的目的。6結語通過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生態學雙語課程的教學綜合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可實現廣泛的推廣與應用。在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我校正在編寫并出版一部《生態學(Ecology)》雙語規劃教材,并將線上課程資源與生態學雙語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并進行廣泛推廣。課堂上實施的各種教學方法及生態學雙語教學課件,均具有重要的推廣與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杜曉霞.馬克思恩格斯生態自然觀及其當展[D].沈陽:東北大學,2014.
[2]馮艷青.分段漸進式雙語教學模式在常微分方程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0):44-45.
[3]彭德清.大學本科教育面臨四大挑戰[J].解放日報,2008-5-12(3).
[4]王丹,王冬梅,師曉丹.個性化學習視角下的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10(19):42-43.
[5]于闊城.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的新時代價值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125-127.
[6]朱瑞華.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樹立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理念[J].大理學院學報(綜合版),2007,6(11):77-79.
作者:簡敏菲 張丹丹 江玉梅 邵明勤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