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生態學下的高等教育生態環境評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學下的高等教育生態環境評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規模日益擴大,其生態環境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破壞,已呈現出阻礙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的態勢??梢詮?a href="http://www.shengbairui.com/lunwen/stxlw/168179.html" target="_blank">生態學的角度出發,系統分析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狀況,指出只有保持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本真狀態”,才能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環境評析

二十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生存危機等。在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的事實面前,人們的生態系統意識、整體意識有所增強。一個生態因子的變化都可能引起其他生態因子甚至整個生態系統的變化。所以,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要著眼整體,把握局部,關注環境的整體效應,力爭維護自然界的原生態。所謂原生態是指事物的原始狀態,又稱“本真狀態”。當然維護自然界的原生態并非是維護自然界的原始、愚昧、落后的狀態,而是盡量不要破壞各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內部之間的平衡關系,以促使各生態系統向更高更先進的方向發展。

1我國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現狀

作為社會子系統的高等教育系統不可避免受到它賴以生存的自然、社會等環境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幾經周折,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哄而上”辦高校到二十世紀末的全國高校合并、調整浪潮,以及當前加大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投入,壓縮本科教育的規模政策的推行,都反映著外部環境對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影響。近幾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整體趨勢是在曲折中前進,在探索中不斷完善的過程:1999年我國高校實行大規模擴招后,高等教育發展迅速;2004年,我國高校招生420萬人,在校大學生規模達到2000萬人,居世界第一。另外,我國高校在數量上的增長也比較明顯,199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有1022所,2006年的公報顯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達到1867所[1]。同時政府對整個教育事業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這些都給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生態環境。但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其生態系統也受到了嚴峻的考驗,不足之處也日益突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高等教育生態區域的非均衡發展

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并受各地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響,高等教育的生態區域發展很不均衡,具體表現為:東、中、西部高等學校分布不均,這種普通高等學校和在校大學生數的不均衡分布也是導致了東、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師資、經費以及區域公民受教育水平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1.2高等教育專業結構趨同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數量上都較以前有了長足的發展,同類型和層次的高校也不斷涌現。但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過程中也有部分高校不顧自身條件,片面追求“大而全”,趁著“升格熱”,盲目開設熱門專業,試圖通過擴大辦學規模達到升級和上層次的目的,導致許多高校專業結構趨同,辦學效率低下,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教育資源。

1.3規模擴張與教育質量的沖突

為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從1999年開始,高校開始擴招,我國在短時間內快速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隨著擴招的不斷繼續,不少問題也陸續顯現:一是師資緊缺,2001年全國平均師生比已達到18.22:1,部分新專業達到30:1[2];二是教育資源日益緊張。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推進,在校大學生人數也日益增加,且其增長率要遠超出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速度,導致了人均教育資源占有量下降,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張與高等教育質量之間矛盾日益明顯。

2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地區經濟文化差異的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經濟文化差異很大,表現為東南部較發達而中西部較落后。在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高等教育的資源比較豐富,同時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相應也比較大,這都給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中西部地區由于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落后,高等教育的發展相對比較滯后,規模較小,結構單一。這種地域的經濟文化差異是造成我國高等教育生態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反過來高等教育生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也進一步加大了地區間的經濟文化差異。

2.2高等教育生態意識不強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在曲折中不斷前進。從“”時代的大辦教育到二十世紀末的高校合并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調整都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從非理性到理性,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歷程。但高等教育生態發展上除了自然條件影響外的一些重要問題都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如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問題、科類結構比例不協調問題、學術活動行政化等問題。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還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從業人員教育生態意識不強,沒能協調好高等教育生態主體與其相聯系的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對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缺乏整體性認識,沒能處理好高等教育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導致高等教育的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

2.3高度集權的制度生態

我國的高等教育與政府長期以來就關系緊密:政府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和劃撥教育經費來指引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政府的行政權力主導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正如有學者指出“高等學校處于外在行政壓力之下,喪失了自身進行制度建設的機會,被剝奪了制度建設的權力,高等學校的規則與制度建設在某種程度上是上級行政主管部門通過使高等學校行政化、機關化而強制形成的”[3],這種高度集權的制度生態環境容易使高等教育發展失去自身特色,導致千校一面,核心競爭力下降。

3高等教育原生態的回歸策略

只有在一個比較好的生態環境中事物才能健康發展,通過對我國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主要表現為生態環境被破壞的程度較為嚴重,已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和高等教育自身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努力恢復高等教育的“本真狀態”,是高等教育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3.1堅持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本質上就是一種全面的、整體的、和諧的社會發展觀。高等教育系統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也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觀。以前我國高等教育由于缺乏可持續發展觀的理念,忽視高等教育的生態性特征,導致一些政策的產生及實施給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也破壞了高等教育系統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深化及推廣,其精神實質已滲透到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對社會經濟的全面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樣,可持續發展理論也被引入到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已經使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強化高等教育的社會功能。高等教育的社會功能主要通過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來實現。因此,培養數量多、質量好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社會功能實現的前提條件。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拓寬專業領域,增強知識創新能力,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新科學技術成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不能忽視學生的政治素質和人文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政治水平高、專業過硬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加強高等教育自身建設。高等教育“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而存在,其本質有自然性和社會性,自然性即高等教育內部的作為培養人的教育教學運行規律,社會性是包括高等教育對象的個人社會化和高等教育本身的社會化的特征”[4]。可見,高等教育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不僅要滿足社會的需要,還要不斷地加強自身建設,而且也只有加強自身建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功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所以,在加強高等教育自身建設的過程中,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發展觀念,確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增強高校依法辦學的能力和活力。

3.2優化高等教育生態系統區域資源配置

我國高等教育生態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如何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是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關鍵。首先,在配置生態區域資源時,應根據不同高等學校所處的生態區域,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增強其適應性,發揮自身優勢。如地處西部的蘭州大學根據現我國現階段建設需要,結合自身特色與國家的建設方針,提出“立足西部,獨樹一幟”的辦學口號,并且積極主動地與西部各省份、地區企業單位進行溝通交流,尋求合作伙伴,切實推進了產學研及校企結合的進程。這樣不僅解決了大學自身辦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也為西部的發展輸送了大批人才,為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了貢獻。其次,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經濟發展水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同時也決定著每個高等教育生態區域資源投入的總量。但由于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高等教育生態區域呈現出東強西弱的格局,并且差距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差異過大會造成高等教育發展失衡,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這就要求必須科學地利用宏觀調控手段,且在必要時采取行政干預的方式,對生態環境比較惡劣的西部地區多一些政策傾斜,少一些制度壁壘,使不同生態區域的高等教育協調發展。同時加強東西部高校之間的合作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最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生態意識。長期以來,我國對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研究主要從經濟學角度及社會現實作用出發,很少考慮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過程中的生態區域性特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忽視這一特征。隨著高等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需求面也越來越廣。但是,由于各個高等教育生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資源的有限性,要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這些需求,就必須把各個高等教育生態區域資源放在整個生態區域內加以考慮,按一定的比例進行配置,不是無限制地優先發展區域環境好的高等教育,而是要努力縮小不同區域之間的差距,保證高等教育生態區域資源的合理配置,維護高等教育系統的生態平衡,為我國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營造一個和諧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200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

[3]李江源.高等教育制度創新不足略論[J].教育與現代化,2001,(2):23-32.

[4]賀祖斌.高等教育演化的新趨勢—生態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1):98-103.

作者:胡靜瓊 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大肚子孕妇交xxxgif|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90后美女露脸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激情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亚洲国产91在线| caopon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国产欧美第一页|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 |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桃色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啊~用力cao我cao烂我小婷|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男人插曲女人下面| 国产限制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国产妇乱子伦视频免费| 视频二区三区国产情侣在线| 日本h无羞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 男人激烈吮乳吃奶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wtfpass欧美极品angelica| 母子俩肥水不流外人田|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添女人下部高潮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