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控體系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改革開放之日起,我們國家愈加看重了社會經濟建設工作的關鍵性,伴隨社會經濟的進步,促使建筑行業也隨之遇到了很多盈利的機會,在此背景下,大批量的建筑企業涌入行業市場之中,使得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環境變得愈來愈緊張。現如今,建筑施工企業已經成為國內的支柱型行業,不僅需要應對承受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還要及時上繳稅金。隨著國地稅的合并,“營改增”的推行,社保銀行工商稅務的數據信息共享,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促使稅務系統的功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建筑施工企業,若想方案稅務風險,就應重視稅務風險體系的建設工作,以此取代以往粗放式的稅務管理模式,強化稅務管理工作的實效性、精準性、規范性,用以突顯企業的競爭優勢,贏得競爭中的勝利。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控體系;建設
一、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管控工作現狀
(一)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控難度大
基于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模式來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都具備了經營范圍廣的特征,因而企業的服務功能也特別多,加之工程項目普遍具有施工工期長、成本預算流程多且雜等特點,所以在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經常會有“聯營”、“分包”等違法情況存在,一旦如此,就會致使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管控難度變大,無法保證企業的稅務風險管控效果達到預期目標。與此同時,考慮到一些建筑施工企業有跨地區經營的情況,而國家施行的稅金征收管理政策為施工地、注冊地的稅務監管部門的雙重管理,不同監管轄區的稅務部門對稅法作用于建筑施工企業的理解性、執行性方面均有很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提升建筑施工企業承擔稅務風險的系數,致使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管控工作難以得到有效落實。[1]
(二)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水準較低
著眼于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模式來看,大多數的建筑施工企業都在運用項目經理制管理模式,即工程項目在開展期間,全部的管理權利都交由項目經理負責,而項目經理結合經濟責任制在工程項目交工時得到相應的提成或者紅利。正因運用了這樣的管理模式,所以致使工程項目經理的思維想法受限,僅僅看重了如何通過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行為得到最多的資金收益,從而一味地降低工程稅負,用以擴增工程利潤,一旦如此,就會造成稅務風險急劇增加。加之,建筑施工企業的工作難度大,危險系數高,所以工程項目的人員流動性非常大,所以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準高低不均,乃至工程項目報稅人員根本沒有專業資質,而是由其他部門兼任,這些工作人員在遇到稅法、相關法規條例更改變化時,根本就不知應該如何面對,如此就會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管控工作難以做到位,繼而增加大企業的稅收負擔。
(三)增值稅進項稅額難以抵扣
從建筑施工企業的增值稅管理情況分析,主要體現在(1)難以抵扣,目前國內仍舊有許多建筑施工企業在沿用大而全的經營模式,換言之,指的是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施工隊伍組建、物料設備采購、機械設備安裝、工程裝飾裝修等業務都由建筑施工企業承攬。基于此,就會致使建筑施工企業的增值稅管控難度變大,使得不同行業與應繳稅金之間的進項稅額抵扣存有很大的偏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建筑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進場施工階段,使用的沙子、水泥、砂石等施工建材,大都是在小規模個體戶、小規模納稅人處采購而來的,而這些供應商根本不具備向企業開具增值稅發票的資格,這就是企業增值稅進項稅金難以抵扣的主要原因。(2)難以確定納稅時間。基于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工期特別長,工程場地工作環境差,施工流程多且雜,所以,工程項目最終的計量通常都會涵蓋籌備階段的預算、施工階段的核算、交工驗收階段的結算,一些工程項目還會涉及第三方專業審計機構方面,故此,很難判定納稅的具體時間。[2]
二、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控體系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在企業內部創建稅務風險預警系統
作為建筑施工企業,倘若想要強化企業稅務風險管控效果,就應首先對設立專屬的稅務管理部門,選聘擁有專業資質的稅務管理人員,以此保證企業稅務風險管控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實。在此基礎上還應創建健全的稅務風險預警系統,以此加強企業對稅務風險的防范能力。針對于此,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的稅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應該創建出一套成熟可行的稅務風險預警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突遇稅務風險時,就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選用實效性強的應對措施,將稅務風險降到最低,以免因為稅務風險問題的存在,致使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效益遭受損失。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定期為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提供進修學習、參加培訓的機會,這樣才能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水準,使其可以通過學習、參加培訓活動,儲備更多的專業知識,提升其個人的稅務風險管控能力、風險評估能力。如此一來,才可以在工程項目開展期間,讓稅務風險管理人員,將工程項目實施階段,可能存在和突遇的財務風險預測出來,以便于企業及時選用針對性強的防范措施,編制應急處理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建筑施工企業由于財務風險誘發的損失降到最低。
(二)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降低稅務風險影響程度
建筑施工企業應該重點關注,工程合同商談與簽署過程。在商談各項合同細則時,企業應該著重思考如何借助稅務統籌來減少實際稅負的情況,繼而經過明確合同細則條款,劃分各方的職責,以此防范風險。詳細而言,(1)使用最適宜的計稅方法,達到節稅的目的。如果企業選用的計稅方法具備很強的可行性,那么在承建一個新的工程項目時,就應選用清包工的方式,選用普通計稅方法或者簡易計稅方法,具體選用哪種計算方法,應比較二者的稅負成本,繼而篩選出一套最優化的方案,實現節稅的目標。(2)調整合同結構,達到節稅的目的。對于總承包制合同而言,由于合同涉及工程設計、物資采購、實際施工等若干方面的內容。而不同的內容其增值稅率也會存有差別。依照現有的規定,一項銷售行為的出現,倘若涉及了服務又牽涉到了貨物,即為混合銷售行為,應該參照主營業務確定出實際的增值稅率。故此,在工程合同總價不發生任何變動的情況下,如果想要防止總承包合同有混合銷售行為出現,就要針對合同內容分別簽署不同的合同。[3]
(三)重視稅務風險管控團隊的建設工作
站在建筑施工企業角度來看,倘若企業想要提升自身稅務風險管控能力,那么企業在建設稅務風險管控體系時,就應認識到對企業全部工作人員做好稅收分風險防范教育的關鍵性,唯有如此,才能夠強化相關人員的稅務風險防范思維意識。此外,企業還應將稅務風險管控工作的落實效果與相關工作人員的薪酬相關聯,通過編制實效可行的獎勵懲罰機制,將企業內部的稅務風險管控制度與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相融合,這樣才能夠從本質上強化全部工作人員的稅務風險管控意識,使其認識到稅務風險管控效果對自己對企業的關鍵性,以此提升稅務風險管控速率和效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加大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參加培訓活動,使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人員鞏固財務相關的理論常識,強化相關人員的工作經驗,增強企業稅務風險管控團隊的總體實力,助力于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效果的提升。
(四)完善組織管理架構,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模式
現如今,在“營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倘若想要在行業競爭如此緊張的環境下,凸顯優勢,得打勝利,就應通過完善企業內部組織架構的方式,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以此增強企業的經營實力,強化企業稅務風險管控能力,繼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地位,擴增企業得到最多的經營效益,促使企業可以得到永續發展。針對于此,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對以前使用的是轉包、分包的經營模式做出財務風險評估,以此明晰總分包商、物資供應商之間的關聯性,以免因為納稅流程繁雜,責任不明等情況產生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效果,并且還能夠規范分包行為,以免企業的資金收益遭受損失。
(五)強化增值稅發票管理的規范性,在基礎工作中管控好稅務風險
基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監管具備了很強的嚴謹性、特殊性,所以在建筑施工企業購買和使用稅控設備時,一定要委派專人做好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并且嚴加遵從相應的規程標準,做好發票開具、確認、保管登記等管理工作。另外,發票管理部門還應參照建筑施工企業申報的實際需求,創建臺賬,并在此基礎上選用最適宜的計稅方法,爭取做到當月支取的發票,應在本月做好認證抵扣相關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有滯留票的情況產生。在開具發票時,一定要做好相應的備案工作,詳細記錄好工程項目相關的各項預交增值稅、附加稅的稅率、稅金。與此同時,還應對工程項目的稅務風險做好預測,以此得出稅務風險的產生,對企業帶來的影響程度,以此強化增值稅發票管理的規范性,在基礎工作中管控好稅務風險。[4]
三、結語
總而言之,站在實際角度分析,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社會經濟的提升方面無疑會起到推進作用。因此,作為建筑施工企業,若想在行業市場競爭環境中凸顯優勢、得到勝利,就應在“營改增”的背景下,對企業本身的管理模式、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做出調整與優化,提升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專業水準,以此強化企業稅務風險管控效果,促使企業的整體實力得到顯著增強,進而提提升企業的競爭地位,是企業可以得到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月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架構優化研究——以瑞達公司為例[J].商業經濟,2020(5).
[2]楊勇峰.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稅務會計管理工作對策[J].經濟管理文摘,2020(18).
[3]黃丹.建筑企業稅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9(30).
[4]宋達麗.“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發票管理及稅務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經濟管理文摘,2019(17).
作者:張禎光 單位: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