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生物醫學光電檢測課程教學方法探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醫學光電檢測課程教學方法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物醫學光電檢測課程教學方法探索

摘要:21世紀是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世紀,也是生命科學、光學和醫學的世紀,《生物醫學光電檢測》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新興課程。鑒于其在目前自然科學教育中的發展前景和重要意義,有必要對該門課程實施新穎的教學模式。本文針對該課程涉及相關學科內容廣泛、參考資料豐富、工程化技術化程度高等特點,從教學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選擇及系統化、教學方法的實施、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就如何有效開展對該交叉學科課程的交叉融合型教學工作進行了初步探討,力爭以此門課程的教學為切入點,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基本原理、概念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生物醫學光電檢測;交叉學科;教學模式;原理概念;創新思維

一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優化

生物醫學光電檢測是應目前學校教學改革的需求,結合現今生物學、醫學及光學等多門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現狀,而面向大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該門課程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綜合了一般醫學與生物學的檢測技術——光學顯微技術、電子顯微技術、X射線影像檢測技術、超聲檢測技術、核磁檢測技術和太赫茲檢測技術等;所呈現的內容新,處于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涵蓋了包括近代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學、醫學和生物化學領域等的多項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相關的參考資料如專業書籍、雜志和相關文章數量眾多,內容豐富;與多種檢測技術相關的檢測儀器種類多,發展迅速,相應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工程化技術化的特點;相比本系開設的其他專業課程如《波動光學》、《激光原理》、《信息光學》和《光通信技術》等,該門課程的開設時間較短。因此如何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合理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基本原理、概念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工程化能力、多學科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就成為了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重中之重。為此,筆者根據擬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優化,內容包括教材的選取、教學內容的調整、教案的準備和教學要求的制定等。筆者首先進行了教材的篩選。在眾多教材和參考書中,筆者選取了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黃國亮等主編的《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1](清華大學985名優教材)一書作為教材,另考慮到近年來激光技術與生物學技術的緊密結合,將1995年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由向洋編寫的《激光生物學》[2]和2010年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由段智英等編寫的《激光生物學效應研究》[3]兩本書中的部分章節選入作為補充教材。之后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以生物醫學檢測技術和激光生物學技術為兩大板塊,進行了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取舍: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多種成像檢測技術和光譜檢測技術;激光生物學技術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了激光工作原理及特性、激光生物學作用原理和激光的安全防護等。以這些內容為教學重點,做到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和相關的參考資料[4-13]準備手寫教案,并同時進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準備,完成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準備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筆者在網上搜集了大量的與該課程有關的圖片、視頻和PPT等,并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分析、整理和整合,融入到自己所制作的課件中,力爭做到課件信息量大、形象直觀,讓學生記憶深刻。在教學過程中,舉出豐富的事例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并遵循知識點隨機提問,進行課堂討論,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向學生提出合理的學習要求:上課之前預習教材內相關章節內容,課堂記筆記,課后復習;積極思考課堂提問,認真完成課堂作業、課后作業,學有余力且對相關知識感興趣的學生可參考筆者提供的參考資料收集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另外參考國外的教學方式,為了讓學生了解平時學習的重要性,相應設計出了多元化的考查方式,將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了50%,平時成績為上課點名、課堂提問、課堂測驗和平時作業等成績的加權平均,而期末考試成績只占總成績的50%,這從另外一方面也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壓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除此而外,筆者在課后收集學生對每堂課的教學反饋意見,實時調整教學中的部分內容,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查閱該領域該部分內容的最新進展,增加相應的教學量,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體系。總之,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優化涵蓋了教學活動中的所有環節,對于有效開展課堂教學非常重要。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系統化

在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優化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的系統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該門課程的內容廣泛,參考資料豐富,如何有側重地選取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化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在備課和教學的過程中,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心的選擇和安排,力爭做到以教材為藍本,突出教學重點,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注重光、機、電、軟件的結合,注重檢測技術和儀器運用的結合,注重工程化與技術化的結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實現教學內容完整性和系統性的統一。以顯微技術一章為例,自從1665年胡克發表了用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組織的微觀結構以后,顯微鏡就與生物醫學觀察和檢測密不可分了。以光學顯微技術為代表的顯微技術成為了生物醫學光電檢測技術的基礎與核心內容,之后產生和應用的檢測技術如電子顯微技術,雖然在技術手段和方案上有所創新,但依然在重復利用或借鑒顯微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因此筆者以顯微技術為基礎和切入點,向學生展示相關檢測技術的原理。而在闡述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時,又著重介紹了顯微鏡性能評價參數如視角放大率、分辨率、有效放大率、光束限制和線視場,并從光學知識出發,分別對這幾個參數進行了理論推導;通過數學推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顯微鏡的基本問題,如為何高倍物鏡比低倍物鏡能觀察到的物面范圍要小;顯微鏡的分辨率與波長,與數值孔徑有何關系;為何數值孔徑要與放大倍率合理匹配,才能充分發揮顯微鏡的分辨能力等。對這些問題的理解都有助于學生今后正確地選取和使用顯微鏡,也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實驗儀器的選擇和其性能的關系,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筆者介紹了顯微鏡的制片技術和使用;之后,筆者對多種顯微鏡如熒光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相襯顯微鏡、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倒置顯微鏡及新型顯微鏡的原理進行了描述,并與普通顯微鏡原理的異同進行了比較。對于顯微技術的發展歷史、國內外主要顯微鏡生產廠家介紹等趣味性強和難度較低的內容則不作教學要求,留給學生自學,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開拓視野。這樣的內容安排使學生輕松容易地掌握相關的知識,且對儀器的使用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后面章節的內容也正是基于同樣的思路進行選擇和安排的。正是由于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的選擇和合理安排,讓筆者做到了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為之后教學方法的實施和教學手段的運用作了鋪墊。

三教學方法的實施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助于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2011年筆者進行了該門課程的申請和教學工作,由于當時缺乏經驗,不知如何完成此項教學任務,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向199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DouglasOsheroff請教了該門課程的教學問題,他告訴筆者一句話:“Startingtheclassfromthesimplethings.”他的這番話讓筆者受益匪淺:教學就是要深入淺出,從簡單的事物、事例出發,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內容有所了解,充滿興趣,借此引導學生進入該課程的學習。在之后的教學工作中,筆者始終秉持這種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吸收知識,積極思考。以該門課程的引言部分為例,筆者首先向學生介紹此課程具有學科交叉、涉及專業廣等特點,再將課程內容進行了歸納,課程的核心是“檢測”二字,此課程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檢測什么?二是如何檢測?對于第一個問題,答案是物體形貌和特性表征;對于第二問題,答案是成像和成分分析。提綱挈領的表達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課程的內容;之后從檢測技術和激光生物學這兩個板塊,對課程的構架進行了框圖表述,讓學生直觀地看出教學內容間的邏輯聯系。在此之后,從學生最熟知的觀察及成像出發,將課程內容引入。向學生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卻甚少有人思考的問題:“我們是如何觀察到物體的?”學生經過思考后給出的答案不是非常全面,筆者就學生的回答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然后向學生拋出筆者自己總結出的觀察物體的三個層次:看得到、看得清楚和看得舒服。言簡意賅的答案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由此引出了學生對光特性探討的熱情。學生從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回顧了他們的光學知識。之后,筆者又引導他們思考在物體太小和物體離人眼距離太遠的情況下,如何觀察物體的問題。認真思考的學生做出了回答:可用顯微鏡和望遠鏡來進行觀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透鏡成像的規律分析對比放大鏡、顯微鏡和望遠鏡成像的異同;然后順利引出顯微技術和其他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的發展概況和應用實例,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盡量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在隨機提問和自由討論的輕松氛圍中,讓學生自然地做到了與教師的“教”與“學”的互動;通過圖片、視頻資料豐富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獲取信息量大、直觀生動的知識;結合在黑板上用粉筆推演公式的傳統方式,以適中的速度讓學生理清楚基本原理和相關公式的來龍去脈;根據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和目前的熱點研究成果,實時調整部分教學內容,收集相關知識的最新進展,為學生補充知識,如教材中沒有的太赫茲檢測技術等,以達到擴展學生知識面,擴大學生視野的目的。總之,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四總結

從生物醫學光電檢測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選擇及系統化、交叉融合型教學方法的實施和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工作進行了初步探討,力爭使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了解生物醫學光電檢測技術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多種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的原理和基本思想,拓寬視野,提高他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培養其理論聯系實際、多學科綜合應用和創新思維等能力。總之,涉及到交叉學科的課程的相關知識豐富,很多內容處于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其教學工作量大,教學過程復雜細致,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方面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教學內容而言,既要注重基礎,又要與時俱進;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要推陳出新;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一句概括之,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黃國亮,等.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臨床檢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向洋.激光生物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3]段智英,等.激光生物學效應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6]孫業英.光學顯微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7]嚴瑛白.應用物理光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0.

[8]張樹霖.近場光學顯微鏡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9]戈爾茨坦(美)著,張大同譯.掃描電子顯微技術與X射線顯微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10]朱祖福,沈錦德.電子顯微鏡[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4.

[11]高上凱.醫學成像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12]劉文耀.光電圖像處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13]施心路.光學顯微鏡及生物攝影基礎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李瑋 馮國英 單位:四川大學 電子信息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影视下载|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看欧美黄色大片|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日本a∨在线播放高清| 日韩专区第一页| 午夜国产羞羞视频免费网站 |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日本漫画工囗全彩内番漫画狂三| 午夜网站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免费|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免费视频|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 japanese成熟丰满熟妇|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一级片一级毛片|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完全|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a一级毛片免费高清在线| 杨幂下面好紧好湿好爽| 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 97碰公开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性欧美wideos|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18性精品| 性宝福精品导航|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