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的素質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入黨積極分子,主要是指那些已經向黨組織正式提出入黨申請,經黨小組或團組織推薦、支部委員會或支部大會研究確定為將來成為發展對象而進行有計劃培養的人員,入黨積極分子是成為黨員發展對象的前提與基礎,新黨章第五章《黨的基層組織》第六條就明確指出應該:“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和培養,做好經常性的發展黨員工作,重視在生產、工作第一線和青年中發展黨員?!彼哉f,培養與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綜合素養較高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意義十分重大。一直以來,我們都十分重視做好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工作。但是,近年來,在進行發展黨員工作全面總結與質量分析時,也發現了一些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如一些地方申請入黨人數出現下降問題;從結構上比例上看,生產一線黨員、非公企業中黨員、農村青年黨員、女性黨員、大學生黨員力量等需要進一步加強,選拔的層次與渠道應更為廣泛一些;從黨員的綜合素質上看,有的同志由于入黨動機不端正,功利心強,入黨后不能發揮出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甚至起到破壞黨員形象的作用,嚴重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擇與確定以及培養管理方面,應該更為明確地建立、完善、實施與落實好相關的制度。從這些情況中都反映出我們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的迫切性,在選拔入黨積極分子力度時嚴格把好關,在積極壯大入黨積極分子力量時也要保證新發展黨員質量的提高,使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比例更趨于合理,人員來源的層次與渠道更為廣泛,這些都是我們未來的工作中需要加強與改善的地方。
二、目前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力度不夠,缺乏應有的號召力
有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自身在思想上就極不重視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與緊迫感,而上級黨委也相應缺乏具體的量化考核標準來督促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有的基層黨組織則沒有按固定嚴格的程序來培養、考察與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工作方式簡單、隨意、甚至利己化,發展黨員時優先考慮子女親戚朋友,沒有真正地將表現優秀而信仰追求堅定的同志吸納到積極分子的隊伍中來,這些做法都嚴重地挫傷了群眾的入黨積極性;還有個別基層黨組織班子自身就沒有嚴格而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作風散漫拖沓,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也不強。
(二)入黨把關不嚴,造成積極分子質量下降
少數基層黨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工作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只重視看眼前的表現卻不重視考察申請人的入黨動機,隨著當今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文化影響的日趨多元化,有的同志入黨動機不純正,入黨功利心強,特別是一些青年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存著一定問題,缺乏正確的信仰與追求,入黨只是為了更好地謀取個人利益或者是為謀取更大的利益增加砝碼,而個別基層黨組織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與發展黨員時把關不嚴,致使少數混入黨內的動機不端正的積極分子或黨員,在群眾中無法發揮與體現先鋒模范作用,有時甚至出現打牌賭博、打架斗毆、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等不良行為,降低了黨員在群眾中的威信,也削弱了黨員的號召力,也使群眾對黨員的先進作用產生種種看法。
(三)缺乏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的完善制度
少數基層黨組織只是在發展預備黨員時有相對規范的制度,而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時卻缺乏較為系統與完善的工作制度,這樣才容易導致工作的隨意性,選人唯親而不是唯賢。其時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更為重要,入黨積極分子大多數都是未來預備黨員的基礎與后備力量,如果把關不嚴,篩選不規范,對黨員質量也是極大地影響,所以選擇與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時也應該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采取個人申請制度與黨員大會票決制相結合,個人申請必須提交黨員大會投票通過后,才能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四)黨的工作覆蓋面不寬,黨員來源范圍不廣
在工作基層,由于黨組織的工作覆蓋面還不夠寬,也由于種種原因,如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復退軍人外出務工或經商人員較多,入黨積極分子中生產一線黨員、非公企業中黨員、農村青年黨員、女性黨員、大學生黨員力量薄弱一些,人數比例還要加強。當然還有,就是基層黨組織的宣傳工作不夠到位,不少群眾缺乏對黨的知識認識與理解、入黨程序的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了解,對入黨抱有種種不正解的看法,覺得入不入都一樣,或者遲疑猶豫的態度,覺得可能門檻太高,自己不夠資格,所以,能否在入黨積極分子中引入更多源頭活水,就依靠基層黨組織與黨務工作者更深入更仔細地工作,積極拓寬申請人的范圍與層次。
三、加強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針對當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癥結所在,進行工作的改進與改善,既是黨支部的一項高度政治責任,也是提高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整體素質,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關鍵。所以,要想使未來發展黨員工作能夠真正貫徹落實好,使黨員的數量與質量都有充分的保證,充分體現黨員在群眾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及黨在群眾中的政治影響力,積極探索與采取有效的對策與措施就顯得十分必要,具體來說:
1、變“工作不作為”到“積極作為”
針對個別基層黨組織不重視或者工作不到位的現象,群眾或有意愿入黨的人員對黨的知識與入黨程序不了解的情況,基層黨組織要積極轉變工作態度與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可以定期將意愿入黨的人員或者各行業表現優秀的人員組織起來進行短期集中的學習培訓工作,培養內容主要有《中國共產黨章程》,《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文件,使其明白黨的性質、指導思想、宗旨、綱領、路線、組織原則、紀律作風、奮斗目標,知曉黨員的義務和權利,以及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一些優秀基層共產黨員的事跡,培訓結束后再鼓勵其在群眾中進行廣泛而生動地宣傳,鼓勵更多表現優秀和有意愿入黨的同志積極地加入到黨的隊伍中來。
2、變考察“只看表現”到“重看動機”
對于有意向的入黨申請人,由黨支部出面為其確定培養聯系人,負責對其進行日常培養與考察工作。培養聯系人必須對入黨積極分子提出明確的表現要求,并進行定期的談話與多方面的考察活動,主要注重了解與掌握其入黨動機,端正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是考慮能夠入黨的首要條件,申請人必須向聯系人詳細表達自己入黨的動機并寫成書面材料形式,另外,還有政治覺悟、思想品質、實際表現和關鍵時期的表現,并真實記錄,每半年向黨支部交納一份書面的考試意見,這些意見將作為衡量申請人能夠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的重要依據。
3、變確定人員“隨意化”到“制度化”
在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擇與確定上是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采取具體規范的工作制度,認真推行“推薦一票決—公示”相結合制度,首先通過群眾推薦、團組織推薦、黨小組推薦的方式產生入黨積極分子候選人,召開黨支部大會,公開投票確定入黨積極分子人員并進行人員實行公示,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黨員隊伍的質量與素質。
4、變納流渠道的“單一化”到“多樣化”
針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結構比例不完善的局面,黨組織要積極拓寬育人渠道。要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變“守株待兔”為主動行動,主動加強與農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軍人的聯系,把各行業業務能力強、各方面表現優秀的人員以及優秀的大中專畢業生列為重點培養對象,不斷發展壯大隊伍,更好地改善隊伍的結構??傊?,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工作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不斷使這支隊伍的培養更加制度化、合理化、嚴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