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煤炭資源消費轉型升級路徑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炭資源消費轉型升級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煤炭資源消費轉型升級路徑探析

摘要:經濟發展階段理論按照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將其發展階段分為傳統經濟階段、工業化初級階段、全面工業化階段和后工業化階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全面工業化階段,并將逐漸邁入后工業化階段,傳統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經濟模式將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階段的演進將倒逼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和能源消費模式的變革。文章在梳理現有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將我國煤炭資源消費情況與大氣污染狀況進行結合分析,并研究了相應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及約束條件,進而對煤炭資源消費模式轉型升級路徑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大氣污染;煤炭消費;轉型路徑

一、引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實現飛速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基礎與支撐,人類社會的每一次巨大變革與進步都離不開對新能源的發現以及對原有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同樣的,改革開放40余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競爭力與綜合國力大幅度提高,其中,對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大量開采與利用在支撐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發展初期,國內各經濟部門普遍依靠低勞動成本、高耗能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在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等負外部性。隨著環境承載力日益逼近極限,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不斷顯現,不斷提升的居民物質生活水平也使得人們不再僅僅追求量的提高,而越發注重質的保障。黨的指出,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體現在能源經濟領域,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與高耗能、高污染能源利用之間的矛盾。其中,煤炭作為我國能源消費的主體,從開采到生產消費等各個環節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是我國環境治理和大氣保護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如何控制煤炭資源的消費,如何使得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資源消費的比例不斷下降、清潔能源消費的比例不斷提高,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諸多國內學者試圖從不同的視角探討煤炭消費同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朱法圣、王圣(2012)對控制我國煤炭消費總量的相關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張保留(2015)結合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污染物的減排目標,來倒推煤炭的合理消費情況,同時指出我國不同的地域之間單位面積煤炭消費強度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應基于不同地域的實際情況分別設定合理的煤炭消費量;袁家海(2015)通過分析不同情景模式下電力需求同煤炭資源消費量之間的關系,評估了由此產生的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等約束情況,并以此測算了煤控政策引發的供電成本變化及協同效應;李麗英、羅宏等(2016)通過測算指出,目前我國環境可承載的年均最大煤炭消費量在37億噸至40億噸之間。

二、煤炭消費與大氣污染狀況

1.全球及中國能源消費狀況。現階段,就全球能源市場而言,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全球能源格局與能源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等議題備受世界各國關注;就國內能源市場而言,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增速降檔(由高速轉向中高速)決定了國內能源消費增速也將同步放緩,經濟結構轉型決定了對能源的利用方式要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向低消耗、清潔型的集約型進行轉變,經濟動能轉換決定了能源經濟的增長亦要靠創新進行驅動。從國際環境和國內自身發展情況兩個方面來看,我國能源產業的發展既面臨重大挑戰又充滿重要機遇,因此,既應順應全球發展趨勢、緊跟全球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又應立足于現階段我國能源消費的實際,把握能源產業新的發展規律與趨勢,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與單位能源貢獻度,統籌推進能源產業健康全面發展。其中,煤炭由于污染大且可替代性較強,目前全球能源消費市場處于去煤炭化發展階段,主要發達國家均在不斷降低煤炭消耗比重,優化本國能源消費結構。從數據來看,近年來全球煤炭資源消費量絕對值雖有所上升,但其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現階段維持在1/4左右的水平。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煤炭消費國,煤炭資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亦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能源市場中扮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正成為全球能源消費向低碳化、清潔化轉型的主導力量。2.我國大氣污染排放情況。煤炭的開采、生產、加工各個環節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大氣污染物,將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煤炭消費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突出,根據近幾年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的《中國環境統計年報》顯示,我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污染物排放量均為同期全球各國首位。諸多學者通過研究指出,我國有限的生態環境容量將無法承載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快速增長,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在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壓力的同時,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也造成嚴重阻礙。盡管近幾年國內環境保護標準日趨嚴格,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不斷提高,但大氣污染治理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3.煤炭消費與大氣污染物排放之間的關系。通過對2000年后我國煤炭資源消費量與同期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兩者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的關系,由此可以得出,控制我國煤炭資源消費量是控制我國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的關鍵所在。分環節來看,煤炭資源消費的所有環節中,產生大氣污染物的環節主要為中間消費環節與終端消費環節,其中,中間消費環節包括發電、供熱及現代煤化行業等,終端消費環節主要涵蓋工業鍋爐的消耗以及家庭民用部門的消耗。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斷改善,煤炭資源消費中終端消費的占比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相比而言中間消費環節所占比例則不斷上升。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現階段我國煤炭資源終端消費占同期煤炭資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不足30%,而中間消費環節占比則高達70%左右。細分來看,在煤炭資源中間消費環節中,發電活動的煤炭消費量最大,占煤炭消費總量的40%以上;燃煤鍋爐和家庭民用鍋爐是煤炭資源終端消費環節中的主體,其中生活終端用煤占煤炭資源消費總量的5%左右,但其所產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煙塵分別占全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1/6、1/3以及1/5。究其原因,在于終端消費環節中民用生活部門所使用的煤主要為原煤和煙煤等,該類煤的內部結構及燃燒方式決定了對其利用將產生較為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

三、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及約束條件

1.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能源消費狀況與一國經濟發展狀況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煤炭資源消費量的不同。根據世界銀行WDI數據庫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碳排放自2000年以來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截至2011年我國碳排放量已經超過全球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這一發展形勢與我國煤炭資源消費量發展趨勢高度一致。為減少碳排放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已先后多次在國際會議中進行碳排放抑制承諾,將考核指標設定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我國政府就做出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4年《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我國政府表示,到2030年左右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中,我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0%~65%。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煤炭資源消費總量的控制目標為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40%~45%,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0%~65%。此外,在國務院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我國政府明確了能源消費控制目標: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資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標準煤左右;同時,我國政府將著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將煤炭資源消費比例控制在62%以內。2.煤炭消費總量約束條件。根據現有研究成果,煤炭消費總量的約束條件主要包括碳減排約束、空氣環境質量約束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約束。首先,就碳減排約束而言,前文已指出,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我國碳排放量約為全球碳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對此我國政府做出到2020年、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別較2005年下降40%~45%、60%~65%的承諾。要實現上述減排承諾,滿足碳排放約束,不僅要逐步降低我國對煤炭這一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同時也要盡快地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煤炭資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地方政府碳排放責任制、建立并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等。其次,就空氣環境質量約束而言,在過往發展過程中,我國主要的煤炭消費市場集中在中東部地區,由于過度依賴以煤炭資源為主的能源消費,導致部分地區空氣環境質量堪憂,霧霾等空氣污染現象頻發。而空氣環境質量約束與碳減排約束之間密切相關,作為空氣質量優化改善的重要前提條件,要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煤耗污染物強度不斷下降這一目標,不僅要解決技術層面的難題,同時也要解決如何使成本和收益更好匹配的經濟難題。因此,科學合理的碳減排約束目標的設立、推進以及完成是改善我國空氣環境質量、保證空氣質量達標的重要保障。最后,就區域經濟發展約束而言,在所有能源資源中,我國煤炭資源最為豐富,開采、利用成本最低,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性一直較強。不可否認的是,對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我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提供了強大助力,使得煤炭資源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獨占鰲頭,其占比一度高達70%左右。近年來,隨著環境可承載空間的不斷壓縮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峻,各級政府層面加大了環保政策的制定、出臺與實施力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不斷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成為全社會的發展共識。然而從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相較于煤炭而言,清潔能源的獲取與使用成本均較高,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可承載力不同,導致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偏低、環境可承載力相對偏高地區決策者在進行短期內投資成本與收益綜合考量時,難以擺脫對煤炭等低成本資源的依賴。因此,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也成為煤炭資源消費的重要約束條件之一。

四、煤炭資源消費模式優化路徑選擇

能源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有力保障,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理論通常將一國經濟所處發展階段分為傳統經濟階段、工業化初級階段、全面工業化階段和后工業化階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全面工業化階段,并將逐漸邁入后工業化階段,傳統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經濟模式將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階段的演進將倒逼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和能源消費模式的變革。在現階段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資源等傳統能源的消費占比仍然較大,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的技術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對于我國而言,能源革命的重心在于逐漸改變以煤炭資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探索煤炭資源消費模式優化升級的路徑。1.不斷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能源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變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將產生重要影響。當前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資源仍舊占據主要地位,粗放型的資源利用方式導致煤炭資源過度利用卻無相應的產出,投入產出比較低。因此,我國應不斷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將化工產品的發展路線向精細化方向引導,提高煤炭資源化工產品的附加值,以此抵消傳統煤炭產業附加值的不足,提高煤炭資源行業的行業價值;堅持煤炭行業的清潔與高效發展方針,促進煤炭產業上、中、下游之間的整合,將下游發電企業和上游煤炭供應企業進行有效結合,實現煤炭—電力一體化發展;加快煤炭企業轉型發展步伐,推動煤炭資源產品和產業的優化升級,提升煤炭資源行業的發展質量與經營效益。2.加強對不同區域煤炭消費量控制目標的監測。煤炭行業因其自身特殊性的存在一直屬于國家重點監管的行業,但我國不同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使得對不同地區煤炭消費量控制目標的監測成為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例如,內蒙、山西等中西部地區煤炭資源較為豐富,地方政府會優先選擇通過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來拉動本地經濟增長,但同時也會造成大氣污染等負面效應。因此,我國政府應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同特征,針對中西部地區煤炭資源開采量和消耗量較大的省份予以重點監測,設立煤炭資源消費量控制目標并同時給予其他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鼓勵此類地區調整能源消費結構,降低當地經濟發展對煤炭資源的依賴程度,提升其他可替代的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與此同時,中央政府應加強頂層監管,定期抽查、檢查,并及時將抽查、檢查結果進行公示,積極打造政府、企業、民眾三方監管監督機制,形成互利互惠、三方共贏的良性發展局面。此外,還應通過不斷完善能源法規及環境保護標準化機制,在約束區域煤炭資源消耗量的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和優化,加快煤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化和調整不僅有利于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同時有利于將我國煤炭資源消費控制目標差異化與具體化,而不同區域指標的按時完成將有助于我國順利完成煤炭資源消費總量的控制目標。3.將煤炭資源消費模式升級嵌入經濟結構轉型發展大勢。在經濟發展的傳統經濟階段、工業化初級階段、全面工業化階段、后工業化階段的四個階段中,一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每一次升級轉變均會伴隨著顯著的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全面工業化階段,并將逐漸邁入后工業化階段,經濟發展方式逐步由原來的粗放型向高質量方向進行轉變,經濟發展結構的轉型勢必導致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在此過程中,為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應不斷降低對以煤炭、石油等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以天然氣、太陽能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利用率。具體而言,應根據實際的環境承載力,科學合理地進行煤炭行業的發展布局,逐漸轉變傳統高煤耗產業的發展路徑,進而減少對煤炭資源的依賴,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由粗放型、高能耗模式向集約型、高質量模式進行轉變,最終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4.以清潔、高效利用作為煤炭資源消費模式升級方向。把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作為減少大氣環境污染、實現煤炭資源消費模式升級的方向。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一方面有助于我國日益緊迫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也是解決環境污染與能源需求增長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現階段,我國火力發電行業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與應用,已經能夠較好地實現超低碳排放,將火力發電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至較低水平。隨著火電行業超低碳排放技術的日臻成熟,將為其他高耗煤行業實現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提供可借鑒的有益經驗,最終使得超低碳排放技術由點及面普及開來。

作者:岳寶德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国产精品东北一极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久久老色鬼天天综合网观看| 色综合网站在线| 好紧的小嫩木耳白浆|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成年女人色费视频免费|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亚洲精品短视频| 攵女yin乱合集小丹| 人人干人人干人人干| 超清首页国产亚洲丝袜| 无需付费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青青草原免费在线| 无套进入30p|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欧美另类xxx|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顶级欧美色妇xxxxbbbb| 女女同恋のレズビアン漫画|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第一页|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 日本www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