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傳統體育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體育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傳統體育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研究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對南粵地區體育文化建設情況以及南粵體育院、校、系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的情況進行分析,揭示兩大問題:現有民傳人才市場需求緊缺及社會指導員群體基礎薄弱,單一專業院校民傳專業人本主義傾向明顯。提出南粵民族傳統體育人才的全球化理念;招生方式尊重人文本位、社會本位、學科本位原則;新時期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目標;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研究架構;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內容,為今后南粵傳統體育文化建設與南粵傳統體育人才培養做鋪墊。

【關鍵詞】南粵;體育文化;傳統體育

前言

南粵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十分豐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民族傳統體育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許多項目已逐漸邊緣化,民族傳統體育作為非物質的傳承形式亟需搶救保護[4]。我們確立以南粵民族傳統項目的挖掘整理入手,挖掘原生態民族民間體育,做好南粵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這一工作的實施也為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根據《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財政廳印發<廣東省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粵教高函[2014]8號)有關精神對本專業的各方面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資源、技能技術體系、專業理論體系、教學模式、校外培訓與校內訓練模式、競賽模式等。

1民族傳統體育存在的兩個重大問題

1.1現有民傳人才市場需求緊缺,社會指導員群體基礎薄弱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全國從事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專業人員十分緊缺。一方面,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已經不足以支撐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中小學的開展,學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已經萎縮。在廣東,80%以上的城鎮中小學未能開展武術課,絕大部分的農村小學沒有設置武術課程;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要求的提高,社會大眾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需求激增,明顯體現在項目需求的多樣性與項目訓練的專業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武術、跆拳道、醒獅、龍舟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迅猛,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專業性指導,70%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群眾隊伍缺乏專業的指導員及教練員[1]。

1.2單一專業院校民傳專業社會傾向明顯

雖然在廣東地區已有高校開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其專業本科的招生方式大都為單招,報考該專業必須是運動員,主要目的是解決退役運動員上大學問題。從教育課程論的角度分析,專業辦學過于注重社會本位傾向,未能平衡學科構建及人文導向,對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本身的發展有不利影響。

2新時期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建設的創新理念

2.1新時期民傳專業建設全球化理念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立足于南粵傳統體育文化建設及南粵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全球化發展,遵循人文關懷、學科建設與社會需求三方面的規律以制定辦學思路,利用本院數十年教育培訓經驗和社會資源,致力開拓境外特別是港澳臺、東南亞等就業市場以及國內日韓移民市場,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以及提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全球化擴散速度與深度。廣東第二師范學院位于珠江邊,有利于龍舟活動的開展,廣佛地帶又是舞龍舞獅活躍之地并在該方面與港澳臺、東南亞有著廣泛頻密的業務來往,在發展武術與龍獅專業方面確實具有厚實的基礎。亦由于地處經濟發達的珠三角核心區,外國人口特別是日韓兩國人口密集,對發展跆拳道、武術、劍道、柔道、空手道等亞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

2.2招生理念尊重人文本位、社會本位、學科本位原則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目前是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生源集中于本省市退役或現役運動員。一方面,從學科發展的角度看,以從小就缺乏厚重文化熏陶的運動員生源為主的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畢業生,能否擔起傳播、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仍需考證;另一方面,以現在的這種招生模式來看,有把運動訓練專業與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相互對等起來的嫌疑。二者均不利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專業的獨立以及可持續發展。因此,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可以在利用綜合性院校中體育院系作為該專業學科的發展平臺,招納生源以該專業的運動員與普通體育高考學生各半的方法。此方法無論在人才培養的硬件、師資、生源方面考慮都是較為符合現階段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科建設的需要。

2.3新時期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擬設

綜上所述,新時期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目標應是:以“傳承民族民間體育,培養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宗旨,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深入挖掘整理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從理論、技術和競賽體系入手,構建一個系統的、規范的、有南粵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體系及南粵傳統體育文化理論架構,為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及體育運動培養人才[2]。

3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研究架構

3.1項目特質性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是一門新興專業,也是具有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色的專業,其專業自身建設尚有不足之處有待完善。有待研究處理的關系及問題包括:流行項目與待挖掘整理項目的關系、民間項目與官方項目的關系、東方項目與西方項目的關系、國內項目與國外項目的關系、項目發展的地域性障礙問題、項目的性別限制問題、項目的商業化及市場化研究、項目的大中小學一體化發展研究等。

3.2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研究在國內各高校都屬于初始性研究,其研究既獨立又建立于不同學科的研究基礎之上,研究涉及眾多方面,其中包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資源、技能技術體系、專業理論體系、教學模式、校外培訓與校內訓練模式、競賽模式等[3]。

3.3南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

南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源遠流長,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融匯升華,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南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又因鴉片戰爭及其后起的一系列歷史事件成為其加速器及擴大器使其在世界范圍內快速傳播。南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和多樣性,研究南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助于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世界性傳播,讓中國南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揚光大,為保持世界地域文化的平衡發展做出貢獻。

4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內容

4.1挖掘、整理具有南粵特色的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確立以南粵民族傳統項目的挖掘整理入手,挖掘原生態民族民間體育,做好南粵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這一工作的實施也為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自2011年以來,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先后挖掘、整理、規范了嶺南武術中的詠春拳、洪拳、蔡李佛拳、佛山醒獅、鶴山醒獅、馬來-佛山醒獅、馬來-鶴山醒獅、佛山-鶴山醒獅、馬來-佛山-鶴山醒獅、德慶炸獅、廣寧山獅、舞麒麟、舞龍等具有南粵文化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4.2規范具南粵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技術體系

南粵的民族傳統體育千百年來,一直是在中國民間流傳和繼承發展的。因此要想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武術與民傳統體育活動規范起來進行課程化,就必須首先從技術入手,規范南粵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的技術動作,解決一個在現代課程體系中“教什么”和“比什么”的問題。只有解決好了技術內容,才有可能更好地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的技術教學和交流。

4.3加強具南粵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論建設

從南粵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角度來看,絕大多數的項目是在民間自發傳承的,缺少系統的理論支撐。為此,使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進一步學科化,加強基礎理論建設十分必要。因此,我們從教材入手,積極申報了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叢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教材教法》。

4.4構建南粵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模式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積極探索南粵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模式,開始了不同層次的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如:在2014年教學計劃中,無論是體育教育專業還是社會體育專業都增加了有關南粵民族傳統體育的課程,在全省的兄弟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如體育教育專業開設的武術普修課、武術專選課、太極拳課、跆拳道課、醒獅課等。這些課程的開設極大地豐富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課程內容,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受到學生的歡迎。

4.5探索南粵民族傳統體育的培訓與訓練模式

2012年,我院分別與國家體育總局廣東省體育職業技能鑒定站及南海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合作,在我院建立了體育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及嶺南醒獅武術訓練基地,積極探索南粵民族傳統體育的培訓與訓練模式,為南粵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高水平訓練隊的建設積累經驗。在我院成立的嶺南醒獅隊出色地完成校內外各項大型的表演任務,參加全省的重大賽事獲得優異的成績,為校爭光。

4.6研究南粵民族傳統體育的競賽模式

在挖掘整理南粵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同時,積極研究其競賽規律,探索民族民間已有的競賽內容和方法,研究制定競賽規則,為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與提高做出積極貢獻[5]。

4.7培養具有南粵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專門人才

為加大培養具有南粵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專門人才的力度,我系開設一系列課程如,武術普修課、武術專選課、太極拳課、跆拳道課、醒獅訓練課、舞龍訓練課、劍道訓練課、嶺南武術訓練課等,目的是培養專業且技能廣泛的專門人才。2012年,我院與廣東省體育職業技能鑒定站合作培養跆拳道體育社會指導員,學生通過系統全面的培訓最后通過考試獲得跆拳道體育社會指導員證書。2011年,我系開設跆拳道教練員實訓中心,旨在培養適應大眾跆拳道教學訓練及項目推廣的專門人才。

5結語

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中國不但要繼續吸取西方各國的先進文化理念,更需要負擔起文化全球化的責任,對本國優秀的文化種類進行廣泛傳播。南粵傳統體育文化建設與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的研究既要集中在文化建設本身,也要強調文化傳播方式方法,二者結合才能體現出新時期體育文化研究的趨勢。現階段研究應該集中于制訂高校分類體系和設置標準,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類設置、評價、指導制度,促進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南粵傳統體育文化建設與傳統體育人才培養的研究課題緊扣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對文化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9.

[2]邱丕相.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2.

[3]周偉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概論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4]劉彩平.當代學校武術教育價值芻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126.

[5]王崗.民族傳統體育與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58.

作者:祝偉明 單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體育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天堂在线观看| 午夜网站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97国产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新婚被邻居| 太粗太长岳受不了了|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怡红院在线播放| 免费香蕉依人在线视频久| yin荡护士揉捏乱p办公室视频| 精品国产品欧美日产在线| 小雪坐莲许老二的胯上| 免费一级黄色毛片| aa级女人大片喷水视频免费|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播放高清|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jizz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久青草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跪在校花脚下叼着女主人的鞋| 把极品白丝班长啪到腿软| 免费黄色app网站| 97精品免费视频| 最近免费韩国电影hd视频|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 波多野结衣系列痴女|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嗯嗯在线观看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