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農文化下的體育課程教學創新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三農文化指的是農民、農村和農業精神文明的整體稱號,農業作為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三農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國民素質教育、國家繁榮富強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與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三農問題已然成為全國重點關注的社會問題。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入和農村地區現代化建設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一定影響,其中體育課程教學作為國內高校必修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科目,應該緊跟三農文化發展形勢,全面滿足學生的體育教學需求,幫助他們增強身體素質、保持身心健康,整體性提高全體人民的身體素質水平,因此,在三農文化視野下如何開展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創新實踐并提高體育教學效益,值得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本文將結合《全民健身背景下農村體育發展研究》一書,基于農村體育發展現實情況,進一步分析與探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發展現狀和創新路徑。李陽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發行的《全民健身背景下農村體育發展研究》是一部圍繞農村體育發展問題展開詳細分析的優秀學術著作,共七章。
該書先從農村體育及其相關概述展開介紹,詳細闡述了全民健身理論知識基礎,緊接著基于農業體育發展認知,針對全民健身背景下的農民體育運動、農業經濟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詳細探究,最后作者還以河北省張家口、承德等地區的農村體育建設作為參考示例,全面探討了全民健身背景下農村體育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且對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的優化與創新提出部分有效建議。總體來看,該書概括性和系統性地闡述了我國農村體育發展現狀,同時對其發展原因和未來前景進行了研究論述與建議討論,整體邏輯嚴謹、結構分明、專業性強,適合廣大農村體育研究工作者閱讀學習。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作用近些年伴隨著現代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智能科技為大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讓人們很多事情都不用“親力親為”,但智能設備在給予生活方便的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運動的懈怠,許多大學生正是因為沉迷于手機、電腦等網絡設備而疏于鍛煉,缺乏體育運動意識,從而產生身體肥胖、體能下降、身體素質差等問題,甚至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開展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體育鍛煉頻率、提高身體綜合素質和掌握體育基礎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讓學生領會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以及引導學生養成主動鍛煉的良好習慣。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發展現狀一是對于體育課程重視程度不足。大力開展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是現代素質教育體系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但由于傳統化教育思想觀念的根深蒂固,許多高校雖然積極開設了體育課程,大部分師生仍注重于專業課程而缺少對體育課程教學內涵及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導致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流于表面化,教師形式化教學和學生應付式參與,使得高校體育課程根本未能有效落實和充分發揮其作用價值。二是體育課程教學方法過于刻板。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方法以教師為核心,要求學生跟隨教師的講課節奏學習體育基礎知識以及模仿教師進行體育鍛煉,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極大地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主觀能動性,而且教學過程中也缺乏互動性和學習動力。長此以往會打擊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利于體育運動技能的培養和身體素質水平的提升。三是體育課程評價方式較為單一。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成績評價方式多為基礎體能測試,但這種評價方式不夠公平和客觀,一方面是不同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體能測試并不能明確地反映出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情況。
另一方面,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注重于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水平、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培養和提升,單一的評價方式難以全面了解學生綜合實際情況。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創新策略首先,高校應該制定出明確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提高師生們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再通過體育課程知識講座或校園運動會等活動,引導學生對體育教育產生明確認知的同時,激發他們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進而培養全體師生體育鍛煉意識。其次,高校應該創新體育課程教學方式,將“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體育課程教學,并且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引導、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判斷和思考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盡可能豐富課程內容與增加體育課程教學的互動性,以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和實踐能力。最后,高校應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對體育課程進行成績考核,針對不同體育運動項目從技能水平、心理狀態、基本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既能夠詳細地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和身心狀態,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優勢,幫助學生建立體育信心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運動習慣,從而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有效落實與發展。
作者:金寧 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