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新媒體網絡傳播群體極化現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新媒體網絡傳播群體極化現象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新媒體網絡傳播群體極化現象

摘要: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支撐,以計算機、手機以及數字電視等為載體的新型信息工具,所以從技術平臺角度而言新媒體參與屬于網絡參與。由于互聯網傳播特性、公民的自身素質、現實社會生態、政府網絡監管不到位等因素使互聯網成為高度自由的信息傳播平臺,繁雜的信息充斥網絡,生活在海量信息的時代,信息傳播的碎片化使公民很難從繁雜的信息中認清真偽,從而客易產生不理性行為。那么如何有序、高效、理性地運用新媒體就成為推進我國公民有序參與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傳播群體;行為

由于新媒體傳播的快速性、便捷性以及中國日益增長的網民人數,使網絡成為“民間”輿論場的主陣地。近年來,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參與公民素質的差異性、網絡法治的不完善,造成新媒體時代公民參與的極化現象頻發,這也暴露出新媒體公民參與的許多問題。那么如何有序、高效、理性地運用新媒體就成為推進我國公民有序參與的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時代參與極化的主要成因

新媒體時代公民利用新媒體工具參與,就形成了一種基于網絡的參與。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平臺,為公民參與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更好地維護了公民的知情權。同時,新媒體也對有序參與帶來了巨大挑戰。由于社會轉型、網民的自身素養、網絡新媒體傳播的特性和政府治理缺失或錯位等因素,新媒體時代公民話語對立沖突加劇,群體易產生偏激觀點,導致參與的極化,具體表現為言論極化和行為極化,如果任其發展則會造成社會撕裂加劇、認同割裂、網絡群體事件頻發、不穩定,因而應通過營造良好的新媒體參與環境,完善民意表達渠道、提高個人素養和理性參與能力、推進網絡法制建設等來對參與極化進行引導和調適。從新媒體時代公民參與發生極化現象的邏輯來看,導致極化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實社會矛盾是網絡極化的潛在風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但是一些矛盾也凸顯出來,如貧富差距加大、弱勢群體利益訴求渠道不暢通等。近年來一些網絡突出事件中存在如政務信息不透明、官員腐敗等問題,造成政府公信力危機。網絡事件背后潛藏著社會矛盾沖突,現實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利益受損且訴求的渠道不暢通,使公民的不良情緒瘋狂滋生,便在網絡發表過激言論,試圖借此來宣泄不滿和引起關注,希望現實世界的事情得到解決。

(二)網民的從眾心理和自身素養首先,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和傳遞信息,結果是社會交流普遍增加。在網絡事件擴大的動態過程中,網民的大量參與推動了事件發酵,而參與的網民大都受從眾心理影響,其心理和行為一般經過幾個階段:事件初期網民對事件過程不清楚,所以大量網民持圍觀態度;事件發酵期,隨著利益相關方發表言論,網民開始關注并發表個人看法,大量參與到此事件中。持相同觀點的網民結合在一起反駁不同觀點以維護自身的正確性,在此過程,網民觀點不斷受到群體強化;事件成熟期,在網民大量參與、媒體大量報道的作用下,事件成為社會焦點,占優勢的言論成為社會主要輿論,網民形成一致觀點,產生極化現象;事件消退期,政府和媒體澄清并解決了事件,網民熱情消退,或者這時期出現其他網絡事件,網民放棄對此事件的關注轉向其他新事件。從中可以看出網民在事件擴大過程中占重要地位,而對網民的言論和行為影響很大的是其從眾心理。其次,網民自身素質影響自身參與行為,繼而影響事件發展。在開放的網絡新媒體平臺,網民的行為幾乎都是依靠自覺。我國的網民人數眾多,參與主體年齡、知識等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網民的網絡言論和行為一般是憑借自身的經驗和對事件的片面感覺而形成的。網民在參與事件過程中,他們可能是俠義心腸,也可能是為了表達不滿,但是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好奇、圍觀等心理需求。不同的參與動機可能使網民在參與過程中產生過激言論和行為。

(三)新媒體的便捷性、開放性、匿名性首先,新媒體的傳播具有方便性、快捷性、高效性。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平臺在參與方面的明顯優勢是技術優勢。新媒體以其先進的技術極大地提高和擴大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某一地區發生的事情如果被人發在網絡上,所有的網民都可以看到。互聯網傳播打破信息傳遞的時空限制,公民利用新媒體工具可以知曉各地發生的事情,從而做到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如《人民日報》的法人微博有近一億關注量,每日閱讀數超百萬,社會重大事件的動態的轉載量近百萬,互動數達150萬。其超高的關注數和轉載量可以使更多的公眾看到這些信息,大大超過了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數量和速度。所以網民可以在網絡新媒體獲得信息,從而方便、快捷、高效地進行參與;網民可以利用新媒體信息和傳播信息,網民借助新媒體平臺可以進行參與互動,有共同興趣的網民能在新媒體平臺找到“群體聚集地”。新媒體因而更容易使相似利益或觀點群體聚合在一起,在群體從眾心理影響下,發生極化現象。其次,新媒體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和匿名化的特征,使大量非理性的言論和虛假信息充斥網絡世界。新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媒體時代民眾被動的信息傳遞模式,新媒體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網民發表言論的熱情高漲。但是互聯網法規的不完善使各種真假信息散布于網絡世界,網民隨意發表言論而不必為其產生后果負責。處于信息爆炸時代中的網民無法分清事實真相,易做出錯誤的判斷甚至產生過激言論和行為。

(四)政府治理的缺失與錯位新媒體時代的公民參與群體極化和由此引起的大規模群體性事件背后反映的是政府治理缺失和民意表達渠道不暢通。第一,政府在現實世界治理的缺失表現為:公民在現實世界中的利益訴求得不到維護,造成公民心情激動,甚至產生偏激想法,在看到現實世界的利益訴求得不到申訴后,繼而在網絡匿名宣泄情緒,甚至會有過激言論,而這些利益訴求一致的人通過網絡結成一個群體,他們能產生更嚴重的不良影響。第二,政府在虛擬世界治理缺失與錯位表現在:網絡是一個自由之地,新媒體的過度自由性,使無數人通過非理性的言論在網絡上宣泄,而網絡監管和新媒體平臺并沒有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此類非理性言論產生的影響,造成事件傳播更廣,甚至造成惡劣影響。第三,政府新媒體運營存在極大問題。開通的官方網站和公眾號并沒有發揮傳達政務信息的作用,這些部門的政務不公開不透明,也談不上發揮自身作用來服務人民。目前微信公眾號成為政府政務公開的主要平臺,而這些新媒體平臺在政府治理缺失和政府平臺的使用率有效率低下的情況下放大了其負面影響。

二、新媒體時代公民參與極化的引導調適

當前,我國公民的新媒體參與發展并不完善,網絡新媒體的參與過程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參與的主體復雜性和參與過程的規范性方面的不足;政府治理缺失和立法不健全、新媒體平臺的過度自由性等缺點,造成新媒體參與的極化現象,嚴重影響參與的有序性和社會穩定。參與極化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不能放任不管,必須加以引導和規范。

(一)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在新媒體時代,公民進行網絡參政的渠道多種多樣,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搭建了多樣化的參與平臺,人們可以利用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方式進行選舉、監督、建議等活動。公民運用新媒體工具獲得所要了解的信息,比如在人民網等新聞網站可以關注到時事要聞,公民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去相關網站進行了解咨詢,通過微博、微信也可以獲得相關信息。新媒體的便捷性和多樣性的參與方式有效激發了公民參與生活的熱情,這一切都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都處在大眾傳媒的影響之下。傳統媒介如報紙、廣播等受技術的限制傳播范圍極小、效率低下、互動性差。所有傳統媒體其格調基本一致,公民在此類的傳播模式下易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新媒體時代的全方位、多樣化的傳播形態中,世界上的人們都處于互聯網之中,人們利用手機、數字電視都可以直觀地體驗生活,并且可以利用這些媒介來行使權利或維護利益。在新媒體時代,內容無時不刻包圍著處于這個時代的人們,人與人生活的關聯度更大了。在這種氛圍濃厚的情況下,公民會傾向積極參與和影響生活。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就要求政府多關注民眾訴求,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切實解決人民所關注的問題。政府的努力方向:一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不同階層的人民參與到生活中,使其能夠進行利益訴求。二是將現實過程與網絡的優勢相結合,進一步擴寬公民參與平臺,使基層的公民也可以參與進來,并且人民的訴求可以迅速傳遞到政府。三是建設網絡政務公開系統,利用開通客戶端、網站等定時更新政策和會議動態,傳達政策內容和會議精神。新媒體組織要堅持新聞真實原則,以負責任的態度進行新聞報道。網絡上的許多媒體為了商業利益,假新聞來吸引網民的關注,借此來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獲得由此帶來的利益,這些行為加速了網絡極化。網絡媒體的工作人員應牢記社會責任,真實和客觀地報道新聞,積極引導和教化公民,培養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和維權意識,多關注公民所重視的問題,培養公民參與興趣。

(二)提高個人素養和辨別能力如何有序進行參與和公民個人素質、辨別能力有很大關聯。新媒體環境是一個高度開放、虛擬、自由的環境,以至于一些公眾有互聯網是“法外之地”的錯誤認識。互聯網雖然是虛擬的網絡環境,但是處于互聯網之中的公民是現實存在的,公民在互聯網中的言論、行為都會在網絡或現實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是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并且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因此中國的網絡新媒體參與的基數龐大、主體復雜多元化。參與人員在知識背景、職業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再加上參與人員的動機不同,使公民發表言論時經常缺乏理性和深入的思考。公民的非理性言論促使網絡極化現象的產生,并且加劇極化的影響程度。因此提高公民自身素養對推動參與有序性是十分必要的。從網絡輿論的傳播模式來看,意見領袖在社會輿論形成影響廣大公民思想行為方面有重大作用,公民的素養、公民意識有待加強。因此,首先,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是指導新媒體堅持主流傳播方向,發揚社會“正能量”,重視公民的素質培養,培養公民維權意識;培養網絡意見領袖,正確引導公民言論使其有序進行參與;合理排解公民的不滿情緒。其次,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要發揮好宣傳和教化公民的作用。弘揚社會“正能量”,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增強公民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使其成為一個有文化素養和法律素養的合格公民。比如宣傳內容可以包括案例或法律常識,培養公民理性參與。最后,公民應多關注時政,多渠道地獲得和搜集信息,避免聽信“一面之詞”;合理控制自身情緒,理性進行參與,學會運用合法渠道維護自身利益,不盲從、不偏信,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對于破壞參與秩序的行為,積極履行網絡監督的權利,向政府或新媒體平臺舉報散布虛假謠言的賬號,監督政府工作,對失職人員進行匿名舉報等;公民在新媒體上行使參與權利的同時,也要自覺維護網絡秩序、遵守道德規范,有序參與過程。

(三)加強網絡法治建設當前我國網絡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網絡頻發的極化現象表明網絡環境中只依靠道德規范并不能使網絡參與發揮良好的效果。網絡的匿名性沖擊著網絡參與的有序性,公民的隨意言論如果不受到制約,將會進一步擴大網絡極化。相信隨著法制社會的建設和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公民新媒體參與更加趨向理性,而新媒體極化現象也會減少。因此,引導公民新媒體參與走向良好的發展軌道,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網絡環境的良好發展。完善網絡相關法律體系:一是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用合理立法的形式保障公民享有新媒體參與的權利,并且每個公民運用新媒體進行參與是自由的、平等的。公民享有新媒體參與自由平等權利相對應的就要必須遵守相應的義務。對于個人或組織在網絡上散播謠言制造輿論或引導輿論惡性傳播刻意損害政府形象的進行法律認定,完善立法,避免公民無序參與的擴大化。二是加強對新媒體平臺運營的規范。網民的言論都在新媒體平臺上,而新媒體平臺作為網民和傳播信息的“把關人”,需要對信息進行篩選。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新媒體平臺沒有合理地對信息進行篩選,使不良信息出去,這些不良信息很有可能會成為造成極化的“信息源”。因此,政府要規定新媒體平臺制定合理的平臺運營規范,嚴格做好“把關人”,對不正當言論的賬號進行及時限制,從源頭切斷惡性信息源的傳播,并責成其個人進行整改,通過審核才能繼續使用,情節嚴重的需要同網絡監管部門協商對其行為作出法律認定,依法進行處理。

三、結語

新媒體帶來社會信息流通速度的增加,暢通了民眾利益表達渠道,新媒體時代網絡平臺在推動民主化進程同時也滋生了參與的極化現象。新媒體時代的極化現象已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當今網絡的發展面臨極大挑戰,極化造成社會撕裂、加劇社會對立、激發網絡群體事件、影響社會穩定。因此,網絡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網絡參與極化的負面效應,政府、媒體、公民都應重視極化潛在的危害,理性、客觀地發揮自身作用。其中政府應為主導作用:完善民主制度,擴寬公民參與渠道,以法律形式為公民參與提供制度保障。同時新媒體平臺也應樹立社會責任感,真實、客觀的新聞,發揮“把關人”的作用。新媒體參與的主體是網民,這就要求網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性地進行參與。相信在各方面的合理配合下,極化現象會有良好的改觀。

參考文獻:

[1]李天恩.新媒體時代公民參與的極化現象及其調適[D]河南師范大學,2019.

[2]楊志強.網絡參與視域下群體極化現象形成的探析[D].中國青年學院.2013.

[3]郭芊汝.互聯網時代政府規范青年網絡參與有序研究[D].2018.

作者:陳改平 單位:沁陽市廣播電視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大片免费天天看| 最新孕妇孕交视频| 大香大香伊人在钱线久久下载| 厨房切底征服岳完整版|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理论片午夜论片|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久久无码无码久久综合综合| 韩国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日本三级带日本三级带黄首页|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Channel|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国产精品第一页爽爽影院|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漂亮人妖megumi|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一级黄色毛片免费看| 狼人香蕉香蕉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香港特级一级毛片| 亚洲bt欧美bt精品| 香蕉免费在线视频| 成品大香煮伊在2021一|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欧美久久久久久|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三个黑人上我一个经过| 波霸女的湮欲生活mp4|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乱码|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美国一级毛片免费|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国产|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老鸭窝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