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的應對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的應對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便利為網絡文學作品版權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也使得網絡文學盜版猖獗,作品版權保護難度越來越大。本文首先探討了當前我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出了相應的版權保護應對措施。

關鍵詞:數字技術;網絡文學;版權保護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與“文學”有了美麗的“邂逅”,我國的網絡文學由此誕生,并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獲得了快速發展。所謂網絡文學,一般是指首次發表在互聯網上的文學作品,具體包括為小說、散文、詩歌等形式[1]。據CNNIC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的規模已達到了2.97億,較2014年底增加了289萬,占全體網民的43.1%。依托這個龐大的讀者群,網絡文學給作者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其經濟效益已遠遠超過傳統文學作品。例如,在2014年的網絡文學收入年度排行榜中,作家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分別獲得了5000萬元、2800萬元和2550萬元的巨額收入,榮登前三甲[2]。一部網絡文學作品就能獲得上千萬元的收入已不再是神話。然而,網絡文學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也讓盜版者們瘋狂,各種網絡盜版文學恣意橫行,給作者和版權運營商帶來了巨大損失。據盛大文學統計,早在2009年,全國大型盜版網站約有10萬家,中小型盜版網站有數百萬家,每年盜版市場規模高達50億元[3],僅盛大文學一家正版企業每年就因盜版損失高達十億元。2015年剛成立不久的全國最大的網絡文學公司———騰訊閱文集團全年因盜版行為遭受的直接損失就高達20億元[4]。盜版網絡文學的猖獗不僅給版權所有人和版權運營商帶來巨大損失,也給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障礙,引起了政府和學界對網絡文學版權問題的極大關注。如何保護網絡文學版權,已成為影響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我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利益沖突明顯

在網絡文學版權法律制度中,版權利益的相關方包括作品的創作人、傳播者和使用者三方。作品創作人是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的原始所有人;作品傳播者是網絡文學版權的受買人,包括出版社、網絡運營商、數據開發商等發行、傳播作品的機構;作品使用者是作品的消費者,代表的是社會公眾。這三方的利益訴求各不相同:(1)作品創作人的利益。在數字時代,由于數字復制技術的迅猛發展導致了作品盜版的日益猖獗,因而作品創作人更希望政府加強對自己作品版權的保護,追求的是個體經濟利益。(2)作品傳播者的利益。作品傳播者往往是擁有強大人力、財力的大公司,通過購買、授權轉移等取得了眾多作品創作人的版權,追求的是作品版權的規模效益和壟斷利潤。(3)作品使用者的利益。作品使用者往往是單個、分散的自然人,經濟能力有限,總是希望降低作品的使用成本,最好是免費的。版權利益訴求的不同,必然導致版權利益的沖突,因此《版權法》的制定實際上就是這三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在這三方利益沖突中,最激烈的是版權人(作品創作人和作品傳播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間的沖突。作品創作人和作品傳播者的利益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追求作品版權經濟效益的提高,希望政府對作品版權進行嚴格保護;而作品使用者,雖然是弱勢的個體,但代表的卻是社會公共利益,希望對版權予以寬松保護,降低作品的使用成本。如何解決這個沖突,是當前網絡文學版權保護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侵權方式多變

科技的發展,讓作品的創作和傳播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數字技術雖然讓作品復制更為便捷,也增加了作品被侵權的風險。比如,一部網絡文學作品一旦出現在開放網絡平臺上,只要使用者愿意,哪怕是一般用戶,都能在幾秒鐘之內完成對作品的下載、復制和傳播。那些近乎完美的數字復制技術足可以讓侵權作品復制件以假亂真,甚至可以與原件相媲美,大大擠壓了權利人合法作品的傳播空間,使得其經濟權利無從實現,精神權利也遙不可及[5]。這種便利的復制技術、低成本的犯罪風險以及用戶的免費使用心理,使得作品侵權從專業化走向了大眾化,讓每一部作品都存在被侵權的可能。數字技術的發展不僅讓網絡文學版權被侵權風險提高,而且侵權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包括以下幾種:(1)內容復制。內容復制指的是沒有經過原作者同意將網絡文學作品從其發表的正規文學網站復制到盜版網站上的行為[6]。復制技術的便捷和低成本性,使其成了網絡文學侵權的主要方式。(2)惡性搜索。惡性搜索指的是提供搜索服務的互聯網營運商為了擴大其商業利益而不加區分地將盜版網絡文學與正規網絡文學混雜在一起仍由用戶隨意檢索,從而侵犯了正規網絡文學版權人的權益。(3)盜版鏈接。數字技術的發展讓超鏈接成為了用戶瀏覽網頁信息的一個主要途徑,但也讓它成了網絡文學盜版的一個種方式。盜版鏈接分為盜版鏈出和盜版鏈入兩種[7],前者只提供超鏈接,后者提供文章內容。(4)非法轉載。非法轉載指的是行為人未經作者授權將其網絡文學作品轉載在盜版文學網站上的行為,包括轉載變原創、轉載利益不署名、轉載無連接、強行轉載等[8]。

(三)監管機制缺失

在當前數字技術環境下,網絡文學侵權現象如此泛濫成災、屢禁不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機制缺失”,導致相關管理部門相互推諉,讓網絡文學侵權行為得不到有效及時地懲處。監管機制缺失,指的是政府部門監管機制缺失。這里的“缺失”,不是指當前網絡文學版權糾紛沒有政府監管部門,而是指這些政府監管部門都不愿意去履行監管職責,是一種逃避行為,也是一種集體失職行為。目前,我國對網絡文學版權負有監管職責的政府部門包括工信部、文化部、宣傳部、廣電與新聞出版總局以及公安部等,實行的是“多頭管理”模式。雖然看起來管理部門很多,但大家都不愿意管,處于一種“無人管理”的境地。究其原因是還是經濟利益所致。對于那些有油水、有好處的差事,這些部門肯定都想管理,但是對于網絡文學版權糾紛這類“耗時耗力、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各監管部門都不想管,爭相回避、相互推諉、甚至扯皮,最終使得網絡文學版權人權益糾紛時得不到政府部門的有效保護。

(四)司法制度不完善

首先,立法不完善。目前,我國對網絡文學版權規制的法規主要是《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還沒有單獨的數字版權保護法規。《著作權法》雖然法律層次較高,但對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規定很模糊,操作性不強;《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雖然是針對網絡版權的,但卻只針對“傳播權”,內容單一、且屬規章、法律效力低。相對于當前泛濫成災的網絡文學侵權現象,僅靠這兩部法律顯然力不從心。另外,在救濟手段方面我國主要依靠民事保護,行政手段和刑事保護還很少。而民事訴訟往往耗時耗力,維權成本高,賠償卻很低,根本起不到對網絡文學侵權行為的威懾作用。其次,侵權責任認定標準過寬。當前,我國司法界在處理網絡文學侵權類案件時,主要采用的是“避風港原則”,侵權責任認定標準過寬。所謂“避風港原則”,是指網絡文學服務提供者在接到相關權利人的通知之后如果及時履行刪除義務就無需承擔侵權責任。這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22條和23條中也有體現,“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刪除權利人認為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搜索或者鏈接服務,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可見,“避風港原則”對網絡運營商的利益照顧過多,使得它們面對版權糾紛時往往以“沒有接到通知”或者“不知道”為由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無法對它們進行處理。

二、解決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重構利益平衡機制

如前所述,在網絡文學版權利益沖突中,最激烈的沖突發生在版權人與作品使用者之間。如何解決這個沖突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關鍵。對于版權人一方,總是想爭取作品利潤的極大化;而對于社會公眾一方,又想降低作品使用的成本,甚至最好是免費使用。因此,版權法律制度必須對這個矛盾予以調整和規范,為雙方利益劃定一個界限,以便雙方共同遵守。從《版權法》最初設立的目的來看,它優先考慮的是版權人(作品創作人和作品傳播者)的利益保護。這一點從世界第一部版權法《安娜女王法》(AnActfortheEncouragementofLearning,byVestingtheCopiesofPrintedBooksintheAuthorsorPurchasersofsuchCopies,duringtheTimesthereinmentioned)的英文題目中就可以看出。我國《著作權法》第1條也開門見山地寫出了本法的目的是“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從該款可以看出,我國的版權保護也是優先保護作者權益。但是,版權法的保護也不能忽視社會公共的利益。這一點在《著作權法》第1條后半部分中也能體現出來,即“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這點既是對版權使用者利益的保護,也是為社會公共利益著想。此外,該法還在第22條中對作者的版權做出了限制,即規定了“合理使用權”。因此,在當前數字盜版日益猖獗的形式下,考慮到網絡文學作品版權人權益被侵犯風險日益增加的嚴峻現實,我們應對原來的版權法律制度予以調整,重構版權利益平衡機制,建立起“適度向作品版權人利益傾斜,并嚴格遵守作品合理使用權制度”的版權保護機制。

(二)加強技術保護措施

前文已述,數字技術的發展,不僅使網絡文學作品版權侵權風險增加,而且侵權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針對數字技術帶來的這類侵權問題,法律往往顯得“滯后”,甚至無能為力。有道是,技術革新產生的問題,一定要用技術手段來解決。因此,針對當前網絡文學版權侵權風險增加、侵權方式多變的問題,加強技術保護措施是關鍵。所謂技術保護措施,泛指為保護作品版權所采取的一切技術手段。我國2006年頒布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技術措施做出了明確界定:“技術措施,是指用于防止、限制未經權利人許可瀏覽、欣賞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有效技術、裝置或者部件”(第26條)。可見,該條例把技術保護措施的重點放在了非法“瀏覽”、“欣賞”、“提供”等行為上。2001年我國在修訂后的《著作權法》法中首次引入了“技術保護措施”。該法第47條第6款把“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行為規定為違法,可承擔民事、行政或刑事責任。之后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4條也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不得故意制造、進口或者向公眾提供主要用于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的裝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為他人避開或者破壞技術措施提供技術服務。”相比《著作權法》,它更為嚴厲,把“制造、進口或提供技術避讓措施”的行為都納入違法行為中。當前,雖然我國法律已初步構建了版權保護的技術措施,但是一些黑客總是以反技術保護為樂,不斷攻克、破壞權利人辛苦建立起來的技術保護措施,讓版權人的利益受到新的傷害。因此,加強技術保護措施是當前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當務之急,權利人除了采取傳統的“防火墻”、“認證”、“加密”以外,還應當采取“數字水印”、“DRM”、“電子簽名”等新措施,同時政府也應為這些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

(三)健全政府監管機制

針對當前網絡文學版權因“多頭管理”而致“無人管理”的矛盾現實,政府應考慮整合工信部、文化部、宣傳部、廣電與新聞出版總局及公安部等對網絡文學“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管理中心”,負責對網絡文學版權的監管。該中心主要承擔以下幾個職能:(1)網絡文學版權的申請和受理。在這個階段,網絡文學作者將自己的網絡文學作品向管理中心提交版權書面申請書,中心對申請書做初步審查,只要形式要件符合就予以接收。它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必要環節。(2)網絡文學版權的確認和登記。管理中心對收到的申請書做實質審查,并對符合版權要件的作者授予版權證書,并登記造冊,這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實質環節。(3)網絡文學版權的保存和查證。管理中心對確認后的網絡文學版權作品進行妥善分類保管,并接受作品使用人(社會公眾)對網絡文學版權事宜的查證工作。它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4)網絡文學版權侵權行為的查處。當作者的網絡文學版權被侵犯后向該中心申請保護,或是管理中心主動發現他人的網絡文學版權被侵權時,管理中心應當及時地對侵權行為人進行查處,并將結果向版權人及相關責任人通報。這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管理中心的重要職能,也是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關鍵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監管機制,有效地打擊各種網絡文學侵權行為,保護作者及相關權利人的版權利益。

(四)完善司法保護制度

眾所周知,“法律是解決問題的最后手段”,因此,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最終還得依靠法律來保護。但是,由于我國的網絡文學起步晚、發展又太快,導致現有的法律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具有明顯的“滯后性”,不能有效地解決網絡文學侵權問題。因此,為更好地解決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必須對現有司法制度予以完善。首先,完善立法。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盡快制定我國的《數字版權保護法》。在國外,美國早在1998年就出臺了專門針對數字版權保護的《數字千年版權法》(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而在我國,與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相關的法律只有《著作權法》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以及《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中的一些通用的原則性規定。這些法規在應對網絡文學侵權問題時明顯力不從心。因此,為促進數字環境下我國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立法部門應考慮盡快出臺一部專門的《數字版權保護法》。(2)修改現有法規。我國《著作權法》雖然幾經修改有了對數字作品的初步保護,但還遠不能適應網絡文學的發展,應盡快將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出現的一些新問題納入規制,如對網絡文學版權內涵予以明確界定、將一些新出現的侵權行為納入懲處范疇等。(3)加強行政和刑事處罰。由于當前網絡文學版權糾紛主要以民事救濟為主,成本高、賠償低,起不到威懾效果,因此加強行政和刑事處罰十分必要。其次,從嚴界定侵權責任。由于“避風港原則”過于照顧網絡運營商的利益,不能有效打擊網絡文學版權侵權行為,因而有必要采用更加嚴格的“紅旗原則”標準來進行認定。所謂“紅旗原則”,指的是若侵權行為足夠明顯使得網絡服務提供者明知或應知侵權行為的存在,就像紅旗一樣插在山頭高高飄揚,網絡服務商不能推脫說完全看不到[9],而應當主動履行刪除義務,否則就要承擔侵權責任。這樣才能讓那些實力雄厚的網絡文學運營商主動地加入到作品版權保護的行動中,并利用他們的影響力更好地保護網絡文學版權人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康建輝,趙萌,宋柏慧.我國網絡文學作品版權保護問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214.

[2]王文姬,李潔.“新版權時代”對我國網絡文學版權的保護[J].出版廣角,2015(16):10.

[3]黃霄旭.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現狀與未來—基于對盛大文學的分析考察[J].出版科學,2012(1):61.

[4]何玉玲.淺談網絡文學版權保護措施[J].出版廣角,2016(7):39.

[5]李晶晶.數字環境下中美版權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22.

[6]姜明.淺談網絡文學版權的法律保護[J].芒種,2012(9):23.

[7]劉曉蘭.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問題研究[J].現代出版,2011(5):25.

[8]趙一帆.網絡文學的版權困境及其應對策略研究-基于文化沖突的角度[J].圖書情報工作,2011(15):48.

[9]韓士德.誰動了我的網絡文學版權[N].科技日報,2010-12-9:2-3.

作者:王建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欧美videofree另类超大| 三级黄色免费观看|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6|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亲子乱子xxxxxx|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 性盈盈影院免费视频观看在线一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va欧美va|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与子乱勾搭对白在线观看| jianema.cn| 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青青草91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污污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sao浪美人的激爱之路| 337p中国人体啪啪| 裸のアゲハいきり立つ欲望电影| 顶级欧美熟妇高潮xxxxx|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污污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