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流管理專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堅持產教融合發展”這一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文中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示范性重點專業物流管理建設為例,提出了踐行低碳教育理念,推動旨在減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推動旨在滿足國家職業資格認證需求的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推動旨在加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以促進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高效及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低碳教育理念;產教融合;可持續發展;物流管理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服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由教育部等部門組織編制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在“總體要求”的“基本原則”中提出了“堅持產教融合發展”,并為實現此原則而要求“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1],可見產教融合對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把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作為高職教育專業建設發展的重要方向。
1高職教育推進產教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
產教融合的基本內涵是產教一體、校企互動,打破職業與教育、企業與學校、工作與學習之間的藩籬。為實現上述目標,高職院校各專業正在或正準備加快及推進產教融合發展,而如何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節約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教融合是擺在各專業建設者面前的一個緊迫且現實的問題。低碳經濟是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約而倡導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其核心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低能耗、可持續發展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需根本性轉變等理念,這些理念與如何更好地實現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高職教育應該順應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踐行低碳教育理念,以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實現高職教育的產教深度融合。
2低碳教育理念內涵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發展新興工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全球氣候,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高效及環保的經濟發展形態。自從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最早提出“低碳經濟”的政府文件以來,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這種象征著高效、節約、可持續發展、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的低碳理念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在此背景下,“低碳發展”、“低碳社區”、“碳足跡”、“低碳社會”、“低碳技術”、“低碳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政策、新概念接踵而來,低碳教育理念應運而生。教育家在2009年底提出將“低耗、高效、優質”的低碳教育理念引入學校的教學活動之中,從而構建和諧的低碳教育體系[2]。從此,將低碳教育理念應用到職業教育建設中的做法逐步獲得了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同和關注。莫秀鳳探索出一種輕負擔、高效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低碳教學”模式[3]。劉慶指出學校作為知識傳播和科研的重要場所,開始積極探索低碳模式,施行低碳教學理念[4]。范金坪等研究了如何將綠色低碳概念引入職業教育,使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5]。彭秀麗以生態足跡理論為基礎而構建了高職院校資源消耗的生態足跡模型[6]。
3踐行低碳教育理念,促進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策略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以下簡稱物流管理專業)是省級示范重點建設專業,該專業在產教融合發展過程中始終遵循著低碳教育發展理念,下面以其為例來闡述低碳教育理念下的高職教育實現產教融合的“三個旨在”的低碳發展推動策略。
3.1推動旨在減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應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升級和創新,定制旨在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企業及社會急需的人才,使有限的高職教育資源能獲得更好的社會價值,達到資源的最高效配置。
3.1.1積極主動對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
冷鏈物流作為新興產業,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對其進行扶持。國家發改委《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2015年要形成一批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冷鏈物流企業。商務部《關于促進倉儲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促進冷鏈物流發展[7]。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及了多項與冷鏈相關的政策,包括“發展農產品冷凍貯藏及健全覆蓋農產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業務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等。《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2015年廣東省要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冷鏈物流企業。另外,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試點工作已于2014年在廣州市率先啟動并有望在全省全面推行[8]。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壯大,急需高職院校各物流管理專業提供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各類高級技能人才。物流管理專業意識到了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對接倉儲業轉型升級及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需求,于2011年增設了冷鏈物流方向。
3.1.2定制符合企業崗位(群)能力需求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獲得更準確的一線崗位(群)能力需求信息,使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更清楚、更明晰,在2011~2013年期間,物流管理專業團隊先后拜訪了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冷鏈物流管理專業委員會,調研了廣州國藥物流有限公司、廣東拜爾空港冷鏈物流中心、廣州市商業儲運公司、廣東國通物流等多家冷鏈物流公司以及冷鏈物流相關生產企業,如廣東臺山市天潤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廣東東升農場有限公司等。依據從企業調研獲得的冷鏈物流崗位(群)的能力需求,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分解和提煉出冷鏈物流人員從事冷鏈物流具體職業崗位(群)工作所需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定制了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所需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方案。
3.2推動旨在滿足職業資格認證需求的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將該職業分為“助理物流師、物流師、高級物流師”三個等級,包括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個方面內容,其中對職業要求的主要是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兩部分。高等職業教育與物流師等級對接的是助理物流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根據表1,從職業要求的特性方面可將職業標準要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道德品行及通用能力,如職業道德、公共關系管理基礎知識、基本法律法規,以及物流業務基礎知識中的計算機應用知識、英語知識等;另一類是適應職業崗位需要所需的專業技能,包括表1“工作要求”中的所有項目及“基本要求”中的物流基礎知識。物流管理專業針對上述職業要求,在課程體系構建與課程內容建設上充分體現職業標準的知識能力與素質需求,將課程內容設置為培養道德品性和通用能力的通識教育和培養專業技能的專業教育兩大塊,將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技術規范納入課程體系,實現職業教育學歷學位證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可持續“雙證融合”發展。
3.2.1實施通識教育,培養敢于擔當、綜合素質強的社會人和公民
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是學生終身教育中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敢于擔當、綜合素質強的社會人和公民。高等教育是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結合。教育既要追求知識本質,也要追求人在社會中的美好道德品性。高職教育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德才兼備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通識教育義不容辭的一個職責。物流管理專業通過《經濟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自然科學課程內容來傳授學生探尋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通過《大學英語》和引導學生選修的《中西文化對比》等人文課程內容來擴大文化修養,拓寬學生更多的知識面和對外面世界認識;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社會科學課程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防止學生思想“亞健康”,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證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
3.2.2實施專業教育,培養能勝任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在專業教育方面,設置了《采購與供應鏈實務》、《供應鏈管理與ERP軟件操作》、《運輸技術實務》、《倉儲管理》、《國際貨運實務》等課程,并制定對接職業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與素質要求的課程標準以及能將各知識點與技能點的選取對接職業標準中的工作要求的課程內容。如《倉儲管理》課程內容根據職業標準而選取了如表2所示的主要知識點與技能點。
3.2.3推動旨在加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①打造校企合作下的成本共擔、可持續發展的冷鏈實訓教學過程。物流管理專業冷庫實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建設是物流管理專業的省示范專業建設驗收項目之一,目前已完成了前期的論證與規劃工作。為了防止基地驗收完后就成為學校的“高碳排放量”資產,避免只為驗收而建設的短期利益現象,使基地有一個高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物流管理專業正與有關企業進行洽談,計劃打造旨在可分擔基地日常營運成本,又可實現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的“學校建基地+企業承擔運營“的冷庫實訓基地。學校負責基地建設,企業承擔基地的日常運營費用,企業在保證學校正常實訓的前提下可免費使用基地進行正常的生產運作。學生以實習員工的身份參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企業員工以實習導師身份對學生進行現場實訓教學和指導,從而達到了實訓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真正對接與融合。這種校企雙方的成本共擔、高效及可持續發展的實訓教學正是基地產教融合發展的最佳模式。
②打造基于企業生產過程的從重“量”向重“質”轉變的高效課堂教學。教學資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高職教師要優化教學資源,實現從內涵上提升高職教學質量。教學應緊跟企業實際,整個教學資源應源自企業真實生產過程或者是企業生產過程的高度模擬,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更貼近實戰,也才能達到畢業就可直接上崗及快速融入企業,減少對學生進行再培訓,從而節約教育成本。另外,教學課時也需從“量”向“質”的轉變,堅決摒棄“高排放”的“一言堂”教學,應將整個教學的重點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減少傳統教學方式的課時量,積極落實企業真實生產過程背景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如以一個企業生產過程的真實業務數據,通過角色扮演來完成農產品從田間采摘、預冷、貯藏、分揀、配送等全程冷鏈過程的相關理論及實操技能的學習,從而達到教學效果質的提高,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完美對接。
③成立星之導物流班,將企業專家請進課堂,提升產教融合水平。2013年6月13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與深圳市星之導貿易有限公司合作開設的首屆“星之導物流班”開班典禮在學院北校區會議室隆重舉行,并聘請該公司的運營總監、物流部經理等為企業兼職教師,讓企業全方位的參與到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并在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組織、師資隊伍建設、教材開發、專業教學社會服務等方面展開全面深入合作,扎實推進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高效及深度地融合。總之,高職教育應與時俱進,充分抓住2014年6月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及《實現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2014-2020年)》總體目標之一的“到2020年,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而帶來的職業教育新一輪大發展之機遇,踐行低碳教育理念,促進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的高效及可持續發展,是高職院校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教發[2014]6號,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2014,6,16.
[2]低碳教育[EB/OL].baike.baidu.com/view/4353089.htm.
[3]莫秀鳳.“低碳教學”與高職院校思政課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前言,2012,(11):140-141.
[4]劉慶.高職課堂引入低碳教學理念的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1).
[5]范金坪,李世國,夏林中,張春曉.綠色低碳概念與高職教育[J],職業時空,2012,(6):6-8.
[6]彭秀麗,陳彬.基于生態足跡理論的高職院校低碳校園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0):65-67.
[7]禽流感引發冰鮮熱多上市公司布局冷鏈產業[EB/OL].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3/03/c_126211022.htm.
[8]林少春調研生鮮家禽試點工作促進家禽產業轉型升級[EB/OL].www.gd.gov.cn/gdgk/gdyw/201405/t20140520_198333.htm,2014-05-20.732
作者:黃建輝1,2 鄭文嶺1 單位:1.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2.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