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會計問題解決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于什么是網絡會計,目前有幾種不同的見解:
1•網絡會計是指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各種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
2•網絡會計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基于會計電算化和網絡計算技術的又一發展。網絡會計將幫助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等遠程處理、事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支持電子單據與電子貨幣、改變財務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方式。
3•網絡會計是以Internet技術為基礎,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內容,集財務管理、財務核算為一體,能夠實現遠程操作和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能夠處理電子貨幣結算的一種全新的財務會計模式。綜合分析,筆者認為,網絡會計是以網絡技術為手段,在互聯網環境下實施財務核算、分析、控制、決策和監督等的現代財務管理新模式,是建立在網絡環境基礎上的會計信息系統。網絡會計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實現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一體化,支持電子商務,能夠實現各種遠程操作日常事的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是支持電子單據與電子貨幣結算的一個全新會計核算模式。
二、我國網絡會計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會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我國網絡會計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起步,在一些有實力的高新企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處于發展初期,但從全社會的角度看,傳統會計仍占主導地位,一些小單位仍沿用傳統的手工記帳方式,不少中、小型單位則停留在單機會計模式,目前,網絡會計在我國正逐步發展,短短的十多年間網絡會計給傳統會計帶來了巨大沖擊,它在實踐中表現出的優勢給企業帶來了不少的裨益。然而,像任何新興技術一樣,網絡會計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網絡會計在我國起步較晚以及會計電算化普及的不均衡性等原因,使得我國網絡會計的發展,在目前及將來都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網絡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
1•網絡會計系統存在安全隱患
(1)硬件系統的不安全因素。硬件是指計算機系統各種實體部件的統稱,是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的物質基礎。如果硬件設備發生故障,輕則使工作無法進行,重則使整個設備癱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災難的發生。硬件資源易受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并且對環境條件范圍都有技術要求,違反規定就會使可靠性降低,壽命縮短。如機房溫度和濕度的要求:溫度應控制在10—25攝氏度,相對濕度應在40%—60%之間。硬件系統由于受外部各種信號的干擾以及機器本身出現的內耗,任何機器包括計算機部件都不可能永久地運行。
(2)軟件系統的不安全系統。軟件是指計算機系統中各種程序和文檔資料的統稱,其作用是指揮計算機工作和發揮計算機的功能。軟件系統的正確選型和配置是網絡財務系統安全運行的關鍵。如果軟件選型不當,或未及時升級軟件補丁、配置參數不合格等,都會降低軟件安全運行的等級和效率,出現安全漏洞,易受到外來攻擊破壞等,甚至會使正常的電子記賬都無法實施的安全風險。
2•網絡會計信息存在失真的風險
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依據,對外具有較高的保密性,不得隨意泄漏、破壞和損失。離開了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企業的經濟決策和宏觀經濟決策都將失去依據,那么會計信息系統也將失去其使用價值。因此信息的真偽對企業至關重要,最應引起關注。網絡技術下,會計處在互聯網上高效、快速地傳遞,會計信息透明度增強的同時也存在著失真的風險。在網絡會計環境下,傳統的依靠鑒章確保憑證有效性和明確經濟責任的手段不復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令人頭痛的信息失真的風險。
3、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
會計數據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經營成果,對外具有較高的保密性。為了保證會計數據的真實安全,在會計崗位的設置上要講求層次分明,在會計業務的控制上要確保審批嚴格,這些都是手工會計方式下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方法。網絡會計變手工分散操作為計算機集中數據處理,數據處理形式發生了質的變化,隨之給內部會計控制帶來了新難題。
三、解決我國網絡會計發展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防范能力
1•安全管理體制。它的重點是存取控制,就是把計算機用戶對信息的讀寫或修改控制在一定級別范圍之內,其基本途徑是身份認證、權限和記錄日志。在網絡中通常設置三級權限,其他用戶的權限由系統管理員授予。
2•安全保密技術。對病毒的防御現在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墻技術,它可以將包括病毒在內的非法入侵訪問抵擋在內部網絡之外,從而起到對內部信息的保護作用。對于信息流則普遍采用加密技術,以防止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泄密,數據加密的主要是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3•為防止非法用戶對網絡環境下會計系統的入侵,可以采取端口技術和防火墻技術。
(二)加強網絡會計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制定計算機機房和設備的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和操作規程,加強軟、硬件維護,防止計算機出現故障導致信息丟失。同時應建立會計數據系統的防火墻在企業內部財務網絡和對外公開信息網絡之間設立一道屏障,將病毒及非法入侵訪問者抵擋在內部網絡之外從而保護內部信息。企業應重點加強對信息輸入、處理、輸出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證數據的合法性和正確性。數據在輸入前都要經過檢驗輸入時應當適當分工,輸入后進行必要的校驗。使用無法復制的電子簽章,認真做好核心數據的備份,對特別重要的會計資料要實行多級備份。對于信息流則普遍采用加密技術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以有效地防止關聯方和非關聯方的道德風險。建立身份認證中心對有關的訪問用戶進行多層身份認證,如口令控制、指紋識別、面容識別等。采取了述措施,能有效的保障會計信息的安全完整性。
(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
1•建立和完善網絡會計系統的組織控制。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促成了會計業務的集中處理,也使得網絡會計系統中的各種職責高度集中。所以必須對原有的組織控制制度進行改進和完善,以防止人為的干預和舞弊。按照職能不同可劃分出系統維護,數據庫管理和數據操作等部門。對部門進行設置和劃分時,主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不相容職責必須分離,只有系統操作員才能在需要時對系統進行調整,其他人只具有一般的操作權限;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的職權范圍必須明確,必須相互制約;對于系統管理人員必須加強管理,其操作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更要注意防止那些既懂得如何修改程序,又熟悉企業會計制度的人對數據文件的接觸。
2•建立和完善網絡會計系統的應用控制。建立嚴格的數據輸入控制規章制度,確保經濟業務必須經過適當的批準才能使用計算機進行處理;注意將處理后的結果與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情況進行核對,避免出現偏差;確保處理過后的數據能被計算機正確識別和操作;在經濟業務發生改變時,相關的電子記錄也要及時進行對應的變更;數據的使用者必須獲得正當的授權;在經濟業務數據的錄入過程中,必須保證操作的計算機不被操作員以外的未獲得授權的人接觸。
3•建立合理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采取正確的方法收集日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會計資料,以磁盤、磁帶或光盤為存儲介質,定期對會計系統中的所有的會計系統數據進行備份,由專人負責會計檔案的管理,并對重要檔案備份雙份,在備份檔案上注明檔案形成的時間以及操作員的姓名,分別存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同時,要定期進行檔案的檢查,必要時進行復制替換對于會計檔案的取用要作好相關記錄,所有資料不得擅自外借,按照規定期限向有關人員催交備份數據及存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