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聯網在醫療系統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物聯網”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里隨處可聞的名詞,其技術應用已然成為推動信息化發展與產業變革不可或缺的力量。移動醫療和藥物跟蹤是物聯網技術在醫療系統中的重要應用。本文在簡要介紹醫院物聯網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探討了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技術特點,結合物聯網技術和醫院的實際特點,分析了物聯網技術如何應用于移動醫療和藥物跟蹤。
關鍵詞:物聯網;醫療系統;關鍵技術
1物聯網的起源及概念
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絡可樂販售機———NetworkedCokeMachine。199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Brock等人提出將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與射頻檢測(RFID)技術相結合,1999年,吉列和寶潔公司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Auto-ID)”,之后幾年,英國、日本、瑞士、韓國、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六所知名大學加入了Auto-ID中心,并在物聯網領域開展了國家研究項目。2003年11月1日,國際電信聯盟正式建議采用EPC系統并建立EPCGlobal(國家統計協會和美國統一立法機構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EPC-global解決了供應鏈各環節中所有合作方能夠了解單件物品的相關信息,如地理位置、生產日期等信息。目前EPCglobal已在中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建立了分支機構,專門負責EPC碼段在這些國家的分配與管理、EPC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EPC相關技術在本國的宣傳及推廣應用等工作[1],最終建立了物聯網。
2醫院物聯網的基本概念
物聯網其英文名稱為“TheInternetofThings”,簡稱“IoT”。它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所有物品與互聯網相連,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技術發展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是互聯網的延伸和擴展。醫院物聯網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基于數據醫院、智慧醫院和數字醫院的結合,開發了更具體、更詳細、更穩健的臨床解決方案。研究人員開發了物聯網健康、醫學物聯網、物聯網與醫療健康相關的策略。雖然主題上相同,但描述的角度和大小不同。總的來說,醫院物聯網涵蓋了醫護工作站、藥庫藥房管理、病案管理、掛號收費、住院結算等醫療系統的方方面面。如圖1所示。
3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及技術特點
物聯網關鍵技術主要是傳感器網絡技術、組網和互聯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射頻識別技術和新材料技術。
3.1傳感器網絡技術
它是由多個傳感器無線終端與散置的空間,通過無線模式可以收集環境和物理條件(比如電壓、溫度、濕度、氣體、照度等)并協調網絡,將所感知信息傳送到用戶終端,使用戶了解外部數據的動態變化。
3.2組網和互聯技術
它是識別物聯網的重要技術,主要研究領域包括:1)新型分布式傳感器網絡架構;2)有效的數據包傳輸技術;3)物聯網技術重新設計使用技術;4)連通性;5)自動化網絡技術。
3.3全球定位系統
通過衛星和地面設備的組合來完成。借助導航技術找到準確的時間和距離,就可以得到物體的準確位置。定位系統通常由技術特征組成,例如地面控制單元、空間單元和用戶界面。
3.4射頻檢測技術
它可以非常快速地檢測移動物體,可以同時檢測多個信號,操作快速高效。射頻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保證與檢測活動相關的數據的分析,而無需其他黑客的介入。
3.5物聯網新材料技術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有微型化的納米技術、耗能較低的集成電路技術以及可靠性高的抗氧化技術。目的是要在性能上比以往的傳統材料更高效耐用。物聯網的主要特點是:1)全面感知。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GPS、攝像頭和網絡等,可以隨時隨地對物體進行信息采集和獲取;2)可靠性傳輸。通過NB-IOT、ROLA、ZigBee、藍牙、WIFI及移動電信通訊等各種融合,將物體不同類型的數據信息實時、高效地傳輸出去。3)智能化操作。利用云計算、云存儲、人工智能、模糊識別等智能計算機技術,可以實現快速管理數據的能力,完成人與物之間的交流和識別,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
4物聯網在醫療系統中的應用
物聯網的應用有很多,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校園、智慧醫療等,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醫療系統中,移動醫療和藥物跟蹤就是物聯網應用的其中內容。
4.1移動醫療方面
移動醫療是以無線局域網技術和RFID為底層,通過采用智能型手持數據終端,為移動中的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實時數據應用[2]。下面就移動醫療在臨床實踐的兩個方面展開探討與分析。1)門診系統的移動醫療,結合當前的HIS醫院系統,實施與RFID技術相關的臨床應用。掛號處:患者在登記處登記個人信息,金額記入賬戶,醫院根據登記人的信息發放“RFID腕帶”(或移動醫療卡),RFID標簽是整個過程中患者唯一的ID。患者的詳細資料都存儲到RFID標簽的內存里了,醫院只需掃描操作,便能讀取病人的信息。候診室:患者在候診室等待自動叫號,醫生根據患者的RFID標簽確認診治,開具化驗單或者藥單。化驗室:患者根據RFID標簽去化驗室自助打印化驗單,支持電子支付。收費室:患者根據RFID標簽付醫藥費,打印繳費單,病人出院時醫院收回RFID標簽。藥房:患者依據繳費單去藥房取藥[3]。利用RFID標簽減少了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身份識別環節,減少了病人排隊等候時間,為救治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2)住院系統的移動醫療。醫生在查房時,通過RFID讀卡器讀取患者佩戴的RFID腕帶信息,醫生通過查詢與讀卡器相連的PC終端查詢顯示患者目前狀況,進行會診和制定治療方案,并向服務器發送檢查請求。在護理站區,護士配備無線移動設備,讀取RFID患者腕帶數據,接收醫療指令進行實時監控、記錄患者的數據,包括執行時間情況、患者健康指征、用藥信息等,最后發送到服務器進行存儲。比如每次護士在發放藥品和給病人使用藥物時,通過手持數據終端讀取藥物上的RFID標簽和患者的RFID腕帶信息進行比對,以核實藥品和患者身份是否對應[4],避免用藥錯誤,并存儲記錄下用藥情況。
4.2藥物跟蹤
藥物跟蹤管理應用包括藥品庫房管理應用和藥品流通管理應用。在藥房管理中,有藥房配藥和護士配藥方式。藥房通過布署無線傳感器網絡并在藥品上貼有RFID標簽,就可以實時獲取藥品批次、入庫時間、存貨架位置、數量、出庫時間、去向、使用藥品的患者和醫生等信息,以便對藥品進行分類存儲、分發、審計和跟蹤[5]。在藥房窗口,每天取藥人員多、出藥數量大,藥房人員在配藥時,通過在藥品上放置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和RFID信號,可以實時獲取藥品的位置、名稱、數量等信息,通過信息能快速準確地拿取藥品,大大縮短了患者取藥時間。護士配藥時,首先核對從庫房領取的藥品,用手持終端設備讀取藥物上的RFID標簽和患者腕帶信息進行比對,確定藥品和患者是否對應,以確保藥品不錯發、不漏發。
5總結
物聯網在臨床數據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提高性能,識別數據資源的整合,減輕醫療專業人員的工作量;有助于深度數據管理,減少錯誤和事故,提高運營效率,改善現代醫院管理。借助物聯網技術日趨成熟,醫院向人性化、主動化、精準化創新服務模式轉型發展,實現了人員管理智能化、醫療過程智能化、供應鏈管理智能化、醫療廢棄物管理智能化、健康管理智能化和智慧停車管理等,滿足了居民對享有高品質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
作者:葛麗霞 單位:山西省高質量轉型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