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排水和污水處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結合近年來我國排水和污水處理行業指標體系對相關政策的作用,取得的實效,及其應用對不同城市和不同企業間績效差異產生的影響進行探討。
近年來,隨著提高排水和污水處理企業經營效率和改善經營成果需求的增加,一套普遍有效且廣泛適用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猶如一種語言,不但能對排水和污水處理企業的現狀進行系統性描述,而且能挖掘企業的優勢,找到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升企業的服務水平。如果將指標的應用貫穿組織上下,滲透到不同管理層面,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實施方式不斷結合績效標桿管理,就會成為提高給企業服務水平的有效工具。
1我國排水和污水處理行業現狀
“十二五”以來,國家為改善水環境密集出臺各項政策。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旨在指導和督促各地采取有效、對路、符合實際的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導致水環境惡化的核心問題。針對污水直排、清污不分、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管道積泥多等問題,要求最終實現污水不進河、清水不進管、溢流少污染,支撐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和鞏固提升整治成效。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廠數量不斷增加。2014年污水處理廠數量1807座,2016年污水處理廠突破2000座,2018年污水處理廠數量進一步增加達到2321座。污水處理規模和水污染治理能力顯著提升,2014年我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3087萬m3/d,2018年處理能力提升至16881萬m3/d。污水處理率從2014年的90.18%提升到2018年的95.49%。隨著各項政策的不斷落實,預計我國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還將進一步提升。但我國污水處理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發展滯后,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能力較弱,農村地區因為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直排現象普遍存在。如何進一步發揮我國污水處理潛能和效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
1.1我國污水處理工作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
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相對較強,收入水平較高。而且這些地區的人口集聚功能普遍較強,人口密集高,城鎮化水平也普遍較高,相對而言也更適宜于規模化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而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由于財政綜合實力有限、人口分散,且人口流出嚴重等原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存在諸多困難。
1.2排水和污水處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不夠完善,相關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能力較弱。
依據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可以收集海量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將結果輔助決策建議。通過對排水和污水處理工作實施動態管理可以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監測各個環節的服務水平。目前,我國這方面的指標體系還不夠全面和豐富,對數據的收集和報告缺少置信度等級評估。
2績效指標的重要作用
績效指標可以為各項政策的實施效果提供關鍵信息,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的程度和效果,即用相對少的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國家相繼出臺的很多政策都是建立在對不同區域的政策實施水平進行比較;或將歷史數據設定為預定目標進行比較,對相同背景的不同企業進行比較分析基礎上的。
3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管理信息系統
構建的指標體系構建及重要作用國家住建部2010年印發了關于城鎮污水處理工作考核規范性文件,從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推進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和出水的達標排放,改善城鎮水環境質量的角度編制了相關細則。細則包括城鎮污水處理效能、主要污染物削減效率、污泥處置、監督管理、進步鼓勵五項考核指標。國家通過上述指標,對各省、市、縣排水和污水處理工作進行系統性考核評估并定期通報。通過這種管理模式有效的監管和評估全國排水和城鎮污水處理工作的效果。2019年,國家又提出的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意在從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角度制定的角度解決水體黑臭問題。《方案》要求消除管網空白區,對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于100mg/L的,要圍繞服務區管網制訂“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明確整治目標和措施。如果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于100mg/L,說明外水進入排水管網的情況比較嚴重。這種情況不但會因污水外溢水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對污水處理廠正常運營造成不利影響。很多污水處理廠因為缺少碳源,不得不加藥,使污水處理廠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4現有指標體系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及意義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針對排水和污水處理的指標考核體系。主要用于企業和地方政府不斷改進自身各自領域的工作、經營活動,及污水處理系統運營模式的優化。將面臨同樣背景情況和限制條件的相關部門和企業進行比較,進行標桿管理可以獲得績效改進所需的信息。要進一步提高服務的可持續性,必須通過使用類似于這種可描述的指標。通過績效指標和標準的描述來判斷整體和不同環節的工作效率。從2009~2018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的通報看,依據相關細則得分較高的省市多為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城鎮污水處理效能、主要污染物削減效率、污泥處置這三項核心指標,經濟發達地區得分普遍具有明顯優勢。城鎮污水處理效能包括污水處理率和污染物收集效能兩項。污水處理率評估的是地區污水收集和處理水平。污染物收集效能評估的是外水進入污水管網的情況。因為外水進入污水管網導致污染物濃度下降,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BOD。BOD濃度偏低增加了污水廠脫氮的難度。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于100mg/L的。要圍繞服務片區管網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明確整治目標和措施”。主要污染物削減效率針對不同企業的污染物消減率進行比較。部分財政充裕的地區對污水運營企業實施獎勵機制,鼓勵企業降低出水的污染物指標。這些機制對區域的水環境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污泥處置項將污泥處置方式分為五類:一是污泥資源化利用的量(包括土地利用、建材利用);二是焚燒的量;三是達到衛生填埋標準并進行衛生填埋的量;四是其他處置(含應急處置)方式的量;五是不知去向的量。該項指標推進了污水污泥的嚴格管理和無害化處置,推進了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的技術進步。
5結語
完善的績效考評指標有助于對政府或企業的系統性描述,有助于戰略的落實和達成,對于政府和企業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平衡計分卡的創始人卡普和諾頓指出,戰略“如果不能描述,就不能衡量:如果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只有績效考評指標可以將抽象的戰略轉化為明確的、量化的、可操作的內容,通過績效考評指標的實現來促進組織戰略的落實和達成。目前,我國排水和污水處理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它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改善企業內部管理無疑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同其他行業比,因為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較晚,指標體系相對不夠完善。因為同其他信息不同的是,績效指標所反映的信息應該與企業經營整體目標及各層級的具體目標密切相關,如果缺乏有效的績效指標體系,企業就難以了解當前的組織績效水平,是否有進一步提高空間,及如何實現企業效率的提升。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立足于現有水平,建立一套不受經營主體所在經營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機構體制類型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可以適應全國范圍內各種不同的經濟、人口和氣候特點的指標體系。它應該廣泛覆蓋經營者的各種經營活動。此外,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績效指標及相關的使用流程還應該在實踐檢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瑞斐拉.馬托斯等著,安琳等譯.排水服務績效指標體系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N].住建部,2018.
[3]唐建國,張悅,梅曉潔.城鎮排水系統提質增效的方法與措施[J].給水排水,2019(4):16-18.
作者:牟寧 王陽 單位:遼寧省建設事業指導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