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軍工企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國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我國空天防御技術總體研究院,我國重要的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基地。研究院深刻把握“兩個大局”的戰略機遇期,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堅守強軍首責,聚焦主責主業,深化科技創新,加速高質量發展,全力推動建設世界一流的航天安全防務研究院。
一、深刻把握新發展理念的理論
內涵,找準著力點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重點需要做好三個方面。一是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二是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要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既要敢于斗爭,也要善于斗爭,全面做強自己,特別是要增強威懾的實力。中央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軍工企業是國防建設的中堅力量。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研究院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堅守強軍首責,堅持系統觀念,深化科技創新,提升產品供給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爭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全面增強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控制力、抗風險能力,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有力支撐。
二、堅持創新發展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研究院目前在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技術路線呈現同質化和延長線式創新,缺乏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創新成果產業化支撐能力不強,重大前沿基礎領域技術儲備不夠,有些領域如工業軟件、新材料等關鍵核心基礎環節受制于人。后續研究院將進一步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化加強:一是深化技術創新。以國家戰略性牽引工程為抓手,著力推動航天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和能力躍升,著力解決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瓶頸或短板問題,提高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能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拓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腦科學、太赫茲、粒子束等前沿領域,推進MEMS射頻器件、人工智能芯片、5G通信芯片等核心技術和產品開發,支撐原子鐘、高端芯片等一批新動能產業。同時要加快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拓展提升創新平臺能力,打造專業性戰略科技力量。二是深化商業模式創新。強化市場和供應鏈兩個核心產業鏈環節,著力構建協同共享的產業生態,將生態圈內的各方利益都捆綁關聯在一起,形成戰略一致、目標互鎖。三是深化管理創新。強化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促進企業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尤其要以四個結構為載體--產業結構、專業結構、區域結構、經營管理結構,著力推動管理流程再造、管理體系優化和管理鏈路改革,同時結合國資委對標管理提升行動,統籌推進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資本運營管理、國際化經營管理等各方面能力提升。
三、堅持協調發展,構建協同發展的產體系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研究院目前在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技術、產品、人才、資本等產業要素不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銜接不充分,沒有掌握要素資源配置的方法,導致產業發展路徑不清晰、發展質量不高。后續研究院將進一步貫徹協調發展理念,從以下兩個方面深化加強:一是探索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體經濟、實體產業是產業體系的主體,是協同關系的核心,也是最終的發展目標,技術、資金、人才則是為了實現產業目標而需要驅動的要素。產業選擇很重要,研究院選取的基本原則是“國家有政策、市場有規模、產業有基礎、技術有核心、人才有儲備”,也就是說,在確定是否要進軍這個產業領域前,要做充分的市場調研,明晰這個產業是否有市場前景,技術和產品是否足夠先進,是否掌控核心競爭力,國家是否有政策支持,是否納入產業規劃等等。然后根據產業目標來開展要素資源配置,形成實施路徑。研究院選取了電子信息、信創產業、智慧產業等開展體系構建,著力打造“集約經營、集聚管理、集群發展”的產業體系。二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研究院在網絡信息產業、科技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軟件產業、智能制造產業、光電產業、高端醫療裝備產業等方面有一些基礎,產業情況也基本清晰,但是產業化路徑尚不明確,產業發展模式尚不清晰。很多產業都是跨單位甚至是跨領域的,可能將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更新還會出現新的產業方向,所以不能一味依賴傳統硬整合的方式,把相關業務重組到某一家平臺單位來開展,必須要研究構建新的軟整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參照航天系統工程的管理理念,研究院初步的產業模式構建思路是:對外,確定牽頭論證單位、爭取任務,集聚院內相關產業單位的技術、產品、人才隊伍等要素資源,給出整體解決方案;對內,按照各單位分工,將任務進行分配,根據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相應利益分配。這其中會有一些體制機制的創新、組織管理模式的變革等等。
四、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研究院從事的是高科技研發制造工作,在生態環保方面一直做的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研究院工業區仍延續傳統的能源供應方式,使用以新鮮用水、火力發電和天然氣為主的傳統能源,清潔能源占比不高,有時還存在危險廢物儲存處置不合規、高耗能落后設備淘汰不及時的問題等等。國家又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規劃目標,需要我們進一步深挖減排降碳潛力,提高節能環保工作水平。后續研究院將進一步將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從以下方面深化加強:一是積極研究應用節能降碳成熟技術,研究使用分布式光伏發電、調減直燃機冷熱源設備、淘汰改造高耗能落后設備等,推動新增建筑更加強化綠色節能等等。二是積極研究應用綠色環保生產工藝,尤其是具有印制板加工等業務,要進一步強化采用綠色的生產工藝技術,提高生產工藝環保水平。三是加大開展污染防治力度。重點關注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管理、機械加工作業場所的廢液收集,焊接、涂裝、噴砂、電鍍、鑄造鍛造、住宿餐飲作業場所的廢氣達標排放,電鍍作業場所的廢水達標排放,輻射作業場所的屏蔽設施設置等等,加大環保督查力度,持續保持環境監管高壓態勢。四是持續推動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發展。推動航天高科技技術向國計民生領域轉化應用,著力環保產品研發、環保情況監控、智能環保建筑實施、新能源研發等等,從供給側深化綠色發展。
五、堅持開放發展開創高水平合作共贏新局面
只有處于開放交流之中,經常與外界保持經濟文化的吐納關系,才能得到發展,這是歷史的規律?!薄暗毓系奶俾蛩拿姘朔窖由?,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但它的塊莖始終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擴張最終為的是塊莖能長得更加粗壯碩大?!毖芯吭耗壳霸陂_放發展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目前發展的中心還是北京地區,對于國家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支撐不夠,對各個戰略高地的資源統籌運用不足,與中科院、高等院校等在創新、產業、人才等方面合作力度不夠,沒有構建良好的開放發展環境。后續研究院將進一步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從以下方面深化加強:一是堅定實施“走出去”的區域布局戰略。堅持“圍繞產業發展進行區域布局”的原則,打造以北京地區為中心,以成都、西安、武漢、南京、廣州等地區為節點并輻射周邊的區域布局架構,采取母子公司制、系統事業部制的混合管理模式,構建多法人、多層級、多區域的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架構。二是研究設計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機制。從科技創新、航天文化教育、科學普及、人才培養等多個維度,研究開放發展機制,用好社會資源,提高社會影響力。加強與高校、中科院系統的合作,協同開展技術攻關,為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做好支撐。發揮研究院國家級創新平臺的作用,加大對合作單位的開放力度,向社會開放,集聚科研資源,提升社會影響力。三是積極構建良性生態體系。強化戰略合作,積極與業務聯系多、產業門類全、發展環境好、區位優勢明顯的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戰略合作,打造一批技術創新平臺、產業培育平臺、跨區域創新中心,構建開放、協同、共贏的生態圈。發揮好研究院戰略研究聯盟、九鼎智庫的作用,強化與國家級戰略研究機構、軍方智庫、行業協會的研究對接,積極承辦高端論壇會議,積極爭取發聲,提高研究院的社會影響力。
六、堅持共享發展,構建高效能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系
研究院也要做到“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由職工共享”,這是研究院發展的“初心”,一定要“牢記”!具體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深化落實:一是持續提升百姓職工收入。進去“十四五”,研究院邁入建設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務研究院的新征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營規模、質量效益已經跨入國內領先行列,百姓職工的薪資水平也應該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同時要用好國家關于骨干員工股權激勵、崗位分工、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三項制度”等政策,探索多元化的激勵分配制度,激發百姓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二是進一步逐步完善民生保障體系。研究院準確把握百姓職工生活中最重要的幾件事:醫療、住房、教育,進行系統性謀劃整體性發力。醫療方面,充分發揮合作醫院的醫療資源優勢,做好職工健康保障。住房方面,積極推進生活區住宅建設和筒子樓改造,推進集體租賃住房項目,打造“單位分配住房+外尋低價集體租賃住房”的保障新模式。教育方面,研究新建幼兒園分園,解決青年職工子女入托難的問題。建立職工子女托管機制,在研究院科研生產工作比較繁忙的時候,幼兒園和有關保障單位承擔加班職工子女的托管工作,切實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笆奈濉逼陂g,研究院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耕主責主業,提升供給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爭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全面增強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控制力、抗風險能力,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作者:宋曉明 門杰 單位:中國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