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標下思維導圖在初中高效課堂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重點討論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作用,從學生預習、課堂講解、課后復習以及期中、期末復習等步驟中都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其中。從而引導學生逐漸學會使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效率,將思維導圖中的關鍵內容和重點內容與書本更好地融合,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將知識內化吸收。
現今傳統的授課方式和當下的新課改要求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適應新課改,改良授課方式以及轉換師生角色是現下最高效最關鍵的改革舉措。思維導圖在課程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調動教師上課的興趣,同時也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在預習新章節之前,學生能夠利用思維導圖,迅速找到重點和邏輯關系,進而提高預習效率。思維導圖最初是心理學家托尼•博贊研究出來的一種記筆記的方式,后來逐漸演變成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思維導圖以中心詞為主,將線條、箭頭、方框以及圖形等向外延伸鋪設分支,將繁瑣的知識點有邏輯地建構起來,重點難點相結合,形成形象直觀的思維過程。
1.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應用的意義
(1)樣式新奇吸引學生注意
思維導圖一開始所呈現的形式便是由主題詞、線條、箭頭、方框等圖形串聯而成的,這樣的圖示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再加上其高度的邏輯性和概括性,將課本目錄中的知識架構理清,同時將書本內的具體知識點和思維導圖相結合,大大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于教師來說,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授課的關鍵環節。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而思維導圖以板書或者PPT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其新奇的樣式和聚焦性的知識架構,足以吸引學生的興趣。
(2)結構清晰
便于學生理解思維導圖最初是用于記筆記的一種方式,經過研究者的改進以及實際運用中的具體策略,思維導圖有了更加豐富的形式和應用。思維導圖因其清晰的邏輯結構和明了的架構形式,便于教師和學生理解知識。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由于強烈的邏輯性,思維導圖的應用可謂是“如虎添翼”。很大一部分課程的講解都要借助于思維導圖的力量,從而可以將章節間的大框架和章內小系統全部結構清晰地呈現出來,不僅便于教師快速理順上課思路,同時也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將課本上的理論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3)角色互換以學生為主體
將思維導圖加入初中生物課堂,不僅僅是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所做出的探索,其實很早之前課堂中就有思維導圖的存在,只不過現今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型的思維導圖的呈現成為可能。而且新課改的新理念是將課堂交給學生,不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給學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逐漸弱化教師的主體地位,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同時由于思維導圖本身并不難,通過將新知識內化吸收為自己的知識系統,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繪制適合自己的思維導圖,就如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筆記。個人因其自己的習慣和知識理解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在繪制的過程中本身就在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學生在這過程中對知識的吸收更加積極和主動。而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便日益凸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2.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堂的具體應用
(1)理清知識架構方便課堂導入
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主要有三種,新課引入、課堂講解以及課后復習都離不開思維導圖的幫助。對于新課導入來說,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思維導圖的繪制當中,比如在教學《細胞的生活》時,先將本節課知識脈絡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直觀清晰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再看學生,也能夠通過自主預習新課內容繪制出邏輯清晰的思維導圖,等到老師講授課堂內容時可對照自己的思維導圖修改或是補充,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主動性。
(2)邏輯架構清晰
方便學生內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講課過程中,也能看到思維導圖的身影。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列清整節課所學內容的框架結構,不僅便于學生掌握課堂中的重點難點,同時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一起進行思考,再度熟悉本節內容。比如:在教學《植物的呼吸作用》時,在PPT上以知識樹的形式畫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能使本節課的知識框架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使學生對呼吸作用的原料、產物、場所、條件和應用等一目了然,既抓住重點又分散了難點,便于學生對呼吸作用知識的內化。
(3)突出重點難點方便學生復習
對于初中生物的復習課來說,思維導圖依然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力量,引導學生對一個單元或一章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這樣的步驟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以及在自己腦子里形成的知識體系中快速找到所需內容,這樣能在多次運用中不斷熟悉、理解甚至復習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歸納和總結知識體系的能力。對于所學知識,學生已經有所熟悉和掌握,其實憑借學生自己的能力也能做出復習課的思維導圖。對于思維導圖來說,無異于將散落各處的知識點聚集起來,通過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先將大框架搭建好,再慢慢填充小知識點。在這過程中,學生將前面所學知識全部調動起來,填充自己的知識樹,加深自己的印象。如:在復習第一單元的內容時,應用思維導圖將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一一展現出來,從而使學生掌握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既能夠高效地在課堂上吸收大部分的課題內容,又能為下節課做好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提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和運用能力。
3.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優點
(1)概括性強理而不亂
思維導圖本身是一種經過人為培訓,通過一系列地知識串聯在人腦中所建構起來的知識體系,呈層化結構。其特征便是概括性和聚焦性極強,能夠將大型繁瑣復雜的知識點一一對應,繪制成邏輯嚴密的思維導圖。這樣的因素注入初中生物課堂中,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在上課之前厘清知識點,能夠以更加清晰和簡潔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能讓學生自行預習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并且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努力填充和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
(2)邏輯性強優化思維能力
思維導圖的繪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對知識的熟練程度以及邏輯能力要求極高。正好這一要求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思維和創造能力,也只有在更加熟悉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做好思維導圖。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初中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做筆記對于生物課程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中用思維導圖來記錄知識,在PPT或者黑板上有意識地加強思維導圖地培訓,慢慢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3)創新性強提高合作能力
思維導圖其實是一項創新性極強的工作,它依靠中心詞或者是主題詞,通過各種線條、箭頭等符號從一個點出發,逐漸向外發散,一環扣一環。每個箭頭的朝向都要經過仔細思考,而最終整個大框架又是這一部分知識的完整反映。這樣復雜的工作能夠吸引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類似于自愿組成學習小組,同學之間可以就課程內容相互交流,通力合作繪制思維導圖。這樣的步驟也可以比喻成“你有一個思考角度,我有一個思考角度,兩個人一交流就成了我有兩個思考角度”。以思維導圖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將學習心得和成果互相交流,強化鞏固學習內容。
4.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反思
(1)“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生繪制思維導圖
在傳統教學中,課程總是以教師為主導,留給學生的空間并不多。但是思維導圖則是對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有著不一樣的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自己動手繪制思維導圖,把知識點以知識樹的形式建構出來。而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該做的是教給學生如何繪制思維導圖,將學生置于主動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課堂預習、課程講解、課程復習等環節中都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學會使用思維導圖以后在任何課程中都能夠應用。思維導圖共有三個點:中心詞、分支線和小插圖。從中心詞開始,從一級分支線向外分散,慢慢繪制出更多的分支線,將知識體系串聯起來,把自己的思維過程以圖示的形式呈現出來。
(2)思維導圖繪制復雜占用課堂時間多
思維導圖盡管好處多多,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大量的實驗失范和理論教學,光是這些內容就占用了太多的課時,再加上思維導圖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準備工作。因此,當堂繪制思維導圖會占用課程時間,影響課程進展。而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獨立完成思維導圖難度有些大,他們脫離不了對教師的依賴。而且思維導圖的聚焦性和概括性極強,如若對于課本內容了解不到位,就容易對一些接受能力慢的學生產生負擔和挑戰。思維導圖對與初中生物課程的幫助是極大的,但是在由于操作實踐方面還有些難度,因此師生之間還需要仔細琢磨一下思維導圖的應用。
5.結語
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課程中的應用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它不僅是教師授課的輔助工具,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這是一種策略性的學習工具,對于學生來說,深度內化知識樹,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將所學繪制成直觀形象的思維圖。思維導圖這種輔助性學習工具是值得提倡的,因為它對課堂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教師改善傳統教學方式大有裨益,學生也能夠借助這一工具,極大提高自己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在思維導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引路人,將思維導圖引入課程中,接著再將要求和繪制方法教授給學生,這樣便能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知識。
參考文獻
[1]郭麗霞.“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學復習的應用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1)
[2]韓琪.運用思維導圖策略優化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研究[J].才智,2018(33)
[3]郭洪利.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8)
[4]李東霞.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6(12)
[5]陳曦.思維導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新校園,2017(5)
作者:姜秀萍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