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劇影視教育問題及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推動戲劇影視行業發展為前提,針對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工作的開展,首先分析了高校戲劇影視教育的現狀,其次闡述了戲劇影視教育的發展方向及機制,再次分析了當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制度、實踐和教學三個方面提出了優化建議,旨在解決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推動整體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劇本創作
地方高校開展戲劇影視教育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面對多元化的生源,教育目標模糊、專業性教育力度有待提升等已成為當前戲劇影視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戲劇影視人才,必須開展綜合性教育,結合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規定、政策,使戲劇影視教育向著專業化方向不斷前進。
一、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的現狀
我國從1996年開始出臺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相關政策,將戲劇影視鑒賞、表演等視為高校教育非常關鍵的兩個專業,對學生審美水平以及道德情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高校開設了戲劇影視表演相關專業課程,使該專業正式進入到大眾發展時期[1]。一些地方高校中,戲劇影視表演教育主要是以戲劇影視、新聞等專業為基礎實現自身的發展,但是受課程教育不斷深入的影響,實際教育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地方高校中開設的戲劇影視鑒賞課程均是以中文系學生為對象,教師也是由中文系教師兼任,導致課堂教學缺乏專業性。此外,一些地方高校對于戲劇影視教育并沒有編制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課堂上缺乏專業資料的支持,嚴重限制了戲劇影視教育水平的提升。現如今,市場上對于戲劇影視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各大高校也認識到開設該專業的重要性,為培養專業人才開創了新途徑。為了保證人才質量,推動行業發展,地方高校務必要分析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如此一來,方可實現戲劇影視表演行業的發展。
二、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的發展方向
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其本身的發展方向應以行業整體為依據,逐漸向專業靠攏。關于這一點,還需要從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特征入手,其本身體現了普及性的特點,如果立足于戲劇影視專業,那么其具有商業性、藝術性的特點[2]。如此,便需要地方高校以普及性這一教育特點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立足于地方高校現有專業類型,單項型專業的增長速度遠比綜合型專業小,且綜合型專業培養的人才更加關注全面性,各個方面都會涉及,也就體現出普及性教育的特點。基于戲劇影視專業生源及其質量,地方高校綜合型專業招收的學生基數比較大,一般都是以藝術類提前錄取為主,這一部分錄取的學生文化分數相對較低。基于這一特點,如果地方高校進行小班教學,其可能性較小,也使得專業教育的普及性特點更為顯著。對比普及性教育、通才教育和通識教育,這三者之間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區別,另一方面也有相同之處[3]。第一,相同點:學生的培育目標相同,即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專業技能等進行培養;第二,不同點:通識教育關注學生跨專業學習,其核心是為學生的情感、社會的發展等提供服務,通才教育則是與專才教育相對應的一種教育模式,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也要涉及編劇、導演、表演、攝影、錄像以及美工等。在此基礎上,地方高校開展戲劇影視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在專業化道路上不斷前進,為社會輸送應用型專業影視戲劇人才。
三、建立戲劇影視教育機制
戲劇影視教育并非是帶領學生觀看電影、電視劇作品,而是利用影視表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能夠正確認知社會中的真善美,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此,為了使高校戲劇影視教育能夠順利進行,必須要建立一個科學、全面且具有現代化特點的戲劇影視教育機制。對于學生來說,成績并不能代表能力,當學生步入社會后,情商往往更為重要。社會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人們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逐漸從原本的素質層面轉變到精神層面,尤其是對于藝術、人文活動的熱情,在這一環境下,提升個人素養顯得尤為重要[4]。
四、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完善的教育體制。地方高校開展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以學校發展為前提,導致實際效果不佳,且有部分高校過于重視經濟效益,致使人才培養質量不佳,這兩點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育體制不完善。戲劇影視教育體制中包括教學目標、內容等,如果其中任何一點出現問題,都會對實際教學帶來影響,嚴重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展。第二,學習內容與實踐不契合。地方高校實際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對于研究型人才的關注度過高,且師資隊伍中過于強調教授與博士的比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斷加強對論文及著作的重視程度,導致戲劇影視的專業性與技術性協調性差,學習內容與實踐不契合。第三,課堂上教師主體作用過于明顯。現如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教育逐漸從原來的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其作用在于凸顯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然而,當前地方高校開展戲劇影視教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課堂上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將知識、技能等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主動性,不僅不利于專業教育,還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5]。例如,長沙市某高校為了自身發展,在分析市場需求之后開設了戲劇影視專業,并且當年開始招生。因為之前并沒有相關的教學管理經驗,所以照搬其他專業的教育機制,雖然短期內沒有體現出任何問題,但是久而久之,由于專業不同,會直接對戲劇影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嚴重影響。此外,在選擇專業教學內容時,始終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將論文數量作為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之一,導致專業性、技術性之間協調性欠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缺乏充足的實踐活動作為輔助,以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課堂教學過程中,該校個別教師沒有創新教學觀念,依然采用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對以上存在的三點問題,該地方高校建立了研究小組,結合當前戲劇影視教育的現狀,分析了問題的根本原因,并且制定詳細的解決對策,建立符合專業要求的教育體制,對教育、實踐模式進行了創新,組織所有教學人員參與培訓,從而不斷提高戲劇影視人才的培養質量。
1.制度方面
地方高校辦學要建立與實踐教學相符的課程制度、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積極適應實踐訓練模式,并且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反思,從而形成專業能力與經驗。此外,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理論比重大于實踐的問題,學校除了要將理論課程壓縮之外,也要與戲劇影視專業特點相適應。針對實踐課程所具備的聯通關系進行思考,積極應用項目教學法以及實踐課程模塊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實踐訓練體系。例如,浙江省某高校戲劇影視專業為了使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有關人員針對制度進行了完善。第一,結合當前實踐教學情況,對課程制度以及教學模式等進行完善。該校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比例相對較少,在調整實踐課程比例之后,并對相應的教學模式予以補充;第二,該校的戲劇影視教育理論大于實踐,為了將這一問題及時解決,基于學生學習情況合理壓縮了理論課程,并且調整了實踐課、理論課比例;第三,教學人員要正確認知實踐課程所具有的聯通關系,大力引進項目教學法,組織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時,以實際項目的方式進行,一方面使任務完成更加容易,另一方面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改革之后,該高校戲劇影視專業的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認知更加深入,對于課堂上掌握的理論知識也能夠通過實踐轉化為經驗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綜合素質,并且帶動該高校的整體發展。
2.實踐方面
地方高校必須要對學生的實踐予以重視,對于戲劇影視專業學生而言,作品是教學的最終目標,而創作則是學生的責任。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通過對社會與生活的觀察使劇本更加完善,更加準確地提煉主題,使結構更為完善。當有了情節緊湊的劇本之后,便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通過相關設備進行場景與鏡頭的設計,明確劇本的剪輯風格以及整體節奏。最終在作品展示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都體現出主導作用。而作為學生,則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創造力與想象力,在原有劇本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戲劇影視作品是集體的產物,參與創作的所有成員之間必須要相互包容與幫助,在相互激勵下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另外,為了保證教學實踐效果,相關人員要做好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確保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能夠正常運行,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奠定設備、服務方面的基礎。例如,浙江省某高校戲劇影視專業教學過程中,為了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求課堂上所有學生都要參與劇本的創作,由學生自由擬題。劇本創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積極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快速確定了作品的整體風格。隨后,為了保證課堂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學校在戲劇影視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置了諸多設備,使學生學習、實踐效率全面提升。
3.教學方面
對于現代大學生來說,戲劇影視教育直接關系到其自身的審美水平,戲劇影視直接呈現出美感,并且利用聲音、畫面等豐富地呈現出來。在建立戲劇影視教育機制時,高校必須結合專業發展及教育情況,帶領學生觀看影片,感受影片中的內涵,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另外,戲劇影視教育也將歷史、藝術兩種思維進行了有效融合,將歷史感知以及形象體驗同時結合在審美活動當中,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與感知,從而充分發揮出良好的審美教育作用。針對教師主體觀念過強這一問題,需要從教學理念上進行完善[6]。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劇本創作方面的知識,一方面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發表意見,對于劇本創作提出新奇的建議,完善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做課堂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學生的引導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戲劇影視的魅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戲劇影視教育關系到行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必須做好教育工作。圍繞當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有關人員要積極轉變觀念,認識到戲劇影視專業的特點,完善相關制度,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帶動我國整體戲劇影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瑞:《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反饋型團隊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陜西教育》(高教)2017年第3期,第35-36頁。
[2]李道新:《道技并重知行合一——北大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方向的源頭活水》,《中國大學教學》2017年第10期,第22-25頁。
[3]葉源哲:《關于中小學戲劇影視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思考——以山西師范大學為例》,《大眾文藝》2017年第14期,第250頁。
[4]任艷:《“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對綜合性大學影視教育的觀察與思考》,《教育觀察》2018年第7卷第3期,第64-66頁。
[5]《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新增戲劇影視文學(藝術類)本科專業簡介》,《中國文學研究》2014年第2期,第2頁。
[6]黃世智:《論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的實習方法——以“社團實習法”為例》,《電影評介》2017年第19期,第79-83頁。
作者:張妮娜 單位:榆林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