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草食畜牧業概況及發展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加快草食畜牧業發展是促進福建省畜牧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主要闡述當前我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基礎和取得的成效,并針對產業存在的短板弱項提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草食畜牧業;產業發展;瓶頸;對策
福建可利用青綠飼草資源豐富,農閑田和草地開發潛力大,發展草食畜牧業符合福建飼草資源豐富、飼料糧相對短缺的資源稟賦,對優化畜牧業產業布局,構建多元化畜牧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福建省全力推進畜牧供給側改革,按照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等條件,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擴大優質牛羊兔生產,提高乳業生產水平。
1福建省草食畜牧業發展現狀
1.1產業發展環境
1.1.1市場空間巨大近年來,雖然福建省培育了一批高產乳牛群,設施化規模化現代肉牛、肉羊、肉兔產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但牛羊兔肉產量占比依然較低,乳類自給率不到50%,牛羊肉消費大部分需要依靠進口或外調,草食畜牧業發展潛力較大。
1.1.2產業基礎較好我省草食動物地方畜禽資源比較豐富,發展地方特色草食動物產業基礎較好,其中牛有閩南黃牛、福安水牛,羊有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閩東山羊,兔有福建黃兔、閩西南黑兔和福建白兔。1.1.3牧草可種植地較多我省可利用青綠飼草資源豐富,農閑田開發潛力巨大,草食畜牧業發展空間大,大量的草山草坡和山垅田、退耕地、冬閑田,為發展青貯玉米等飼草料提供保障。
1.2近年來取得的成效
1.2.1草食動物畜產品產量增長較快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牧業生產,草食動物產品產量穩步提升。截至2020年,全省牛出欄22.07萬頭,增長12.8%;肉羊出欄159.06萬頭,增長2.1%;肉兔出欄超1000萬只;乳牛存欄4.43萬頭,乳產量17.48萬t,同比分別增長4%、16.6%;牛羊肉產量4.74萬t,同比增長8.7%。
1.2.2規模化生產加快形成全省年出欄100頭以上的肉牛規模場59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肉羊規模場64個,年出欄2000只以上的肉兔規模場114個,存欄500頭以上的乳牛規模場26個。分畜種看,我省乳牛規模化率89.57%,位居全國前列,但肉牛和肉羊規模化率低于10%,主要還是以散養為主,可見發展潛力巨大。
1.2.3產業布局集中度較高總體來看,我省草食畜牧業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主要集中在閩西北等草地資源豐富的區域,乳業重點在南平、三明區域發展,比重占全省74.1%,主要分布在延平、浦城、建甌等地,形成了以長富、明一為主導的特色乳牛產業優勢區。肉牛、肉羊、肉兔重點分布在閩西南等丘陵山區,其中肉羊主產區集中在沙縣、永定、邵武、尤溪等地,福之羊、祺云農牧、海宏達生態農業等企業逐步壯大,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肉羊生產基地。肉兔生產以大田、連城、上杭、武平等優勢區為主,發展出邵武豪順、大田萊德旺、上杭通賢等一批優質肉兔基地。
1.2.4產業化程度穩步提升全省涌現出長富乳業、明一乳品、尤溪福之羊、平和東魯肉牛、邵武順鑫肉牛、大田萊德旺肉兔、上杭縣百葉山肉兔等特色草食動物產業龍頭企業。乳業較大程度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全產業鏈模式,南平乳牛業已成為優勢特色產業,以長富集團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業的生鮮乳100%來自于機械化擠乳,生鮮乳質量位居全國前列[1]。長富集團進入新一輪全國乳業20強,成為第一批國家優質乳工程示范企業。
2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
2.1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薄弱
我省草食動物地方品種達7個,具有適應性廣、繁殖率高、肉質鮮美、抗病力強、市場暢銷等優點,但其缺點是生長緩慢,在沒有優質優價的地區,效益還是偏低,其市場競爭力 目前還不很明顯。此外,省內絕大多數草食動物種畜禽場沒有開展性能測定工作,部分遺傳資源保種場設施簡陋、設備陳舊,種群規模小,未建立繁育體系,保種技術落后,缺乏進行專門化培育,長期穩定的保護和系統的提純選育還有待提高,影響了產業的發展速度。
2.2飼養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目前我省除牛乳生產水平較高外,肉牛、肉羊和肉兔的飼養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飼養方式較為原始,飼養規模小,大多以傳統放牧為主,缺少飼草基地、飼料營養、繁殖育種和疫病防治技術,飼養效益較低。
2.3牧草飼料供給不足
我省氣溫高、雨水多,四季常青,牧草資源豐富,但人工種植的禾本科牧草如象草、雜交狼尾草等受多雨季節影響,貯制干草難度較大。此外,生產高產優質牧草的土地資源有限,大部分水肥條件好的平整土地用于種植農作物。同時隨著全省各地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能用于牧草種植的土地越來越少,而從北方引進草粉的成本較高,養殖企業難以承受,飼料牧草的供給成為發展草食動物最大的制約瓶頸[2]。
3產業發展對策
3.1持續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以現有產業基礎較好的養殖企業為依托,建立一批適應本地草食動物規模養殖發展需要的良種場,飼養專門化適合在福建養殖的草食動物品種,以國外引種、雜交改良為原則,加快培育適應性好、生產性能高的優良品種[3]。強化科研協作,科研院所、高校及畜牧技術推廣機構要圍繞人工授精受胎率、產仔率、成活率、性別分離、胚胎移植等關鍵技術環節進行聯合攻關。
3.2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
按照市場化導向,以業主投入為主、政府指導和扶持為輔的原則,適度提高草食動物標準化生產項目實施數量,支持有條件的規模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升級,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牛羊養殖場[4]。此外,要加快牛羊糞污資源化利用,完善糞污處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業主探索糞污多元化、差異化處理模式,提高糞肥利用附加值和增加值。
3.3著力解決飼草料不足的制約瓶頸
當前,草業發展水平是草食牧業發展的關鍵[5]。在保持生態平衡的原則下,積極開發天然草山草坡,加快草地資源開發利用,加大飼用玉米、黑麥草、雜交狼尾草等人工優質牧草種植,大力扶持草場圍欄,建立優質飼草料生產基地。積極開發秸稈、飼草等粗飼料資源,加快秸稈處理技術創新,研究集成適應我省的青貯、黃貯和微貯技術,提高粗飼料的轉化利用率。推廣糧-草(飼料作物)輪作技術,如由羊場周邊的農戶調整部分農田,進行糧-草(飼料作物)輪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青飼料牧草周年輪供[6]。
3.4推廣畜牧新技術,加強技術培訓
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與科技進步。要推廣實用技術,如種草養牛(羊、兔)技術,牧草青貯和秸稈氨化(微貯)養牛(羊、兔)技術,牛(羊、兔)圈養和短期育肥技術。同時,要加強草食動物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以基地帶農戶,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和實用技術的普及。要做好草食動物養殖實用技術培訓,轉變農戶傳統飼養觀念,對農戶采取集中培訓、科技示范、跟蹤服務等方式,提高草食動物飼養員的飼養管理、快速育肥、飼草種植和加工等技術水平。
3.5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產業化進程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培育建設一批以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畜產品加工企業為核心的產業主體。創新產業運行機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公司+家庭農(牧)場”的經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肉牛、乳牛、山羊和兔等草食動物產業[7]。抓好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培育壯大,扶持建設一批標準高、競爭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屠宰加工企業,推進草食動物產業化進程。積極實施畜禽農產品品牌戰略,努力打造草食動物產品品牌,共同推動畜禽養殖基地和畜禽產品品牌創建工作[8]。
參考文獻:
[1]王宗壽,曾湯仁.用工業化理念打造南平現代乳業[J].福建畜牧獸醫,2014,36(2):24-26.
[2]于軒.甘肅省草食畜牧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草食動物,2006(5):65,43.
[3]司建軍,楊永林,潘曉亮,等.兵團牛羊品種改良工作思路和措施建議[J].新疆農墾科技,2015,38(8):27-29.
[4]任曉坤.養殖信息監控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3.
[5]侯向陽.我國草牧業發展理論及科技支撐重點[J].草業科學,2015,32(5):823-827.
[6]王軼娥.發展牧草飼料產業促進畜牧業發展的分析與研究[J].今日畜牧獸醫,2019,35(8):66.
[7]李劍鋒,徐建群,陳柯.走在前列的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改革40年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歷程與經驗啟示[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8(10):23-25.
[8]任播楊.福建省現代畜牧業發展思路[J].中國畜牧業,2014(5):43-45.
作者:寇濤 單位:福建省畜牧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