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草原畜牧業適度規模經營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新疆地區畜牧養殖業相對發達,且草原畜牧業已經初步成型,養殖業的高速發展刺激市場不斷擴大,但是草原畜牧業適度規模經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養殖業發展與生態存在矛盾,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進行分析解決。
關鍵詞:草原畜牧業;適度規模經營;養殖業
新疆是我國的草原畜牧業大省,但是由于放養密度過大導致草原載畜量過高對草場生態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需要及時進行生產與生態協調工作,保證畜牧業健康發展。
1草原畜牧業養殖問題
新疆在養殖業上相對其他省市自治區相對較為發達,草原畜牧業也是新疆的主導產業,在對新疆整體的農牧民經濟水平提升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且長期沿用傳統的放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生產質量降低了生產投入,但是過度的畜牧對草場也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沒有科學根據草場中可食性牧草的生長周期進行畜牧規劃,長期超載畜牧讓整體環境產生了一系列問題,牧草種群的衰減和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的減弱對草原畜牧養殖產生了一定的阻力。
2適度規模養殖經營形式
針對草原畜牧業養殖現狀,很多地區已經進行了適度規模養殖經營模式,適度規模養殖相對于傳統養殖模式有著更好的生態協調性,并可以提升養殖規模和畜牧業生產力,可以說現階段實施適度規模養殖經營模式對草原畜牧業的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也是絕對必要的,目前我國的適度規模養殖經營形式一共分為4種,分別是家庭牧場、股份合作、專業合作、產業化經營模式,針對這4種模式進行分析來提高對適度規模養殖經營模式的認知。
2.1家庭牧場模式
家庭牧場養殖模式有兩種情況,分別是單一農戶養殖和農合合作經營兩種情況,這兩種生產模式都是需要針對草場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生產需求進行結合,既保證畜牧業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收益,又保證草原生態破壞減少有時間得以修復,不僅提升了生產集約化也逐漸對畜牧業進行整合進而完成現代化技術融合逐漸實現現代化養殖普及。
2.2股份合作模式
股份合作就是通過股份形式進行整體資源整合形成草地共享生產經營模式,通過草場經營的轉換權進而完成股份收益可以有效的提升草場的利用率并可以通過草場經營權轉讓和抵押減少農民的顧慮,這種股份合作經營已經逐漸被普遍接受并且成為一種主流經營模式。
2.3專業合作模式
專業合作模式通過草場和并將養殖草場進行連接成片,在年底進行統一利益結算,具體結算方式按照投入股份和人力物力資源投入進行。
2.4產業化經營模式
產業化顧名思義就是產銷一體的生產經營模式,這種一般比較少見常出現在大型畜牧企業,這種模式需要與當地的農戶進行生產養殖標準統一有著很好的優勢,但是存在投入成本大的問題,目前只占少數。
3適度規模養殖發展
3.1加強草原人力資源和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想要草原達到適度利用就需要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和機械化引入,這些方面都會嚴重破壞草原生態系統平衡,其次大部分草原人口依賴草場和畜牧業生活,需要進行生態移民工作加強商貿區建設和交通運輸建設讓草原人力資源和勞動力進行城鎮遷徙再就業,可有效緩解草原的壓力。
3.2完善草地資源的管理機制
就現在草原草地流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流轉成本高信息準確性差等等,這需要針對性完善草地資源的管理機制,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的監管和評估保證信息準確公開,通過各個部門協調完成整體協調工作,讓草地科學流轉,這樣既保證草場資源科學配置也促進集約化生產經營發展。
3.3制定相應的適度規模經營激勵制度
需要逐漸對傳統草原畜牧業進行改革轉型工作,想要完成草原畜牧業的長效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政府進行政策制度扶持,并積極推出激勵政策加強各地區的基礎建設,對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牧民進行一定的經濟扶持這樣能有效帶動整體畜牧業的發展形式。
4結語
草原生態系統在長期超載情況下會造成嚴重的退化現象,只有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才能有效對草原草場進行保護。
作者:祖麗菲亞·吾甫爾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林業和草原局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