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鋼琴教學中學前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用腦思考———Head
1.音符的認知
高職學生生源生源質量大幅下降。學生大多來自縣、鄉、村。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鋼琴的演奏基礎幾乎為“零”,有的學生甚至于從未見過鋼琴。學生在初次接觸五線譜時都會很茫然,不知該如何下手。于是,我在給學生上課的初期,就告訴學生五線譜的線就像我們的手指,而間就是我們的手指間。通過形象的比喻,讓學生了解線與間的關系。
2.拍號、節奏、節拍的認知
作為音樂的基礎組成部分,節奏是學生必須要清楚的問題。首先拍號,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拍號的知識,用到四二或四三或四四拍的時候,告訴學生其強弱規律,如強、弱、強弱弱、強弱次強弱,同時因為這樣的拍號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可以數1、2、3、4;八分音符1234。培養學生正確的節奏感要讓他們看清譜子上拍號、節奏、節拍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反復提示、提問,所以教師不要心急,如:彈《春之歌》,湯普森曲。學生在完成這首曲子時,教師要引領學生看拍號(四三拍),調號(A大調),音符(例:5—3),休止符(四分休止符)附點,連音線,漸慢,等等這些譜面上的音樂標記然后范唱,讓學生對旋律熟悉,對節奏熟悉,對標記熟悉。所以學生練需要一個過程。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效果。
二、用心體驗———Heat
樂譜是作曲家對生活的感悟,激情的迸發,悲傷的宣泄,愛情的向往,所以學生在初次接觸到樂譜時教師應該給一個示范,讓學生從樂譜的整體上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從音符、力度標記、休止、快慢等音樂標記,并通過這些標記去領會和表現音樂中作曲家的情緒,然后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逐步的用科學、全面地了解樂譜中的標記,以及音樂中的情緒。
三、用手表達———Hand
音樂的旋律始終是流動的,音樂也有起承轉合,起———開始,承———推動,轉———小高潮,合———結束,把這些音樂語言表達清楚,就能像人在說話。我們在說話時是有情緒的,我告訴學生比如快放暑假啦,大家的心情是激動,越臨近放假時大家越激動;然后終于放假啦,大家的心情雖然還是那么激動,但是這時已經有些平靜啦,音樂中也是一樣,每個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動腦筋,用心去體會,如果演奏時心里有感情的,那么演奏時你所彈出的音樂也是有感情的。
四、用耳傾聽———Hearing
對于“零”基礎的學前教育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良好的音樂感覺呢?我們提出了一個口號,那就是:“培養你的耳朵,讓它幫你演奏。”就是說學生在彈奏時不單純用手來完成音樂,還要加上耳朵這個聽覺器官。鋼琴作品中和聲的模進,色彩,聲部,都需要學生具有很好的耳朵。如:彈《小賦格》,齊波里曲。所謂賦格,是根據一個主題進行模進進行發展得來。學生在完成這首曲子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要看譜面上的標記,還要告訴什么是主題,什么叫模進,什么叫多聲部,如彈到最后的位置左手是4拍,而右手還在彈兩個聲部,這時要告訴學生試試能不能聽到兩個聲部中的比較上面的音,這時學生就要有個心理準備,靜下心來去準備好仔細的聽,但如果我們不告訴他這個地方是多聲部,他們就不會去靜下心來去找這個多聲部的音。教師要給個信號,讓學生自己在什么情況下去聽,使他們在演奏的過程中,注意聆聽和聲的模進,樂句的銜接,多聲部的“立體”的色彩變化,引領學生完成演奏,感受音樂的美。
學生只有感受了音樂的美,才會發自內心的喜歡音樂,自然而然的就愿意多練,在練習過程中再不失時機的給予表揚與鼓勵,學生基礎再差,也會有所提升,在學業進步的同時自信心也有了增強。通過運用多層同心圓鋼琴教學法讓教師鋼琴教學的初期就要把所以的因素融合進去,使鋼琴教學的形態呈網狀,而非單一的點狀或線狀,使音樂不再只屬于音樂學院學生的專屬品,讓學前教育專業“零”基礎的學生也能通過教師的努力,自身的興趣,來完成自己對音樂的詮釋,讓音樂充實自我,快樂自我。
作者:葛瑩瑩 單位:泊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