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為本理念下高中學校有效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育也逐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和理念已經逐漸被社會所淘汰,學校開始更加關注學生們在教育過程中的各方面成長,讓學生們能夠通過教育獲得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便就此誕生,該理念強調了教育時以學生為根本,尊重學生個人的發展,關注到每個學生學習的體驗和學習的收獲,以此來實現每個學生的綜合發展。作為高中的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融入以生為本的理念,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滿足感,增加學生對班級的熱愛、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本文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探究,分析了以生為本理念下,高中學校有效管理的策略和方案,以此來為高中學校建設提供更多參考意見。
關鍵詞:以生為本理念;高中學校;有效管理;價值;策略
以生為本理念,指的就是在教學的時候,以學生為根本和中心,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設計和學生管理,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和指導,以此來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規律。這就需要教師認識到每個學生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學生身上發現他們之間的差異,實施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案,對每個學生都精心管理和引導。但是在實際教學管理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無法真正地落實以生為本理念,因此筆者結合了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心得,提出了以生為本理念下高中學校有效管理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以生為本理念在高中管理中的運用價值
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對于學校管理、學生發展以及教師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該理念十分注重每個學生的個體需求以及班級整體的發展,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都會有不同的管理方案,讓學校管理變得更加人性化和全面化。在實際操作中,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具有以下的運用價值:
(一)有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下,教師更加關注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學校和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會詳細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特色和優勢,從而制定個性化的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制度。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的心智逐漸成熟,由于面對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都會產生各種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而在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下,教師會根據關注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學習問題,及時發現并且給予各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更好地成長和學習。因此,以生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能夠更加關注到學生的情況,滿足高中生發展的需求,對于學生而言,有著很大的價值。
(二)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學校氛圍
高中生要面臨高考的壓力,所以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是十分緊張,情緒起伏很大,這個時候學生很容易產生各方面的心理問題,如果教師還是采用以往生硬的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統一化、規?;⒖贪寤墓芾?,很容易產生逆反的效果,導致學生們出現叛逆、抗拒等心理,對于學校管理有很大的阻礙。而在以生為本的管理模式下,學校會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在管理的過程中也會考慮到學生的感受,積極地吸取學生的建議,這樣的管理能夠更加被學生所接受和認可,避免學生產生過多的排斥心理,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管理氛圍,為學校文化建設帶來很大的幫助。
(三)促進教師管理水平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教師必須要創新管理的理念和思維,才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這無形之中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作為教師,需要結合當前社會上的班級管理理念,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讓自己不會被淘汰。而在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下,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情況,設計對應的管理模式,實現差異化管理,這樣才能夠保障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下,教師能夠不斷地獲得提升和成長,讓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更加適應社會,對于教師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二、以生為本理念在高中管理中的運用策略
(一)做好學校工作
為了實現以生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學校必須要打好基礎,從加強管理制度建設、提升教師師資力量兩個方面入手,來為后續的管理落實帶來幫助。首先,學校需要加強對校園管理機制的完善,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能夠輔助以生為本理念的實施和落實,讓教師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能夠有更加明確的方向和思路,做到有理可依、有路可尋,避免教師實行盲目的管理,從而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在具體的實踐中,學??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如學校可以加強對校園管理的監控,從日常常規的校園建設、教師規矩、班級班規幾個方面進行明確,確定每個教師的職責以及學校領導人員的職責,加強學校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管理關系,在發現失誤的時候,需要及時進行整治和管理,適當地采取一定的獎罰政策;學校還可以建設以生為本的校園管理氛圍,在對教師管理的時候也實行人性化的管理體系和制度,這樣能夠逐漸影響教師的管理理念,讓教師也運用到對學生的管理過程中,實現全面地人性化管理體系,以此來實現以生為本的管理目標。其次,學校還需要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建設,組建優秀的教師隊伍,讓教師能夠將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作為管理原則,提升教師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教師,是學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以生為本理念的真正落實人員,因此,學校在進行以生為本管理理念建設的時候,需要加強對教師力量的搭建,提升校園內部教師的以生為本管理能力和思維,對教師的管理模式進行嚴格的要求。例如,學??梢越ㄔO內部的專業化教師培訓體系,邀請資深的教師以及專業的調研人員參與,為教師宣傳與介紹更深入的以生為本管理理念的實質,讓教師能夠認識到以生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且給教師進行一定的管理策略傳授,讓教師能夠掌握更多的管理方案,并且真正地落實到實際管理過程中;學校還可以定期考核教師的以生為本管理知識,了解教師對以生為本管理理念的認識和掌握,對于掌握不足的教師,進行及時的培訓,也可以組建一對一的幫扶機制,讓教師之間實現管理協助。
(二)優化學生管理
實現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教師不斷優化對學生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例如,首先,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共同參與到管理體系制定中,組織專門的班會,收集學生們的管理意見,對于建設性的意見,教師可以將其采納到班級制度中,共同落實和實施;其次,教師可以制定班級獎罰體系,要做到有效管理,必須要加強對班級獎罰體系的建立,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表現好的、差的學生,要及時進行獎勵和懲罰,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三)關注學生情況
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引導學生全面地發展和成長,給每個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校園生活。為了實現該管理理念,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從而為以生為本管理理念打好基礎。首先,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往往過分地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然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才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對于高中生而言,很多都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如果他們的身心不夠成熟,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社會上受到很多的挫折,讓學生們日后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重視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多和學生成為朋友,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清楚學生的家庭背景、心理問題、興趣愛好,及時進行分析和記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多元化課程的建設,設立跆拳道、瑜伽、校園足球等多元化的課程,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方面的技能,并且設立心理健康課程,及時對學生的心理方面的問題進行疏導,以此來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其次,教師要學會激發學生的潛能。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能和優勢,作為教師,需要掌握激發學生潛能的技能,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和重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例如,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可以和學生成為朋友,積極地和學生溝通,通過相處的過程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鼓勵、表揚和肯定,在學生回答問題的角度不同時,教師也要給予肯定,比如,“很棒!你的觀點和想法很有創意?!边@樣才能夠讓學生逐漸擁有學習的動力和信心,不斷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促進每個學生共同成長。最后,教師要學會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不同,因此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性格比較活潑、有的學生比較靦腆,在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下,教師要學會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差異,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如對于班級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也需要及時地給予幫助,不能夠區別對待。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實施差異化管理,在實際的教學設計中,也設定差異化目標、差異化作業和差異化教學方案,以此來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更加有效的鍛煉、學習和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一個重要的管理模式,因此高中學校需要加強對以生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視,從學校的角度、教師的角度、學生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以生為本理念的運用價值,并且提出對應的教學策略,以此來全面地提升以生為本的管理效果,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蘇現彪,賈繼超,陳潔,王旸,王瑋,劉金同.高中生家庭親密度、適應性與心理亞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1-9.
[2]王歡,彭亞玲,嚴嗣剛,于燕.高中生對病毒肺炎認知、態度及其心理健康狀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1-9.
[3]魏鵬.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探討——以高中生認識自我心理輔導課設計為例[J].心理月刊,2020,15(04):58.
[4]王振豫,謝嘉慧,黃澤媚,游梓茵,司徒寶瑩,張旭東.高中生心理彈性對手機依賴的影響:核心素養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02):246-253.
[5]陸江建.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學校管理中實施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0(20):62-63.
[6]劉學馳.以人為本,優化小學學校管理[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2):248.
作者:董振懷 單位:河北省霸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