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促進農民發展休閑農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深刻認識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意義
發展休閑農業是傳承農耕文明的有效舉措。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立足傳承之根基。休閑農業的發展,系統整合了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農村風情風貌中的文化元素,歷史古村、特色民居、特色民俗等一批有厚重歷史文化的村落,都成為休閑農業可以依托的歷史、文化和景觀資源。近年來,農業部組織開展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工作,已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影響,初步走出了一條“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發展道路。發展休閑農業已經成為宣傳、展示、傳承農耕文化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形式。休閑農業的發展,已充分彰顯了其促進增收的經濟功能、帶動就業的社會功能、保護傳承農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鄉村環境的生態功能,促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空氣變人氣、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商品,讓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讓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讓富余的勞動力流動起來,讓傳統的文化活躍起來,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進一步認清發展休閑農業的形勢任務
國際經驗表明,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往往也伴隨著人們休閑需求的快速增長。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約有1300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轉變,休閑農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是美麗中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黨的十八大作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了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指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鄉村、美麗田園作為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型城鎮化規劃布局中的重要領域,恰恰是休閑農業的重要載體。可以預見,隨著美麗中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休閑農業必將受到各級政府高度關注,必將受到城鄉居民的更大青睞,也必將進入快速的發展機遇期。二是良好的政策環境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要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增收空間,這為休閑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游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以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而休閑農業低價、省時、靈活的特點,完全符合旅游業改革的方向,勢必成為市民節假日休閑度假的首選。三是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3.7%,城鎮居民年人均純收入接近27000元,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近7000美元。
由于城市人居環境、生活工作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市民遠離城市喧囂,到鄉村望藍天白云、看碧水清波、吸清新空氣、品特色美食的愿望更加強烈。隨著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優化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實,必將成為拉動休閑農業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四是日趨完善的農村設施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近年來,中央將“三農”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農村的水電路氣房和通訊等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社會事業水平明顯提高,這為發展休閑農業打下了良好基礎。在看到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休閑農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認識不足、管理滯后、服務欠缺等因素,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一些地方發展模式和服務功能單一,活動缺乏創意,項目缺乏特色,同質同構現象明顯。二是一些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專門的經營管理團隊和經營人才。三是少數工商資本進入休閑農業領域后,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忽略了農業這一根基,忽視了農民這一主體,個別項目還存在老板“圈地”建房、侵害農民利益問題;眾多農戶投身休閑農業后,布局分散零碎,污水排放、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跟進不夠,導致生態環境保護不力。四是許多地方引導扶持政策體系不完善,有的政策還比較零散細碎,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明顯滯后。五是農業部制定的《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總體布局,大多數省也制定了規劃,但省級以下的地方規劃仍然總體滯后,難以對行業形成引導作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目標任務,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以古樸村落為形,堅持深化改革,將休閑農業發展與現代農業、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文化創意產業建設融為一體,更加注重規范管理、內涵提升、公共服務、文化發掘和氛圍營造,加快構建完善的政策扶持、公共服務、宣傳推介、人才培養、資金投入等支撐體系,把發展的強大動力和需求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推動全國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正確把握發展休閑農業的重大關系
進一步促進休閑農業發展,必須遵循“以農為本、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范管理、強化服務,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五大關系。第一,正確處理市場決定與政府引導的關系。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情況下,發展休閑農業必須要按照“供給產業化、產品優質化、營銷信息化、服務專業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各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同時,政府要通過制定發展規劃,引導休閑農業發展方向;通過強化管理,推動休閑農業規范有序發展;通過制定政策措施、做實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第二,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農為本的原則,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也要拓寬社會參與休閑農業發展的途徑和方式,引導人才、資金、管理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推動休閑農業提檔升級;要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建立多方參與、互惠共贏的機制,促使休閑農業讓農民利益最大化,決不能讓“農家樂”變成單純的“老板樂”。第三,正確處理設施完善與耕地保護的關系。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在任何時候都要高度重視對耕地的保護。
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完善設施和保護耕地的關系,保護好耕地是必須始終堅持的重大原則問題。一是在發展模式選擇上,不要貪大求洋,要因地制宜優先發展不占耕地的休閑農業類型,如利用農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興辦農家樂等。二是在發展空間上,要引導休閑農業在荒山、荒坡、荒灘等土地上開發。三是在土地使用上,要引導休閑農業在節約、集約上狠下工夫,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和效益。發展休閑農業不能僅僅以經濟效益為出發點,特別是在發達地區尤其要注意。發展休閑農業如果在耕地上做文章,就是走上了歧路。第四,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休閑農業區別于其他服務業最本質的特點,是吸引消費者前來休閑的重要因素。生態環境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休閑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我們一定要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按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的原則,在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引導休閑農業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努力使休閑農業成為生態文明的示范產業。第五,正確處理點上創建與面上推進的關系。點創新、線模仿、面推廣,是推進休閑農業發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多年來,農業部與國家旅游局聯合開展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的創建活動,還開展了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美麗田園等推介活動,其目的就是通過在全國樹立一批休閑農業發展典型,促進面上休閑農業的發展。各級休閑農業管理部門要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方法,搞好典型創建工作,推動面上工作,努力實現休閑農業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休閑農業的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是一項有廣闊前景的產業。農業部門要將休閑農業作為一項重要的事業,把旗扛起來。農業部是由農產品加工局負責休閑農業工作,各地也要進一步理順管理職責,加強業務指導,努力推動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楊紹品 單位:農業部黨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