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表現性油畫的語言風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中國繪畫蘊含表現性語言,繪畫變得更具主觀性;此外,它還傳承了傳統文化精神,引領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該文從表現性繪畫的源起探析當代中國油畫中的表現性語言。
關鍵詞:表現性傳統意象
一、表現性繪畫的源起
“表現性”源于西方的表現主義美學,自19世紀末西方現代藝術登上歷史舞臺以來,現當代藝術觀念形態的頻繁迭換和數字圖像時代沖擊,致使藝術創造的因素變得難以確定。隨著人類文明的交流與傳播,一種新的表現性繪畫方式隨即出現。它融合了現象學的方法觀點,揭示了繪畫藝術的本質含義,繪畫變得更具有多變性和主觀性。表現性風格的油畫作品并不以還原視覺真實、再現自然作為首要目的,它在觀看方式上體現了特殊的角度。表現性繪畫帶來了藝術創作的新標準,藝術從此不再是對客觀世界的描摹,而是注重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傳達。早期的中國油畫多是模仿西方表現性繪畫,表現為強烈的內心精神與抽象的個人畫風。隨著對傳統文化的發掘與民族性的覺醒,中國油畫開始立足本民族的傳統,走油畫民族化之路。第一批具有表現性傾向的藝術家如林風眠、劉海粟等對中國早期油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們的繪畫被稱為早期中國式表現性油畫作品,形式上采用了西方的繪畫技巧表現東方的題材,通過運用筆觸與幾何色塊組織畫面,極具東方情懷與表現主義特色。自此,中國的油畫逐漸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中國式表現性油畫之路,它的表現語言帶有一定程度的傳統繪畫審美意蘊。中國油畫家從西方古典寫實傳統出發,又進入西方現代主義浪潮,最終回歸對本土文化的探尋。
二、表現性繪畫的語言特征
經過了一代代油畫家的不懈努力,當今中國表現性畫家有了相當的數量和規模,第三代表現性油畫家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將新的時代精神與傳統美學精神充分展現在油畫中。現代中國油畫因其扎根于傳統文化土壤,其所呈現的表現性特征為中國古典的意境美學思想。中國油畫既不像西方寫實繪畫模仿自然物象,又不像西方現代藝術注重個人表現,它是文人的集體情思,是情與景的交融,是意與象的結合。當代畫家中,段正渠、劉南一、陳子君等畫家的作品頗具中國表現性繪畫風格。段正渠的畫蘊涵著質樸和專一的熱情。他筆下的土地是厚重、苦澀的,但充滿溫馨。畫家專注于探索人與土地的關系,人的天然、質樸和生命力的強烈與深厚。劉南一以獨特的寫意繪畫風格在畫布上創造出了充滿詩意的理想世界,通過洋溢著優雅趣味的詩性筆觸和純粹清新的色彩,訴說了他對詩意的追求,引領我們追尋美好。陳子君的作品屬于意象繪畫,遠處看是大色塊,近看卻回味無窮,可以激發人們的想象空間。畫家強調對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感受的直覺體驗,注重對心靈的沖動與情感的表達,強調作為藝術的繪畫在思想和語言上的獨特性。作品的題材或來源于現實,或超越現實。這樣一群當代藝術家不斷積極探索,為中國表現性繪畫的發展出謀劃策。
三、創作表現性繪畫的心得
繪畫中表現性語言的產生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創作者要尊重自然,深入研究自然,而后突破自然的束縛,提取自然中的藝術因素,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呈現出來。筆者在繪畫創作實踐中秉承中國繪畫的表現性精神,面對客觀物象不是簡單再現,而用自己內心主觀思考,以內心的意象和情感體驗溝通藝術,大膽創造,表現對象的形式美感,運用刮刀、畫筆創造一個意象的世界。如,筆者創作的《往事——校園》中,筆者努力打破原有畫面的故事性,表現一個原本不存在的空間。在對人物形態的表現中,筆者注重對人物神情、心理的刻畫。在人物安排與場景氛圍的烘托上,筆者努力營造出一個懷舊的場面,表現兩位人物之間一種特殊的氛圍。在色彩的運用上,筆者采用單色的方式表現凝重的場面,畫面整個基調偏冷。此外,筆者在人物與背景的關系上進行了適當調整,人為地弱化了前景與遠景的關系。在創作中,筆者試圖探究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希望運用表現性語言方式表現當下的社會。
結語
如今,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文化藝術交流日益頻繁,油畫已經成為中國畫家傳情達意的藝術表達方式之一。中國油畫有了自己的面貌,中國繪畫正是有了表現性油畫這些極富表現力的形式才變得異彩紛呈。新時期,油畫藝術創作者需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兼容并蓄地吸收有利于繪畫表現的藝術形式,逐步建立新的繪畫語言。
參考文獻:
[1]聶振斌.文化本體與美學理論建構——聶振斌美學論文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劉淳.中國油畫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作者:高嵩 李耀卿 單位:江西水利職業學院